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八日泪笔”之谜
裴勇军
甲戌本《石头记》第一回: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双行夹批:此是第一首标题诗。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常哭芹,泪亦待尽。每思觅青埂峰再问石兄,余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本?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日泪笔。】
关键词:甲戌本;壬午除夕;甲午八日。
查乾隆二十七年壬午,此年没有腊月三十日除夕。乾隆二十七年(1762)壬午,年终腊月二十日,其后为癸未年。“壬午”年无“除夕”,“甲午八日”便成了考证曹雪芹卒年的唯一线索。“甲午八日”独存于甲戌本《石头记》,查找“甲午八日”之“甲午月”,必须从乾隆甲戌年算起往前推。
干支纪年,年内有甲午月的年份,只存在于天干为丙和辛的年份。乾隆十九年(1754)甲戌,前推至乾隆十六年(1751)辛未,干支纪月“甲午月”,在农历五月和闰五月间,“第八日”为五月二十日。
此证:所谓的曹雪芹,逝于乾隆十六年(1751)辛未五月二十日,即“甲午八日”。
敦诚《挽曹雪芹》诗曰:“四十年华付杳冥”。乾隆十六年(1751)辛未,前推四十年为康熙五十年(1711)辛卯,十二月,张云章《闻曹荔轩银台得孙却寄兼送入都》诗曰:“惊传天上降石麟”
王煐《挽曹荔轩使君十二首·第九首》诗曰:“孝子慈孙能继志,肯教缃帙饱蟫鱼。”此证,曹寅死前有“慈孙”。敦诚《寄怀曹雪芹(霑)》诗曰:“扬州旧梦久以觉(注:雪芹曾随其先祖寅在织造之任)。”再证,曹寅死前有孙名“雪芹”。
乾隆效仿祖父康熙南巡,首巡于乾隆十六年,脂批“是书何本”?指明了曹雪芹撰《石头记》系伪说,盖其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卒于乾隆十六年(1751)除夕,虽经历乾隆南巡却不足“四次接驾”,若说他是《石头记》作者,其“是书何本”?
校书人不知“是书何本”意之所指,竟然胡改乱篡其为“是书何幸”,太也荒唐!
附图:
http://s4/bmiddle/50264e22tdc512e2b29c3&690
附一:
脂批:“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甲午八日泪笔。”
张宜泉《伤芹溪居士》题注“其人素性放达好饮又善诗画年未五旬而卒”。
关键词:壬午;壬午除夕;甲午八日;年未;五旬。
壬午:乾隆二十七年(1762)壬午。
壬午除夕:乾隆二十七年(1762)马年,干支壬午年始于正月初十,止于腊月二十日。全年无除夕。
甲午八日:没有除夕的乾隆二十七年(1762)壬午,次年为乾隆二十八年(1763)癸未。乾隆二十八年(1763)羊年,六月初八日,干支纪年纪月纪日为:癸未年,己未月,甲午日。初八日,甲午日,简言之为“甲午八日”?
年未:乾隆二十八年(1763)癸未。此年,干支纪年地支为未,故曰:年未。
五旬:五十年。
乾隆二十八年(1763)癸未,前推五十年为康熙五十二年(1713)癸巳,曹颙在江宁织造任。
康熙五十四年(1715)三月初七日《江宁织造曹頫代母陈情折》:“奴才之嫂马氏,因现怀妊孕已及七月,恐长途劳顿,未得北上奔丧,将来倘幸而生男,则奴才之兄嗣有在矣。”
“甲午八日”之“两歌二牍”第二解,昭示出的是曹雪芹并非曹颙之子。张宜泉《伤芹溪居士》诗作存世的真正目的,就是要说明这个问题!
附二
曹寅《楝亭诗钞》卷二诗题《甲戌仲夏二十二日,有吴门之役,午憩句容驿院,梦为投琼之戏,予素不解此,醒与客论其祯祥,真不异梦中説梦也》,诗中有句:“微凉顺夕月,束带仍遐征。”
夕月:傍晚的月亮。李白《怨歌行》:“荐枕娇夕月,卷衣恋春风。”苏轼《坤成节功德疏文·之七》:“右伏以星火西流,方岁功之平秩,夕月既望,昭阴德之致隆。”
顺夕月:顺着月亮。句容位于吴门之西,曹寅“束带仍遐征”东进,背对夕月顺着月光。
傍晚,西方天际上弦新月,出现在每月的月初,其与月末凌晨出现在东方天际的“晓风残月”不同。
“夕月”证明:甲戌仲夏二十二日,指康熙三十三年(1694)甲戌,闰五月初五日。
仲夏月,始于芒种。康熙三十三年(1694)甲戌,芒种后的第二十二天,为闰五月初五日。
闰五月初五日,傍晚的上弦新月在西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