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起点 夯实基础』
(2011-10-06 00:05:50)
标签:
七年级语文学情分析教学反思紫藤萝瀑布以小见大叶叶集教育 |
分类: 教学反思 |
找准起点
——七年级第一学月学情分析
本学期第四周,我校七年级进行《语文》第一单元考试。本次考试目的有二:一在摸底,二在检测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看看学生能在多大程度上按照新老师指导的方法来学习,又能在多大程度上落实老师的要求。
试题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基础由字音、词语和默写组成,占26分;第二部分是阅读,课内阅读考查《紫藤萝瀑布》《童趣》,课外考查一个题目为《以小见大》的文章。满分100分。结果,全级无人考上80分,不及格人数偏多。
由于没有统评,不了解其他班级的情况。本文将以我教的班级50人为单位,分析学情,记录开学一个月来的观察和体会,以便做好接下来的工作。
优势
1.最大优点在于一开始就呈现出一种很愿意接受引导的心态,感觉他们在上课的时候,整个情感和思维状态是开放式的,像向日葵一般。
2.基本能完成作业。文言文预习效果出人意料,授课之前,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基本翻译了重要词语,了解了大意。
3.书写在较短时间内有改善。
弱势及改善措施
1.注意力不强,大多数学生只能集中精神听12分钟左右,而后走神、发呆。
2.思考和交流的能力较差。课堂教学的过程,可以看到很多学生,不大明确问题的指向,很难完整、比较切题地展开讨论,很少人敢主动举手回答问题。
因此,增加了课堂提问的次数,采取多种方式让更多学生发言,努力消除学生心理负担,营造“围绕问题谈一谈”的交流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答案不是唯一”的。护卫主动发言者的热情,带动学生为精彩言论鼓掌。
3.作业质量不高。需要动脑筋思考的题目,一部分学生不作答。默写的作业需家长签名确认,但是,一部分学生没让家长签名,或者,家长没时间跟进小孩的学习。
我上课一向不将生字词居前教读讲解,穿插在授课过程。课前让学生抄写3次,并造句。临近考试之前听写,发现情况恶劣。仔细校正之后,用了两个午写的时间,让学生再认真抄写两次。再听写一次。课外古诗词默写的两首,难字逐字讲解,第二次测验基本过关。
4.基础薄弱,一些文学常识概念不清。表达方式、写作手法、修辞等概念混淆。
校对试卷时,重点落实了表达方式、修辞,也介绍了一些常见的手法,让学生记录背诵。
5.答题比较随意,不紧扣文本,停留在浅层的分析上。比如体会思想感情的题目、辨析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的题目,不少学生因答题不完整扣分。
解决这个问题,先从课堂教学开始,有意识地让学生回归文本、重视文本,运用文本来回答问题。操练是必要的,例题需反复细致解说,明确步骤。先不提供答题格式。
6.对文章写作意旨的探究,两道题扣分严重。对文章的总体把握不好,对思想感情的了解不到位,与阅读底蕴浅薄,思考力较差有关。在教学的过程,我经常有意识地问学生有没有读过某些书,发现这一届学生阅读量较少。
7.作文有个性化表达的几乎没有。流水记录偏多。
针对这个问题,本学期加强了精美的文段背诵,每周安排两三个,并让学生默写。阅读的提倡,拟用读书心得交流会、或好书推介会来活动来完成。
以上是第一学月的学情分析和教学反思,学生的双基虽然不是很好,但也是很正常的状况,毕竟他们才十三四岁。
经历这个月的教学,我感触较深的就是,找准起点很重要——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层面上说到他们能懂,能用,浅白些,简单些,条理清晰些,可操作性强些,学生才能在起点处站稳,学习动作。另外,养护比修剪重要,起始年级先要培养兴趣,积累阅读的厚土,以后才能建高楼大厦。不要过分强调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