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思想文化史上,方位观念是一个重要标志,上下和四方观念的确立,说明人类具有了空间想象的能力,由实物到想象,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这是人类思想进步最基本的方向。中国人的上下观念早在远古时期就有了,最初来自对天地的认识,除了日月星辰外,还有对形体的认知,其中一个重要观念就是天圆地方。1982年在江苏武进寺墩出土的大玉琮被确认为公元前三千年以前的玉器,从而证明早在五千多年前中国人就有了天圆地方的观念。
玉琮是一种外方内圆、柱形中空、饰以动物纹样的玉器。《周礼•大宗伯》中说,“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碧礼天,以黄琮礼地”,郑玄注中说,“礼神者必象其类,碧圆象天,琮八方象地。”琮是天地贯通的象征,也便是贯通天地的一项手段和法器。玉琮是玉制的,本身十分圣洁,它的外部被雕成方形,与古人心目中的大地相同,它的内部是圆的,与古人心目中的天穹相似,它的中间是空的,能够象征天地上下相通,所以可以在祭祀时供奉天地,拥有沟通天地,接引鬼神的神秘力量。

天圆地方的观念从天文学上讲是错误的,今天我们谈论其对错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关键是这一观念和由此生发的许多思想早已深入中国文化的内核,至今还在影响着我们。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一直坚信方圆是事物的基本形态。如《管子•形势解》中说,“以规矩为方圜则成,以尺寸量长短则得。”《尹文子•大道上》上说,“生于不称,则羣形自得其方圆。名生于方圆,则众名得其所称也。”《淮南子•俶真训》中说,“今盆水在庭……浊之不过一挠,而不能察方员。”同时,古人也把方圆作为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方即正,就是要方正,做人要方正,做官也要方正,如孔子所说,“政者,正也”。所以贯通中国伦理的一个至高境界就是方正。圆即圆通,强调的是随形而变通,也即随机应变。《鬼谷子》捭阖第一中的捭阖其实就是方圆,也是一种纵横术。唐朝李华《咏史》之四曰:“如何得良吏,一为制方圆。”宋朝苏轼《谢王内翰启》曰:“奇文高论,大或出於绳检;比声协句,小亦合於方圆。”说的其实是一种思维方法。
方圆思想后来逐步演变为中国人的处世之道,很多思想、文化都贯穿了这样的精神。如和谐精神,其源头就起于此,中国人出世与入世相得益彰的精神也源于此,协调、调和、权变等都是圆法的不同体现。但中国人向来主张该方则方,该圆则圆,中国人的方圆本性决定了中国人具有极强的适应环境能力,进而成为一个民族极强的生命力,百折不挠,生生不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