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文教学笔记』

(2011-10-26 21:05:52)
标签:

杨绛

老王

人道主义精神

半命题作文

心灵

教育

分类: 教学反思

近日,参加一个作文教学研讨活动,该活动以现场教学和专题研讨相结合的形式就如何给记叙文选材做了探讨,现做些记录:

1.关于好素材的标准

授课教师认为:一是以情动人;二是新颖、让人眼前一亮。

市教研室专家认为:一是真诚;二是真实;三是新颖。唯有真实才能更加自然、感人。

我之前一直主张:一是真诚;二是美好。

 

2.关于我市初中作文教学最需面对的问题

我市语文教学研究专家,在对本年度中考作文进行抽样分析之后,概括出选材方面的几个问题,其中最令人遗憾的是:“缺乏《老王》那样的素材和心灵颤抖”。

《老王》是杨绛先生的作品,是新课程新采用的教材。这个课文,我比较熟悉,它是我06年参加市阅读教学比赛的篇目。这个文章记录发生在特殊的时代背景里的几件小事来表现一个平凡的小人物,体现了知识分子与劳动人民之间的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它是一个泛着泪花的微笑。它的真:杨绛对病入膏肓的老王的害怕、愧怍、反省,写出来了;它的善:在物质紧张、岌岌可危的时空下,人们相互照顾,善意安慰,读者能够体会到;它的美:老王的知恩图报、作者一家的善良、特殊时期人心不冷、人性不灭,这些也让人仰望。

确实,这是一个触动心灵的题材。但是,为什么我们学生的作文没有体现出这种轻灵的感触和温和的人文关怀呢?

我认为有几个原因:

一是学生的生活单调,两点一线,基本没有特别的经历和感受。城市的生活模式,阻隔了他们与自然的联系;紧张的学习,被迫集中精神,约束了他们对外界的感受。

二是独生子女理所当然的温饱环境,情感的暖死亡,导致他人难以触动他们的心灵。

三是家长和教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缺乏明确而恰当引导。特别是教师,本身应该具有人文精神、审美情趣,能热爱生活、能欣赏善美的人情、人性。教师关注的方向,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倾向,非常重要。

 

什么是心灵的触动呢?那天下午,在听课的人群里,我有些走神了——我多长时间,没有被触动过了?我们的心灵,还能有被感动的要求么?

想起本学期的第一次小作文,要求学生仿照课文写一篇“第一次……”的半命题作文。七年级的小朋友,50份,只看到一份比较真诚实在,有些打动了我的。那个下午,这个十三四岁的小孩,有些长大了……

                                                                                            

 

第一次真正怀念小学的时光

张翰

 

人生的第一次数不胜数,但正如课文中提到的:“愿你珍重第一次”,每一个第一次都是十分珍贵的。在我的生活经历中,最值得我回忆的,无疑是第一次真正怀念小学的时光。

在小学,我并不把读书当作是一种享受,相反地,我居然可笑地把这种美丽的时光当作是煎熬。直到我升上了初中,我才认识到:小学的科目明显少于初中,初中功课多,作业也多,压力也自然增大;小学阶段的老同学、老朋友如今已经各奔东西,换来的,却是一些十分陌生的同学。有时,我从心底里呼唤:你们到底在哪里?

那一个下午,我终于忍不住开始想念他们了。那时我正生着病,我无聊地坐在沙发上,偶然间看到那张毕业合照。看着这一张张似曾相识的面孔,我躺下去,眼眶里不由得流出了泪水。那一个个每天相聚在教室里活泼开朗地聊着新闻的同学;那一次次背着沉重的行囊去春游的情景……

——那每一个令我怀念的镜头!同学们,你们现在在哪里啊?

在那个下午,我由一个梦乡真正结束了我的小学时光,从此,开始了怀念。那梦里,梦见的,可真多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距离 』
后一篇:『黑的夜』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