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了结』


标签:
文化雪小禅文艺柴米油盐酱醋茶叶叶集 |
分类: 读书笔记 |
也 谈 了 结
——读《雪小禅:做文艺青年的时期越早结束越好》
我是个赶路的,出发时满天星光,如今衣带上的晨曦都散了。
一直深爱这个句子,曾拿它赠与我敬重的朋友。爱它美丽的沧桑,爱它优雅的臣服,爱它记得曾经的我憧憬远方勇敢追寻,那一路,梦曾照亮黑夜的路,伴着那些宝石般的星子。晨曦虽散,光阴的印痕犹在,温暖永存心中。路在脚下,并未了结。
实际上,我是不曾在黎明前的黑暗里赶路的,更多的时候,我漂游在沉沉的黑夜。昨日深夜里读到《雪小禅:做文艺青年的时期越早结束越好》,蓦然心惊。一杯冷茶,看了许久,半世来时路,想了许久。诀别是需要勇气的,因为你要彻底否定曾经主张曾经追求曾经坚持的一切,然后,找到另一块土地,缓缓降落,幻成人形,开始一个新的自我。
雪小禅说:“文艺和真正的生活相比,不值一提。做文艺青年的时期越早结束越好,因为会生出许多的虚幻,这些虚幻对真实的生活会形成没必要的伤害。琴棋书画诗酒花,也许真的不如柴米油盐酱醋茶来得真切、动人。” 雪小禅用了“也许”,或许这种刚刚产生的理念还不够坚实吧。而她本人作为一个作家的本质个性,不是因为很文艺地很有个性地解读人性人情人生么?一个作家不文艺,谁堪文艺?
这让我想起来枫林主人的另一段话:“每一次坚强的得来,都要牺牲了那些生长在心头的柔软。当它们一点点离我而去,我还要故作无谓,以潇洒的微笑掩饰泣血的疼惜。可我如果没有了坚强,我又如何抵挡命运划分给我的风雨,如何不假思索的灭掉那些性情之身才有的烦恼。”
除了某些社会角色之外,很多比较文艺的人,埋头书籍,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他们对人生和社会的认识往往不够丰厚和透彻。当然,有时透过他们单纯清澈的眼眸,读者看到了一个唯美的时空。
可能是年龄的关系,我越来越觉得好的文学作品应该是接地气的,要在更辽阔的视野里关照人事,要真实细腻地体察人生,悲悯地解读人性。那些关起门来凭空想象、精心砌锦词秀句的创作,很文艺,但是实在有失孱弱和矫情。幽深也好,雄壮也好,都要有气场、气度的。
我想,摆脱莫名的情绪性的困扰,把自己种到生活的厚土里,根深叶茂地洋洋洒洒地舒展于天地间,更多地关照外在的空间,更有兴致地去品尝生活的更多味道,可能是雪小禅讲这句话的出发点吧。这句话,实际上更多的是在谈做人。
一个人的发展是有迹可循的,昨日的你塑造了今日的你。如果人生山一程水一程,我们可以蜕化演变成新的生命的话,那无疑是无比的幸事。
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说“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现实中,人们一直为面包奋斗拼杀,并在奔波迁徙中感到活着的快感和痛感,面包是要去赚要去抢的,也可以就着羊肉汤大口大口地啃,但是,不管怎样,看过水仙花开的人都会记得当时的芬芳。
一个时期的结束,意味着与一个自己的了结。
雪小禅博客音乐,有气度的诡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