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才是真正王牌:歼10和歼11激烈较量出现诸多意外之事

标签:
军事 |
某年某月某一天,某国某部装备新型战斗机(下文为了简化称为歼10),与某国某部之Su-27SK(下文称为歼11)对抗,歼11部署在甲基地,歼10部署在乙基地,中间间距约300公里,演习空域西部为山区,东部为水网和平原,中部为丘陵水网,圈定之空域实际囊括了某国全部主要地理特征。
空情保障,双方各有2个远程引导和2个中程引导(应该是地面雷达站),近场为基地本场保障。
第一回合,歼11方地面中程站首先截获4000米上飞行的歼10,歼11在静默下,超低空引导至歼10西侧60公里后,开始转弯并上升,歼10得到己方目标指示,迅速降低,双方都隐入山区,引导间断,最后失去信号。歼11方空情雷达截获新型方7次,每次平均仅4点,歼10方截获27信号11次,平均每次5点。
(这一段中歼11方起初处于上风,先敌发现目标,但是歼10也及时调整,歼11未能得手)
双方雷达一次也没有截获对方,后燃油时间到,双方在互不知情情况下,都从超低空退出返场。(这一场算是0:0了)
当日下午14时,双方总结会完毕后,按照各自调整方案,继续演习。开始30分钟,双方空情雷达都没有截获任何目标,此时,双方两个双机编队实际已经放出17分钟。
位于西部山区与丘陵边沿地歼102号编队僚机,进行搜索闭合航线,在雷达采用间歇突发搜索模式,完成第3个闭合警戒2转弯,进入三转完向北时,发现左前下方有信号,高度约70米,距离45公里,判断为歼11,飞行方向由东向西,此时该新型机高度也仅100米,稍高于丘陵山头。(后确定该机为歼11僚机)
歼10僚机立即召唤5公里外之长机,但数秒后歼11僚机已经钻入山区。此时歼10僚机刚刚自动进入中距蛋发射程序,因丢失目标,发射程序随后自动中止。
该僚机判断歼11可能通过自动地图上标示之山谷,于是企图直接上升到300,飞越山脊抄近道,从谷地上方截击。但爬升后,在没有被雷达锁定告警情况下,系统提示导弹攻击告警,该机只好放弃追击,进行规避机动。由于正处山地上方,规避机动受到限制。
此时7千米外埋伏已久的歼11长机已经射弹。十数秒后,演习指挥部通知新型方僚机退出演习从6000米高空返场。表明裁判结果其已经被歼11长机击落。
此时歼10长机距该歼11长机近30公里,但是航向相反,需要调转180度方可射击,歼10长机试图调头仰射,但是歼11迅速降至谷地,歼10失去机会。
随后地时间里,双方再次进入超低空雷达盲区捉迷藏,直至返场时间到,没有任何战果。(歼10
0:1
(这次对抗中,歼10方占据了先机但是碰上了老辣的歼11长僚机编队。歼11长机可能利用IRST控制R-27ET或者R-73发动了静默攻击。)
本次交战总结,虽然歼11被歼10先行发现,但是远在数千米外的长机很快得到了歼10方进攻机大致方位,同时被追击的歼11僚机适当地把握了时机,引诱歼10追击,而歼11长机完全根据综合信息从低空尾随攻击,此间歼11地面雷达未能提供任何支持。此外,歼10僚机缺乏经验,自行上升飞跃山脊,使得歼11长机能够从下方截获其信号。
歼10长机战术经验丰富,采用保持超低空仰视姿态,企图攻击得手的歼11长机,但却对综合系统不熟练,在遭到攻击的僚机警告系统自动传来歼11目标定位信息时,完全忽视,依旧还在关注本机平显传感器信息,而忽视了空空综合态势信息,从而失去反击机会。
某年某日之昼间演习结束后,指挥部认为,出现了很多出乎原计划之外地问题。原来地综合战术科目应该重新规划,于是临时决定,夜间课目暂停。
晚餐后进行远程电视会议讲评。结论如下:
1、歼10方没有熟练掌握某系统,使得长僚机之间位置、态势综合显示信息没有被战术充分运用,制定的计划需要调整设定相应科目。
2、歼10方参演人员训练不足,歼11方相关战术和课目训练已经多年,歼10方相对稚嫩,在此情况下,评判系统和综合科目,将会出现经验不足导致对系统缺乏客观了解之失误情况,因此要求调整人员,必须是在此新型号上参训时间2年以上地教官。
3、歼11方训练大纲相当成熟,而歼10方大纲尚未在检验阶段,因此,歼10方的飞行计划可以超越该大纲制定。
从第二天早上7点30分开始,新型方进入计划调整后的科目飞行试训,两天共报批120个训练飞行计划,完成108个,取消12个;27方报批60个,完成60个。
在调整科目试训中一些情况:
大部分科目完成较好,多批飞行员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多种系统,以及空空信息,空地信息地综合战术运用,完成了调整。但是由于从早上6点进场准备,一人一机,人不离机,直到晚上9点30分结束,等连续高强度训练,飞行员极度疲劳,着陆中出现了两次险性事故,以及多次苗头,但是歼10的自动装置起到了很大作用,避免了很多事故。为此,指挥部特给出两天休息恢复,后续演习再次延后。
总参汇总各研究部门综合意见后认为:
歼11方运用综合态势系统,战术成熟,相当成功。歼10方此前虽然也制定了相应计划,以及加大力度培训,但是没有战术对抗,飞行员没有真正理解其中巨大潜力。导致歼10战机很多新型功能没有体现出来。后续应该加大歼10的训练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