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笔记——《在沙漠中心》

标签:
笔记教学模式后记小王子叶叶集教育 |
分类: 教学反思 |
使沙漠变得这样美丽的,是它在什么地方隐藏着一眼井。——圣埃克絮佩里《小王子》
这姑娘竟然把书背在身后,在教室里踱起步来!这种步态多少年没有见到了!我不禁笑了。好一个小林老师,真有她的!
前一周,小林老师在初一(8)班讲授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自读课《在沙漠中心》。说句实话,这一课,在我之前的几轮教学里,基本是简化处理的。我对这个题材,缺乏认识,没有精神共振。认为虽然在主题上有可讲之处,但是情节不突出,语言方面好像没有可品味的亮点。可是,当闷热的空气在林老师娓娓动听的讲解中逐渐消散开去时,我才开始明白了儿子在这个年龄为什么那么喜欢读冒险类书籍,也懂得了有童心和诗情的老师才能作者圣埃克苏佩更好地交流、才能与学生一起更好地涵泳文本,享受阅读的快乐和精神的成长。
含英咀华之后,林老师抽茧拔丝,理出“勇气•哲思•诗情”这条主线,第一个板块以筛选信息、整体感知为主,第二三个板块一品味和探究为主,条理清晰,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过渡自然,前半部分重难点的突破设计巧妙,圆满完成,并注意将难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在学生的生活体验上理解文本,力求引发情感的碰撞与共鸣,完成了一场感悟生命的精神之旅。
然而这些都不是最让人耳目一亮的。听林老师的课,最大的感受是整个课堂飘溢着一股浓浓的书香。老师对书籍的真诚热爱,对文本的细腻品读,使得她看起来沉浸其中快乐无比,这种纯粹本真的陶醉在很多老师的课堂上已经体会不到了。阅读技巧,其实并不很难掌握,然而这种热爱却是装不出来的。由于她的真诚态度和宁和言语,虽然老师的解读和学生存在在层次差异,却不让人感到高高在上。她的专业自信和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尊重使得教学难点的解决过程看起来轻灵而流畅。她对学生的引导也不生硬拖携,有些东西,学生理解不了,她会说:是这样吗,好好想想,可能以后就懂了。特别是总结部分也让人会心一笑,林老师说:“这里我替作者送给同学们一句话,这句话是《人类的大地》书中最后的一句话,(投影显示:惟经智慧吹拂,泥胎才会变成人。)这句话什么意思呢?话中的意味,自己去感受吧!”这种放下就走的态势,实是一种对未来的信任。理解这句话不属于本课要完成的任务,留这样的问题践行了课堂教学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第二个亮点是这节课容量很大。运用教育技术来拓展课堂信息交流量是我校省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的内容。在文本解读方面,林老师借助幻灯片,出示筛选问题和探究结果,加深学生印象,加速课堂流程;又积极引入其他辅助材料,比如作者和作品介绍、作者其他作品如《小王子》里面的名言警句等,使整节课内容非常充实丰富。
然而,教学本来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正如林老师课后自己感慨的:“不知是因为学生的低端造成教者的难以高端,还是教者的低端造就了学生的低端呢?”这个问题,是面上中学、公办初中教师面对的最大的困惑和困难。
我们都知道,教师和学生的阅读层面是不在同一水平上的,如果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强,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能够有较多的共鸣,对文本的解读可以更加深入一些。可是,当我们面对一些素质不是很高的学生时,我们是以自己讲授传达为主,还是蹲下身体贴近学生从“听得懂、学得了”的角度出发去讲?我在一些会议上听到,不少老师会选择前者——因为这样,起码学生能听到点什么、记点什么,不会整个课堂拉不动。
我个人认为这种选择是错误而危险的。因为课堂教学本质上是思维方法和方式的学习,如果一开始就迁就学生的低端,不积极采取各种途径引导、逼迫学生思考的话,形成思维依赖和惰性,形成教学模式,以后就很难纠正和培养,学生没办法聪明起来。允许错误,宽容杂乱,先让思维的草苗长起来,以后再来扶正、剪刈。我上课的时候,先与学生约定一个规则:被提问者不得不回答,如果实在不能回答,起码要另提一个问题。然后手里拿一叠座位卡片,走在过道里,边讲边抽,提问学生。
林老师这节课,应该讲,还是让人感觉到学生的理解能力支撑不起后半部分的文本品味,老师未能把课堂时间更多地交给学生,把更多的任务教给学生,引导的力度较大,个别发言的次数较少。学生对“诗性思考”、对哲理意味较浓的语言特点未能很好地领会。可能林老师本人对“诗性”这个特点的体会也得再花点功夫。这个点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讲有点超标,建议不要提到这样的高度,可以放低教学目标。
【后记】
课后,我对小林老师说:“你用这样的语言来讲课,让人惊艳啊。”瘦瘦的她腼腆地笑了:“我就是要用这样的声音来讲,才会觉得很累。”
平时我在学校很少碰到小林老师,以前可能一个学期见不了三几次,这个学期,因为课题多有联系。她是一个天真而有涵养的小姑娘,很文艺。
有一次她问我有没有什么好书推荐,我直接说:“你不要看书了。去学做点菜,好好享受生活。”
真的,虽然简单和天真是一个好老师必须的条件,但是,太多时间生活在内心的世界,也是不行的。我们先是人,然后才是老师。还是那句话——茁壮,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