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课笔记——《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2013-06-10 20:44:22)
标签:

笔记

千层浪

杜十娘

短篇小说

叶叶集

教育

分类: 教学反思

听课笔记鈥斺敗睹ず⒆雍退挠白印悲剧中的主角是宁愿毁灭生命以求真、求美……求人类的上升,求最高的善。——宗白华《艺境》

 

下午在某中学听了一节课——《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课堂上有一个颇有意思的情景,记下来——

授课教师在整体感知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之后,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小组讨论:除了怒沉百宝箱,十娘还有其他出路吗?为什么她一定要投江自尽?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展开想象,为杜十娘可能做出的更好的选择出谋献策,比如:开店、另觅良人、出家为尼、教育李甲后再跟他过、甚至跟孙富过一段时间再……

 

作为一个与学生隔了好几条代沟的教师,我听了这些答案,一开始有点欣喜。毕竟,这一代人有着更开阔活跃的思路,有更多的法子可以活下来,不会一下子就提到以死相证的地步。

 

可是,从教学的角度,学生的这种发散性思维的成功,其实反证了前半节课的失败——前面关于杜十娘人物性格特征的把握和分析,并没有深入人心。或者说,学生缺乏这么一种意识:应该将对未来的设想和这个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人物本身的性格因素联系起来。如果学生深刻理解了杜十娘,是不会有很多的选择的。

 

从教案里,可以看到教师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十娘追求自由、真爱和要求过‘人’的生活的理想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破灭,又不愿意回到被侮辱被损害的生活中去,她对真挚的爱情,对生命质量的纯度过于偏执。性情刚烈的十娘在绝望之中,悲愤之时,只有选择一死。如果不选择一死,那她只有放弃他的生活理想,委曲求全,她的命运可能更悲惨。”我刚看到这段表述时,很有兴趣,想听听教师解释“‘人’的生活”以及“对生命质量的纯度过于偏执”。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教师没有对学生的设想进行针对性的评点,这个部分的内容没有落实。估计真的讲起来,不容易。所谓“生命质量的纯度”在当今是一种非常奢侈的要求,年纪稍长的很多人的信念处于动摇、瓦解和崩溃状态,有些人对“浓度”“高度”的要求远远超出“纯度”。人的生活,也是一个复杂的概念。

 

评课过程,发言代表几乎都有谈论这个环节。有位老师说:“在明末的背景下,除了死,基本没有其他出路,不像现在有钱就……”于是,我想了想,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可能跟教师本人的主题意识不深有关。在教案的教学目标一栏,教师写道: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要让学生体会封建社会对妇女的摧残。但是,在授课过程中,这一观念没有带着走,所以整节课对作品主题的挖掘就不够准和深,才会出现课上的这一幕。

 

课程标准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课堂的收放,值得我们好好探讨。

 

当然,这节课也有很多亮点,比如:长课短上,教师很果断直接由高潮部分解读人物形象;看图片说情节;学生的感情朗读感染力很强,胜于语言解读;师生有效交流很多,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锻炼,阅读能力得到培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