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风如解意』
(2012-06-12 00:24:29)
标签:
甄嬛传逆风如解意滇藏哦香雪仓央嘉措允礼叶叶集娱乐 |
分类: 观影心得 |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当长剧《甄嬛传》最后一次吟咏起这句诗时,我才真正懂了其中的含义。
某一日去听课,在课文《哦,香雪》的后面看到这么一段话:二十多年里,我确实相信曹雪芹的话:女孩子们心中,埋藏着人类原始的多种美德!这些美好的东西,随着她们的年龄增长,随着她们的为生活操劳,随着人生的不可避免的达尔文规律,逐渐减少,直至消失。我,直到晚年,才深深感到其中的酸苦滋味。
初读这段话,不禁失笑。不是因为它写得不好,而是因为有些真理本来存在,人们却多不肯承认;有些遗憾本可尖锐批评,却不如悲悯对待。多少人在美好渐渐遁身匿形时,会遥望哀叹谴责咒骂,不肯体谅其中的隐衷和悲苦,而孙犁先生却从中感到了“酸苦”——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看《甄嬛传》,仿佛在看一个女人的心灵成长史。看她由一个粉嫩的花骨朵儿似的美人儿,冰雪聪明、玲珑剔透,渐渐变成一个绝望、冷酷、满脸戾气、手段强硬的掌权人物。
她的最大成功在于学会了臣服。
甄嬛在产子三天之后断然往甘露寺修行,是她人生的转折点。之所以主动把皇帝给“休了”,是因为她无法接受两个事实:一是她父亲被陷害下狱,皇帝丝毫不顾情面;二是皇帝将她当做纯元皇后的代身。无法接受事实,是人痛苦的最大原因。这个时候她认为尊严最重要,并错要与帝王讲感情。
当听闻允礼在滇藏丧生,当听闻父亲在宁古塔身患重病时,还有身孕的甄嬛想清楚了:活命最重要。如何回宫?唯有臣服。
——俯身贴地地臣服。这时,是否是代身这个问题显得是那么无聊,是否有真感情就更让人笑话了——她甚至被改姓,被当做另一个比她多了十岁的人——这些都不重要,在生死的面前,尊严奢侈,感情危险。我们可以看到,甄嬛回宫后,即使允礼回来了,她也臣服于贵妃的命运、家族的生存,不暧昧,不寻机。
难怪仓央嘉措写道: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不是闲事?是的,那是透彻了的明晰,明晰了的黑暗。从此,人生如暗夜……
这是对事情,对已然发生的事情的接受和臣服,不是对人的臣服。最终她将受过的伤害,化作两个事实的告知,狠狠地扇到皇帝的脸上——她与眉庄的孩子皆非皇帝所生。这存在最心底里的力气,使她能傲然行走于宫廷。
只是情绝的女人,大多把厌恶而戾气写在脸上。缺乏爱的人,无法爱人。
甄嬛一生最大的幸运在于她有一个始终如一守候她的男子。这个男子的心中有着天底下最大的爱,他懂得原谅和放生。如青天里的一轮明月,照亮她苍凉入骨的人生。那一季的花事,那一夜的横笛,有过,就值得感恩上天。这是她的水源,这一掬清泉养着她曾经纯洁美丽的灵魂。
美,是会凋谢的。它能感动某个人、某些人,但逆风未必垂怜它。当你在某个雨雪的街角邂逅它,请为它打一回伞,送一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