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阶段性学情分析及教学反思』
(2011-11-27 23:16:06)
标签:
燕子翩翩入云端月亮上的足迹看云识天气说明方法文段叶叶集教育 |
分类: 教学反思 |
近日,我校七年级进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现结合答卷情况,将近阶段教学情况做记录如下:
本次单元考试试题结构:一、基础知识,字词句和诗词默写的考查;二、阅读,包括课内阅读文段《山市》《看云识天气》,课外阅读文段《燕子翩翩入云端》。
进步之处:1.品味词句的题目基本答得漂亮,比如对说明方法表达效果的赏析:说明方法+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形象生动地体现事物什么特点,这个步骤基本落实。比如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客观、严密,分析“之一”的作用,大多学生能清楚说理。2.文言文翻译,半个学期以来我一再强调应尽量把字词(特别是实词)全部翻译,多数学生可能课后有背诵译文,基本能完整翻译。部分学生未能准确翻译出“楼若者”等,对古今句式的调换把握不好,应该和我上课时没有具体讲析有关。
存在问题:本次考试反映出来的最大问题在于:学生的概括能力很差。课外阅读文段要求“根据本文的介绍,概括燕子的生活特性”,大部分学生没能提炼内容,没能要点化,还是摘抄了一些词句,而且,顺序错乱,有些要点重复、欠缺。这说明学生判断重要信息的能力差,归纳能力和条理性也都较差。应该讲,一部分学生没有意识到概括性语言必须简洁精炼。
帮助学生培养语感,感知不同语体风格,并落实到写作上,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和努力的。在博文《调子》我记录了如何引导学生辩分描述性语言和概括性语言;在《月亮上的足迹》和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尝试让学生明白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既感性又理性的。它们是人类进步的双翼;在平时的仿写和作文练习中,我多次示范描写和抒情的使用,曾让学生在已写成的作文后面增加抒情性文句。上周末的作业,我要求学生以周四地震逃生演练写两个文段:一是报道我校演练活动;二是对演练过程做场面描写。我认为这样的练习有助于学生学习把握不同的语言。
在写作教学方面,近来做了两个工作:1.整顿了仿写造句练习和课后作文糊弄和抄袭的风气。向学生阐述作文的价值在于它的个性,在于它是否是作者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记录,表达了自己的思悟。并将作文的原创性和做人的尊严挂钩。2.要求学生在动手写作之前,一定要确立中心。想清楚自己要表达什么东西,是否有价值。先尝试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点明——生源素质不好,不知所云而字数符合要求的文章不少,只能先这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