先秦传说造字者为仓颉,《荀子•解蔽》记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吕氏春秋》记载:“奚仲作车,仓颉作书”。《说文解字》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史官,被尊为“造字圣人”,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夜鬼哭”。因此,文字一出,人类从此由蛮荒岁月转向文明生活。几千年来,有关仓颉造字的认识几乎是没有疑义的。但对于历史我们不能不考证。对于仓颉造字,我觉得有几点悬疑值得考证。
一是汉字到底是谁造的?历史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的史官,这就是说文字是黄帝时候造的,可事实并不是这样。先秦史书比较一致的记载说,上古时期,孟津东部有一条河与黄河相接,龙马负图出于此河,伏羲氏依龙马之图画出了乾、兑、离、震、巽、坎、艮、坤为内容的卦图,后人称为伏羲八卦图。伏羲氏仰观象于天,俯察法于地,用阴阳八卦来解释天地万物的演化规律和人伦秩序。又说伏羲氏取火种、正婚姻、教渔猎,结束了人们茹毛饮血的历史。稍有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易是人类最早传世的文化作品之一,早在黄帝前就有了,易中卦如乾、兑、离、震、巽、坎、艮、坤,易中的爻词,易中的数字,易中的阴阳、五行等都不是文字吗?卦解就不需要文字表示吗?另一个文化产品中医也早在原始社会就有了,对于生老病死、寒热温凉、经血脉络等概念如何表示、如何传承?我们知道文字产生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概念,没有概念就不会有文字,有了概念必然产生文字,一方面是为了交流,另一方面是为了传承。事实也是先有交流后有传承。也就是说文字是与概念并生的,所以早在原始社会,中华大地上就有了文字,近年出土8000年前的器物上出现类似文字的符号,如“文”字等,说明原始社会已经有了文字,只是简单些,且数量较少罢了。有关仓颉留下“二十八”字的记录,“戊已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家,受赤水尊,戈矛釜芾”。据史学家们考证,这里记载的是黄帝时的一段历史,由五行八卦说分析:东为甲乙木,中央戊已土,据《史记•五帝本记》载,炎帝有圣德,以火德王,黄帝有土德之瑞,土为黄色,所以称为黄帝,居于涿鹿,位于中央位置,所以“戊己”代表黄帝,“甲乙”代表炎帝。“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记述炎黄二帝同为部落首领,他们的所做所为均是天下各个小部落的楷模。“左互×家,受赤水尊,戈矛釜芾”记述了黄帝征服炎帝和平定蚩尤之乱,天下重新恢复安宁,百姓安居乐业,黄帝又成为天下部落首领。如果是这样,说明语言已经相当成熟,其语言的理性和内在的思维逻辑不是初创文字所能达到的。所以说,仓颉是最早造字的人,肯定是错误的。
二是汉字是什么时候开始造的?文字产生有三个理由:概念、记录、交流,有了认识,还要有表达的欲望,有了这两者还不够,还有表达的环境。如此有关伏羲的传说是真实的,那么早在伏羲时代就有了文字,甚至更早。相传伏羲的母亲华胥氏外出,在雷泽无意中看到一个特大的脚印,好奇的华胥用她的足迹丈量了大人的足迹,不知不觉感应受孕,怀胎十二年后,伏羲降生了。《春秋世谱》中说:“华胥生男名伏羲,生女名女娲”。《山海经•内东经•郭注》中说:“华胥履大迹生伏羲”,“燧人之世有大迹,华胥履之而生庖羲氏”。又传伏羲给自己取姓风,说明伏羲时代已有了日月星辰、阴晴圆缺、木水火土、风雨雷电等概念,易的创立说明当时已经有了方位、数字、时空等观念,这些都证明伏羲时代就有了文字。试想,如果没有文字,婚嫁制度如何确定,历法如何表述,乐理如何传承,八卦如何演示?如果那样,这是不可想象的。在我看来,早在伏羲之前就有了简易文字,上古先民才是造字人。
三是最初造的都是些什么字?这些文字就是今天我们能够见到的单字和若干复合字。一为数字,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甲、已、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二为自然万物,如日、月、星、辰、山、水,木、火、风、雨、雷、电,牛、马、羊、猪、狗、猴、鸡、鼠、蛇、兔、虎等;三为情状形态,如阴、阳,大、小,雨、晴,好、坏,美、丑,男、女,公、母等。四为人伦秩序,如父、母,兄、弟,姊、妹,夫、妻,子、女等。五为方位和时空,如上、下,高、低,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六为其他。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构造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早期的文字主要是象形、指事、会意,更多的是象形字。到了仓颉时,文字已经不仅仅限于这三类,否则黄帝何以姓公孙,居姬水,生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有熊,有土德之瑞,号黄帝。这些字反应出当时文字的多样性。
四是仓颉与造字有关吗?有,而且功垂千秋。相传仓颉曾辞官云游天下,遍访录史记事的好办法。三年后他回到故乡白水杨武村,独居深沟“观奎星圜曲之式,察鸟兽蹄爪之迹”,整理得到的各种素材,创造出了代表世间万物的各种符号,他给这些符号起了个名字,叫做字。可见仓颉造的字一个重要来源就是民间造字,至少他造字的一个重要思路是来自民间的启发,仓颉正如孔子收集民间诗而整理编辑《诗经》一样,收集整理了各地民众创造的文字,进行比较整理,取优剔劣,加以规范,再加以统一推广。但并不能因此说仓颉没有造字,而恰恰是仓颉不仅改造了字,包括结构和形体上的改进,还创造了许多新字,这些字就是史书记载的仓颉“观奎星圜曲之式”而造的不方不圆的文字和“察鸟兽蹄爪之迹”创造的“鸟迹字”,所以仓颉造的字来自民间,但也不完全是民间的,更多的是自己的创造,否则他就不会赢得当时人的推崇和尊重了。史载黄帝感他功绩过人,乃赐以“仓”(仓)姓,意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
五是仓颉造了多少字?仓颉造了多少字,历史已无法考证。汉朝许慎《说文解字》收录有9353字,南朝顾野王所撰的《玉篇》收录16917字,在此基础上修订的《大广益会玉篇》据说有22726字。此后收字较多的是宋朝官修的《类篇》,收字31319个;另一部宋朝官修的《集韵》中收字53525个,曾经是收字最多的一部书。另外有些字典收字也较多,如清朝的《康熙字典》收字47035个;日本的《大汉和字典》收字48902个,另有附录1062个;台湾的《中文大字典》收字49905个;《汉语大字典》收字54678个。20世纪已出版的字数最多的是《中华字海》,收字85000个。从9353字到85000字,其中有七万多字是后来造的,仓颉造的字当不超过许慎的9353字。甲骨文是中国现今发现较早的文字,有单字5000个以上,其中只有1700字能够辨认。所以上古时期的文字数量不及今天的十分之一,仓颉造的字则更少了。
以上仅为一家之言,不经同意不得转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