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无奈郑州际遇多人卧龙杂谈 |
分类: 锐观社会 |
在创业前,他是河南南阳市某区检察院的一名公务员。千辛万苦考上这个“铁饭碗”后,仅干了一年,他就辞去工作,因为那不是他想要的生活。此后几个月,刘献炜在建筑工地打过工、跑过销售,最后选择开了家菜店。为显决心,开业头天晚上,他特意去理发店剃了个光头,“意味着要从头开始”。刘献炜第一年卖菜就赚了20多万元。生意最好时,他最多开到了13家分店。
辞去公务员职务,河南小伙儿刘献炜跑到郑州去卖菜。放着检察院的“铁饭碗”不捧,跑去当“卖菜哥”,此举惹恼了父亲,父亲与他几乎“断绝关系”。儿子在外究竟干的啥,觉得“丢脸”的父亲三年都不敢给乡亲讲。
近日,因为上了一场东方卫视的节目,这名“卖菜哥”再次走红,有企业开出10万年薪附带30%股权的高薪想要请他,但他表示暂时还会“将卖菜进行下去”。(中国广播网)
作者:新锐振鸣
刘献炜2007年12月通过了河南省的公务员考试。2008年3月,到老家南阳市卧龙区检察院做了一名公务员。而那年卧龙区检察院计划招8人,一共68人报名,只录取了4人,而刘献炜是仅有的两个有编制的之一。
在如此强大的竞争中,一个农村小伙,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到公务员岗位很不容易,已足以证明了刘献炜拥有出色的能力。而正当他的公职事业才刚刚起步的时候,他却放弃了这个众人羡慕的“金饭碗”,另寻出路,这让很多人难以理解。最后他选择了开了
家菜店,成为了卖菜的个体户。如此从公务员职位到卖菜个体户的转变,是否有点大才小用。
刘献炜选择,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这足以显示出其追求平淡生活的想法,他也拥有很多超前意识。在众人走上国考独木桥的时候,他选择了回归平凡,这是属于刘献炜人生的另一种选择。这也和他出生贫穷的经历有关。
与许多农村孩子一样
,他们一生中会挤两次独木桥,一次是高考,寒窗苦读12年,考上大学;一次是参加公务员考试,梦想着出人头地,捧着金饭碗。然而他们一辈子,也没法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那些表面上光鲜亮丽的职业,也许是他们无奈的选择,与他们的人生毫无关系。很多农村孩子在飞黄腾达的时候,失去了自我。而刘献炜,正是在通过回归平凡,而找到自我。
谁能说,刘献炜不当公务员,而当卖菜个体户是读书无用?谁能说他上大学毫无价值?难道学以致用,一定要在高处发光发热吗?刘献炜选择平凡,将所学知识,用在了自己的生意上,开辟了属于自己的卖菜系统、管理系统、服务系统,这才是将所学知识,发挥的淋漓尽致。
况且民以食为天,虽说卖菜不能一夜暴富。但是他却紧扣民生,在一点上,刘献炜可以更清楚的了解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所需,通过慢慢的积累,刘献炜第一年卖菜就赚到了20万,并且在最好的时候,开了13家分店,这是一般人难以做到了。可见,刘献炜的能力,在今日,才一点一点表现出来。而如果刘献炜一直走在公务员岗位上,那么他的今日也许很风光,但是内心却不会有如今的淡定。
刘献炜跳出了中国教育体制的束缚,撞击了天下所有父母的望子成龙的想法,抛弃了体面的工作,走出了一条贴近民生的道路。这是属于他独一无二的收获。
众观中国的企业家,实业家,那个不是从最初的小生意开始积累资金,有的是卖冰棍的、有的是卖汽水的,有的是擦皮鞋的,有的是扛猪肉的,曾经的他们是多么的平凡,但是凭借自己的努力,走上了富豪榜。如果没有当初的积累,又何来今日的成功。
对于中国一些80后、90后的父母来说,为何同样的年龄,同样经历过社会的动荡,而有的人如今获得了成就,而有的还在做房奴、辛苦的工作,这与人生际遇有关,更与人生选择有关。
全中国,敢于辞去公务员而去卖菜的、卖肉的人很少,敢于抱起十几万年薪,走进乡村、走进山林的人很少,这也预示着,在为了,站在金字塔顶尖的人,依旧是曾经选择平凡的人。
远大的理想,也成于如今的每一步、不寻常的路!
注:原创作品、期待共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