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引拍”的3点讨论

标签:
成都网球培训尾翼网球庄子逸弧线引拍快速入门课程 |
分类: 成都尾翼网球 |
1、
对于如何高效的引拍,在以前的文章中已经介绍过,不是“拉拍”而是“转肩推送”,究其原因,此处不再赘述。
2、
关于这两种引拍方式,哪一个更好的问题,网球江湖传闻很多,许多球友很是痴迷,各种杂志、网站、论坛等等,了解的越多越有疑惑。其实很多事情本不复杂,或许是我们想的太多. “1+1=?”,小学生来作答,会很简单的说出答案,数学家来作答呢?
今天就这两种引拍方法,简单说下自己的看法,不管怎样,把道理摆出来才能让人信服。
首先,来聊下“直线”与“弧线引拍”的优缺点,了解了之后,大家对于孰优孰劣应该会有自己的答案咯。
|
优点 |
缺点 |
直线引拍 |
简捷,快速完成准备击球动作 |
初速度为零,影响最后撞击球时拍头速度 |
弧线引拍 |
延长了球拍加速距离,提高了撞击球时拍头速度 |
拍头走弧线,需要更长的准备时间 |
我们来看一下“直线”与“弧线”引拍(GIF图片)
http://s8/mw690/001t098Agy6P67x3dQjf7&690
http://s13/mw690/001t098Agy6P67zSoNK0c&690
总结一下,“直线”引拍,非常简捷,可以快速从准备动作完成击球前准备,但因为拍头起步速度为0,影响到最后撞击球时拍头速度;“弧线”引拍呢,通过拍头的弧线运动,延长了拍头加速距离(拍头重力势能转化为拍头动能,这些细节力学问题,本人非物理学出身,请物理专家不要较真)虽然增加了击球速度,但是拍头走弧线增加了准备时间。
因此,来球过快(尤其在接发球环节),就采用简捷的“直线”引拍,来球速度较慢,采用“弧线”引拍,增强击球速度。初学者而言,对球速不敏感、对球预判不准确,也建议动作越简捷越好。
当然,如果你天生反应迅速,200KM/小时速度难不倒你,那么恭喜你,请忘记“直线”引拍吧。所以说呢,每个人的条件不同,没有唯一的答案,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网球技术呢,本没有优劣之分,它之所以存在,就一定有其价值。
对于“弧线”引拍再来强调3点:第一, 弧线引拍中途不能有停顿,引拍-击球一气呵成,为什么不能有停顿呢?飞机起飞途中,在跑道上刹车之后再启动,还能顺利飞起来吗?中途停顿,会影响最后拍头速度。第二,弧线引拍,不是正个球拍抬高,而仅仅是拍头走弧线;不是靠手臂、肩膀(肱三头肌、三角肌等)拉高的,而是非持拍手推送至高点的,即不要抬肩膀、抬手臂。第三,无论你的拍头走的弧线有多大,球拍在什么高度上,开始向前加速完成撞击球呢?请看图
http://s9/mw690/001t098Agy6P67BqN0k78&690
此处,请仔细观察一下动态图中,对比一下。
无论“直线”引拍与“弧线”引拍,球拍向前加速的位置均在髋关节位置(这种说法也是笼统说法,毕竟每个人解刨学结构有不同,准确一点说,就是你感觉最放松的位置:肩膀、手臂、手腕最放松。可以查看往期文章,细节均有介绍)
所以,对于初学者,我建议“直线”引拍。原因呢,看了前面的文章,你已经知道。“弧线”引拍要求 反应快、技术动作娴熟,相信通过以后的训练再加上你的勤奋,一定可以灵活使用“直线”和“弧线”引拍的。
3、
当我学球的时候,教练一直对我强调:一定要早引拍,相信大家也遇到过。最近几年,随着国内网球的发展,网球专业人才越来越多,对技术细节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杂志、论坛等平台,专业人士发出了另一种声音(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去查找)。今天就谈谈自己的看法。
提前引拍呢,可以有充足的准备时间,但是影响了整个动作的完整、流畅,需要拍头停顿下来等待球落地、弹起,拍头向前加速完成撞击球(上面说的弧线引拍和直线引拍问题也有谈论,引拍+击球过程一定要一气呵成)
其实延迟引拍呢,主要就是能够保证整个引拍动作的完整性、流畅性,引拍击球一气呵成。但是对于球感、预判要求比较高。
说到这里,其实还是没有对错之分。作为初学者,球感、预判能力较差,我还是提倡简捷的动作,“提前引拍”+“直线引拍”,准备充分一点,咱们先把球打过去,增加击球乐趣,同时,在课程中间呢,我会通过针对性的球感、预判游戏,提高初学者的球感和预判,再在适当的时间引入“弧线”引拍和“延迟引拍”。
很多球友问我,你说的这些技术职业选手怎么很少用呢?因为他们技术已经成熟了,当然会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技术咯。他们通过十几年的训练,已经从“菜鸟”成长为“大师”,想象一下,费德勒、纳达尔他们刚接触网球的时候,他们的技术动作又是怎样的呢?各位球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吧……
此文,仅是我庄子逸的一家之言,语文、数学、物理……都不及格,只是从心底喜欢网球,每天除了上班心思都在网球上,也非常喜欢跟朋友们分享……网球对我来说,还有很多未解之谜,欢迎大家一起跟我、跟尾翼网球分享,你眼中的网球又是怎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