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
(2013-12-29 22:16:31)
标签:
冬夜天台朋友杂谈 |
分类: 朝花夕拾 |
鸡翅、五花肉退了,烤炉仍有暖暖的火明着。
捧在手里的黑糯米酒,似乎也温了,游走着醇厚香甜的气息。
老女人们赶紧把蹄子伸向炉火,那股暖,沿着脚跟缓缓地漫了上来。这奢侈的舒服。这久违的取暖。
虽说这样的天然木炭只两块钱一斤,然而,多少年了,谁能在灰冷的石头森林里,围着一炉炭火闲坐,尤其在北风清洌的冬夜。远处近处的高楼大厦,星星点点,关着各家的悲喜甘酸,天台像一叶小小的浮萍停在夜的湖上,湖水清凉,仿佛可以看到过去的时光,像悠游的水草顺水流着。
微醺的甜酒让人有点恍惚,想起一个治脚寒的方子。我说好,冬天一定照着来,然后年岁已然深了,就这样捱了又一冬。友人们各自谈着天冷如何渡冬,蓦然发现平日这样谈自己的时间实在太少了。
这群小孩儿都上初中了,周末各有安排,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少,有时甚至爬完山后也各自扬镳。而母亲们的生活节奏多是由小孩决定的。
据说,“朋”和“友”是不同的,“朋”,由两串钱组成。“朋”,就是要一起花钱买乐子的人,又引申为花时间等。网上有个话说,爱不爱很简单,就是看对方肯不肯为你花时间;好不好很简单,就是看大家有没有共同的爱好可以一起花时间。而“友”,由两只手组成,指的是一起创业的人。所以,孔子说“有朋自远处来,不亦乐乎?”,他老人家不说:“有友自远处来,不亦乐乎?”
人生,小小一段时间干点工作,挣点钱,养活自己的需求就好。开心很便宜,找乐子,混时光,怎样的散淡,就是怎样的奢侈。
其实,也谈工作。竞聘那事儿,关系碗中米饭,沸沸扬扬一个多月了。大家包饺子的时候,聊一聊,都不愤世嫉俗。
L阿姨又出绝活,继上次风干牛肉之后,她这次弄了绝好的饺子馅。那是我这辈子吃过的最好的,味道绝佳,而且一口下去,竟然有鲜美的汤汁四溢。她那双描惯丹青的手,我开始崇拜了。
一桌酒肉的边上种着一排茉莉,这排茉莉,主人曾发微信夸说它繁星点点,如今它们静默在北风中等着来年的迁居。阿姨家不久就要搬往东边的高尚住宅区啦。
没有来的朋友,我们在微信上即时联通,互相调侃。这个年纪,大家都上有老下有小,想要都聚到一起不容易。
天台的地板长着斑驳的青苔,想起某年夏天,他们家养了个勇猛活泼的小黑狗,我们站在天台上的椅子大呼小叫,H阿姨最淡定,竟然给它小小地咬一口。后来,小黑狗眼睛有问题送走了,小主人好伤心,我儿子上书店时专门给他带回一本写狗狗的书。
世间最珍贵的关系,是陪伴。
所幸这样的冬夜,有你陪伴,有一搭没一搭地陪我说话,虽然,我已经忘记说过什么了。
又或许,说什么不重要,甚至那些“绿蚁”什么的、“寒夜”什么的……它们漂浮在心头,可真的并不重要,我只想记住黑夜里的这一炉火、这一杯酒。
有了这一点火,就不用向深冬妥协了。
有了这一杯酒,还可以甜醉一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