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郦道元注《水经注》卷七:
济水出河东垣县东王屋山,为沇水。
《山海经》曰:王屋之山联水出焉,西北流注於秦泽。郭景纯云:联、沇声相近,即沇水也。潜行地下,至共山南,复出于东丘,今原城东北有东丘城。孔安国曰:泉源为沇,流去为济。《春秋说题辞》曰:济,齐也;齐,度也,贞也。《风俗通》曰:济出常山房子县赞皇山,庙在东郡临邑县。济者,齐也,齐其度量也。余按二济同名,所出不同,乡流亦别,斯乃应氏之非矣。
“济,齐也”?
“济者,齐也”?
“三齐位定”即“三济位定”?龙峰寺“三济位定”之“三济”又是哪三济?
龙峰寺三济,以落成年代论序,第一济乃寺内陡壁之上“金刚山上道济尊法佛”巨大浮雕,第二济乃山门之后供奉着四首济公的“济祖宝殿”,此二济的共同点决定第三济乃新建之“华藏心殿”大殿。“金刚山上道济尊法佛”在一白一青“二龙抢珠”雕像之下,“济祖宝殿”在殿脊立面前后金粉饰就的“二龙抢珠”浮雕之下,皆于“二龙抢珠”之下的共同点“背面敷粉”,敷出的是同为“二龙抢珠”之下的“华藏心殿”。“华藏心殿”未来将要供奉的是如来佛祖而非道济和尚,谓此殿曰“第三济”似有不确?殊不知“华藏心殿”未来将要供奉如来佛祖只是表象,其背后深藏着的是《石头记》作者借用道济和尚六十岁圆寂前所作最后一首诗中“如今收拾归来”所寓之“如来”,也即其曾祖父皇太极舍利子“如今收拾归来”之“如来”。
二〇一五初春,龙峰寺“济祖宝殿”之后原为登山石阶处,“华藏心殿”破土动工,年底该殿钢筋混凝土结构内三层殿基浇筑完毕。二〇一六年十二月,主体为钢柱钢梁钢筋混泥土结构木制斗拱装饰的重檐歇山顶“华藏心殿”初步建成,殿脊之上“二龙抢珠”金属造就,金光灿烂。
《旧唐书·志第四·礼仪四》“(天宝)六载,河渎封灵源公,济渎封清源公,江渎封广源公,淮渎封长源公。”
济水神,各朝代封号不尽相同,本博主为何单拿大唐玄宗朝封号“清源公”说事?盖因《石头记》大观园正殿名曰“天仙宝境”,殿名中个别字移位即得“天宝仙境”。脂砚曾道:“观者则为大观园费尽精神,余则为若笔墨却只因一个葬花冢。”推而论之:《石头记》八十回,若为笔墨却只因一座喇嘛坟塔?推论依据:曹宣生日为“花之生日”,花落葬花葬花冢即曹宣墓,《大金喇嘛法师宝记》碑文孙子“敖官”之名被顶在了爷爷名头之上,则孙子的花冢岂非隐笔爷爷的坟塔?曹宣的皇爷爷清太宗皇太极信奉喇嘛教,皈依佛门后最终的“立足之境”只能是喇嘛坟塔。
“济渎清源公”,去掉首尾“济”“公”二字余“渎清源”,作为《石头记》“身后事”之龙峰寺事,应该对“渎清源”作何解释才符合《石头记》作者的本意呢?渎,《释名》:“渎,独也。”独立?清源,大清国源自清太宗皇太极?“渎清源”,独立于大明国的大清国源自清太宗皇太极?
附图:
近景为“济祖宝殿”青瓦殿顶,中景为“华藏心殿”仿琉璃瓦殿顶,远景可见“金刚山上道济尊法佛”浮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