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以什么定位“文学”』

(2012-07-28 11:50:25)
标签:

文化

闻一多

中国教育报

文学作品

教育叙事

叶叶集

杂谈

分类: 读书笔记

你可以同时既是教师,又是作家,但不必成为“教师作家”。

你可以写很多东西,但那些,未必一定要叫“文学”。

 

我们以什么定位“文学”

 

2012年6月9日《中国教育报》上刊登了一篇题为《教师文学若隐若现的校园文化高地》的报道,介绍了首届教师文学表彰颁奖典礼暨首届全国教师文学研讨会在京举行的情况。

 

这个题目颇吸引眼球:什么是教师文学?以教师的生活为题材创作的文学作品,还是教师创作的文学作品?看了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先生的发言后,我们得知,教师文学,应该是指教师创作的作品,即这个概念是以创作者的身份来定位的。

以创作者的身份来定位文学的类属,这种做法科学吗?只要是教师或者曾经是教师,不管写的东西题材是什么、体裁是哪种、风格怎样,统称“教师文学”?这样不是否定了文学的本质和人的个性?按这种说法,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常务理事长王世龙老师提到的“鲁迅、叶圣陶、朱自清、闻一多”都是教师作家,一个既是“教育家”,又是“作家”的人,写出的作品就属“教师文学”。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苏立康老师进一步阐释:“教师的写作,主要有两种角度:一方面是文学的写作,比如儿童文学、校园文学;另一方面,老师还要对自己的成长与学习经验,写自己对专业的研究、理解和实践,突出表现为教育叙事与杂感。这些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学,但对教师的专业成长非常重要。这种角度的写作,构成了教师文学的特色。”由此可以推断出,教师文学应该侧重于是教师创作的与教育有关的作品。可是,鲁迅、朱自清、闻一多的很多作品,都不在苏老师所说的范围之内。这么说来,他们又不算了。新浪博客上,有很多乐于写作的教师,如浅酌,老九等。浅酌是我在新浪上看到的最像作家的老师,作品丰富沉厚,但她极少写教学生活。她那些东西都很有价值。老九是位喜欢古典诗词的老师,好像正致力于引导学生学习古典诗词写作,可是,他也基本不贴教学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是不能有幸被称为“教师作家”的。

 

教师的写作态度真的主要是这么两种吗?首届十佳教师作家代士晓老师那句“只能在黑夜里放牧自己那颗对文学无限憧憬与崇敬的灵魂”引人深思。一个真正深刻的文学作品,它的视点不论在近处还是在远处,思维都是直达人的本质、人的存在——没有标签,没有身份。

 

再说,关于“教育叙事与杂感”、教学反思、教学论文、报告等等的文学评价标准是什么?

 

“教师文学是一种纯正、良善、高雅的文学构成,它是天然的核心文学和先进文化”,成为“核心”,有没有可能?处于“若隐若现”的阶段,它的品质和风格就被定性了,这是好事吗?

 

报道中讲到:“现在,这一概念正式浮出水面并受到文学界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专家和教师文学创作者围绕其内涵、外延、特点及意义展开讨论”,我想,这两句话应该倒过来说,大家讨论确定之后,再决定是否让它浮出水面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