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高尔夫的定位迷失---之三

(2008-03-05 16:34:47)
标签:

高尔夫

营销

困局

经营

管理

品牌营销论坛

杂谈

 

定位迷失三:中国球场的运动定位

    从全世界的范围来看(尤其在欧美),高尔夫是一项成熟的运动,是一项中产以上普及化的、伴随很多人终生的运动。人们对高尔夫的需求,也是主要集中在运动本身,尽管这项运动是极具贵族色彩的,但更重要的在于这是“绿色鸦片”,这项运动是健康的、享受的并容易上瘾的。因此,一直以来高尔夫会籍卖的就是运动,高尔夫会籍产品就是由球会品牌、球场、时间、附属卡、嘉宾数量、提前订场时间、价格等基本要素组合起来的呈现不同价值价格的众多变量组合体。

 

    但在中国的高尔夫短短的20多年发展历史中,却出现了很多如此景象:一个个新的高尔夫球包往往最先落地于一个个老总办公室的显眼位置,主人常常是那些不常打球甚至是压根儿没打过一次球的公司老板。

很多中国人都可以轻易地给出解释:高尔夫是一项贵族运动,不打高球不入流。营销人给出解释也不难:高尔夫卖的不仅是运动,还有尊贵等很多附加价值。

 

    最近的一项权威调查表明,中国参与高尔夫运动的人群当中,35岁至65岁的人占总人数的3/4以上,其中约有36%的人表示打高尔夫主要是工作或商务需求。

 

    中国球场沿袭国外高尔夫的运动定位,忽略了中国消费者除了运动之外更多的商务需求、尊贵需求、休闲娱乐需求,一味地为了运动强调球场的环境、设计、赛事,只提供运动本身的价值,而没有在高尔夫运动本身集聚的商务资源、富人资源的背景下,提供更多的消费者价值,导致了高尔夫潜在人群的挖掘不足以及高尔夫会籍价值的严重贬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