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读完郭宏安翻译法国十九世纪初著名作家斯丹达写的小说《红与黑》。《红与黑》讲述是主人翁于连十九岁到二十一岁间,奋斗、发迹、死亡的故事。这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题材小说,是欧洲现实主义小说开山之作。该小说在法国全世界都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有人评价说,在中国,曹雪芹写出《红楼梦》,朝庭内外,文人文人墨客中流行一种说法,即开口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在当时法国,如果不读《红与黑》,就不懂法国政治。
于连生长在法国维里埃市一个贫穷的木匠家庭。母亲早早离世,父亲和两个哥哥对他常常是非打即骂,他从小缺失家庭的温暖,他的主要爱来自教堂西郎神父和一位住在他家旁边邻居拿破仑军队退役军人。神父教他识字,读《圣经》,使他学会用拉丁文背诵《圣经》技能;军人给他讲拿破仑的故事,使他确立要像拿破仑一样,从一名士兵成为将军统帅的人生理想。
于连凭借会用拉丁文背诵《圣经》技能,在西郎神父举荐下成维里埃市长家的三个孩子的家庭教师,并且开启他的人生的第一场恋情,与维里埃市长夫人不伦之恋。市长夫人在与于连的热恋中,不顾择手段让于连成为欢迎国王驾到的依仗队成员,大出风头,引起全城对于连与市长夫人关系的议论。在这危难之时,西郎神父再伸援手,介绍他到自己的朋友彼拉神主持神学院去学习神学,躲避风声。
在神学院里,于连聪明才智得到了彼拉神父的赏识,彼拉神父介绍于连做了巴黎拉莫尔侯爵私人秘书。在侯爵家,于连开始他人生第二场恋情,与侯爵的独生女儿谈上恋爱,于使其怀孕。侯爵女儿以此威胁侯爵要与于连结婚。侯爵心里虽不愿意,但是,表面上只得答应,并且给给钱和封地于连,让他参军,提升为上尉军官,甚至还打算拟造于连是某大人位的私生子,正当于连踌躇满志在军队服役时,侯爵女儿来说一切都完了。原来,侯爵暗中派人到维里埃调查于连以往情况,与西郎神父对一派神父逼迫做忏悔的维里埃市长夫人把与于连奸情写了出来告诉侯爵。
于连得知后,大为恼怒,当即买了手枪子弹,赶回维里埃,对着正在教堂做祈祷市长夫人身后连开二枪。市长夫人倒下,于连被抓。在法庭上,于连对陪审团成员慷慨激昂地说道:“你们在坐人中间没有一个是我这样出身的,我的最大罪过是要成为你们中间一员。”他拒绝了侯爵女儿和市长夫人帮助,没有越狱逃跑,没有上诉,抬头走向了断头台。
于连一生是个悲剧,造成悲剧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比如家庭的、社会的,但是根本原因还是自身的。他有英俊外表,超人记忆力,但是他利用这些资本唯一要追求是地位,金钱、美色,是物质上的东西,缺少精神追求,一旦达不到目的,就会不择手段做出过激行为,甚至杀人。
人生肯定是要有所追求,就是解决最基本,追求最美好,享受最幸福。我之所以有这样认识并付出努力,多亏有个好母亲教诲作榜样引路,才避免于连悲剧重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