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月读书

(2016-05-08 17:37:06)
标签:

读书节

蒋勋

金刚经

春日雅读

分类: 朝花夕拾

 

四月读书

 

当油桐花在细雨中洒落,春已挥手作别,夏天正珊珊而来。在夏天来临之前,似乎有必要把春天里做的事情稍作整理,否则,匆匆的匆匆,过往的过往,有没有成为美好的回忆未可期盼,要问的是:所有用心去做的小事,能够成为成长的新起点?

昨天在一本刊物的封面上看到一个标题,以为有人和我论证了同一个问题,打开一看,竟然是我的文章的全文刊发,一字不改。那一刻,是生气的:这个人居然懒得连一个字都不改就把文章发去投稿了。

我拿出11年论文发表的那本杂志,一段一句校对,还真是。可是,如果今天不在这个刊物看到,我已经把它遗忘了啊,依稀记得好像还获得过省一等奖还是二等奖。刚才打开电脑时查了一下,那还是09年的职称论文,后来曾作为课题研究成果用过。

我想了一下,似乎没有必要去联系这位老师,如果我去询问是否因为评职需要发表这篇文章,要慎用,人家未必会以为是好意。而我更应该问的人是自己:目前的中学所谓的科研状况,一篇论文如沧海一粟,你为什么要守住这些文字?你都几乎忘了它的存在。你为什么不能让自己往更高的方向进发,然后你不需要这一篇?在新的地域,你有像以前那么钻研过吗?你为什么不能把这件事当做善事,包容一次,人梯一次?

我几乎每天修习佛经,然而,真正修行到什么层次,是要到现实中检验的。有时,当我面对一些事,我会觉得它是一个考验,比如这是对包容心的考验。如果我真的能够“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那么,我可以让这件事过去。

当然,有人看到这个事例,可能会说:如果你真的有足够的修养,此事提都不用提,更别说记下来。这个道理,我懂得,不过我还是要记下来,作为对自己的一个提醒:专业的东西,还是要精工、精进,一如既往。

 

从三月份开始,我断断续续地做了一些读书活动,并且打了一个漂亮的旗号“春日雅读”。先是在我教的班级,举行“诵诗会”,八位学生们的表现让我十分意外,他们自己研究适合的作品、制作课件、选择音乐、处理设备、编好顺序,朗诵时十分投入,很有感染力,先前我还有点担心会不会笑场,可见,学生对美和经典还是有向往和欣赏之心的。后来,高中非毕业年级都组织了朗诵会。

然后在高一年级举行古诗文同课异构教学活动。老师们一开始对同课异构不大理解,担心教学内容和环节相近,我们提供了一些资料,让她们理解理念,放心进行个性设计、亮出风采。高一年级四位青年教师以柳永的《雨霖铃》为教学内容,以抽签决定授课班级和节次,在同一天上午授课,结果课堂教学情况很有意思。有的老师以意象赏析为主,给高一的学生一个关于初步的阅读鉴赏思路;有的老师以感染见长;有的老师展示了自我的精深理解;有的老师沟通能力很好,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课后教研组成员在区教育局教研室语文学科教研员袁老师的指导下开展评课,老师们在交流中反思研讨,提高了教学教研水平。参加开课活动的老师还对教学情况进行反思,撰写成文。

后来,我发觉教了大半学期的古诗词,师生都比较疲倦,而且因天气原因,学生常犯困,就想要不请学生来讲课。于是主张“你的课堂你做主”“课下吸收、课上内化”,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自愿报名、自选篇目讲析古诗词作品,我指导学生借助互联网搜索相关的作品赏析、教案、课件、音乐、视频等,整合优化教学资源,再结合学情,形成自己的赏析表达和分享方式。我以学生的身份参与课堂教学,回答提问,还主动举手回答了问题。最后一位学生讲授《青玉案》,整个课堂提问了八九位同学。这种方式,学生有兴趣,整个课堂的信息量流动起来。而后,我要求学生要有问题意识、要培养深入探究的习惯、透彻理解问题。

我们还以“史上最温暖图书馆”“无人管理图书馆”为材料,做了写作训练。

几个活动下来,我隐约觉得教学还是有一点希望的。先前有一段时间我有点不给力,因为入学成绩337 ,这群学生不大好教,他们的问题不是智力的问题,更多的是心理和习惯、方法。有些时候,当我看到他们脸上的表情,我一下子断定他们根本不是文科生,有的根本没有向上的愿望。这个,考验的是分别心。真正的教育是“有教无类”的,这些学生是社会的大多数,他们长大了很多不会成为规则的制定者,但是,他们的幸福与学霸是平等的。怎么做到不轻视、不放弃,怎么做到穿过知识、通过课堂去帮助他们心智成长,变得稍稍有所追求,有点审美,在大半年的时间里,我一直在想。

在学生的学习能力不高的情况下,我有时想,阅读会不会可以是另一条出路。我不断给他们介绍书和刊物,分享我在图书馆的享受体验,鼓励他们到图书馆借阅和听讲座。班里的郭耀杰同学是最喜欢读书的,他再一次获得市中小学生“齐运动•健身心——4•23世界读书日”读书创作比赛一等奖,同班的周佳欣获得二等奖。4月22日,我和家长带着他们到市图书馆参加了颁奖仪式。

 

大概是从这个春天开始吧,我不时去图书馆借书。图书馆在广场的中央,已经好几年了,但是,不知为什么,我就是没有进去过。

有时,下着小雨。在这个细雨弥漫的春天里,我在那儿常见到一位老人,他看起来有点老,但是,读得很认真,好像在查资料。有这么一刻,忽然觉得人生妥妥的,所有无所依傍的时光都可以在这儿寻得归宿,一点也不会无聊。

有时,我在里面走来走去,早上没什么人,我想象着尼古拉斯凯奇的图书馆,呵,会不会在转角遇上这么一张俊得让人心慌的脸。博尔赫斯曾说:“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有时,黄昏,我跟人一起走过去,阳光暖暖的,我匆匆换了书下来。

有时,我和单位的小姑娘去听讲座,阅读的、心理的。

蒋勋先生的红楼梦赏析,我读了四本吧,再等一段时间,人们会归还其他的,我会读到前三本的。如蒋先生所说:我们生命里的一些东西其实是早就准备好的,早就在前头等着的,只是我们不知觉而已,走着,走着,就遇见了。等我到了这个年纪,走过了泥泞,在蒋先生的文字中再次体会红楼梦境,常常不禁泪水盈眶,那股柔暖的泉水从心里汩汩涌出,也许那就是人们所说的悲悯吧。他平静的叙说,教了我怎么看待人性,又告诉我如何去原谅自己、包容他人。人们对美的追求是值得肯定和拥护的,而世间最强大的,是能体谅别人的难处和苦处,原谅别人和自己的脆弱,以及脆弱所带来的伤害。

朋友说《金刚经》是写给上智的人读的,一般人无法读通,任何理解本质上都是错的。我笑笑说:“我读经,只是希望能像蒋勋先生一样,从佛理的角度去看待生活和美。我是实用主义者。”今天,传说中的母亲节,儿子一早去学口琴,我在家洗晒衣被,边听蒋先生的《无梦清迈》,嗯,修行的本质,做好简单的事,每天有领悟,每天有欢喜。如果能这样,我们就与三千年前的佛弟子同时修行。

 

人间四月,芳菲将尽。夏天,会有众树婆娑。读书,让人找到路途,让所有的遇见能成为相逢,相逢的人能再相逢。

如果我有多一些时间就好啦。

 

 

四月读书



四月读书

四月读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海棠
后一篇:盛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