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标签:
黛玉《罗马假日》《花样年华》《红楼梦》胸针叶叶集杂谈 |
分类: 朝花夕拾 |
收 藏
昨日在微博上看到这么一段话:他遇见她时,他36,她23,他陡生爱怜。她结婚时,他赶来送她一枚蝴蝶胸针。其实她的丈夫是他介绍的。63岁,她走了,他来看她最后一眼。10年后,她生前衣物慈善义卖,87岁的他拄着拐棍,买回那枚胸针,不久与世长辞。他们合作的经典电影《罗马假日》,她是公主,赫本,他是绅士,派克。文末有人评论:原来这就是浪漫!
我想,很多时候,我们收藏一个物件,常常并不因为它本身的价值,而是,因为这个物件上曾经有着某人的体温,或者围绕着这个物件,曾经发生过什么事儿。
就如仓央嘉措诗作所言: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那一月,我转过所有经轮,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纹。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了你的温暖。指尖的触觉、头发的气息、阳光下回头爽朗的笑颜、明亮的眼眸,甚至那时那刻窗外的栀子花香和浮游在空气里的尘埃,都是岁月里永不忘怀的记忆。这些感觉和情意丝丝缕缕萦绕在某些物件上,使之随着时光的冲洗愈发散射光芒——光而不耀,柔和香醇。
所以,当一个人与你旧物品,不是因为他轻浮不经事,而是因为他愿意把过往交付在你手上,他相信他要表达的你一定懂。如《红楼梦》里面,宝玉没少给林妹妹送东西,然而最起效、最贴心、的是两条“家常旧的”帕子。这帕子令黛玉“神魂驰荡”——因为横也是丝(思)竖也是丝,不用情词不用诗,却比所有的文字直达心灵——即便那个人是黛玉。收藏这样的手帕,比簪花有意义,虽然簪花修饰了容颜;比什么药都有效,因为药们都不疗救心灵。
最打动人心的就是最有收藏价值的礼物吧。有人说,《色戒》给了男人启示:粉钻可以买了美人心,破财可以消灾。我倒觉得王佳芝可能不只是看在那钻戒的份上吧?抑或有由巨资衍生的被肯定被重视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要那个钻石干什么呢,收藏那玩意儿干什么呢?难道收了钻石就得了心?一个聪明女人,如果能到真爱,七八个钻戒,也不换。
人的一生不断奔波迁徙,不断地得舍弃,以减轻负荷,而前行。在走了很多路之后,还握他手心的,就是他的宝了。看他收藏什么,你就知道他珍惜什么、缺少什么。比如,《花样年华》里,张曼玉始终提个保温壶,她想把自己的温饱提在自己的手心,掌控人生,却始终缺乏勇气。比如,在某写手的文章中,不时出现一座小站、一个临街的窗,他有离开的潜意识,所以注定不能为爱停靠,爱也如列车离他远去。
我常常看《鉴宝》这个节目,每次看到那些美轮美奂的器皿甚至一个小碗小碟,躲过沧桑躲过风雨被完好保存下来,我总是特别高兴。有多少东西,抵得过岁月的刀枪啊?有多少真爱和疼惜,不被会遗忘啊?
——她把那枚胸针收藏了40年。他把她的美丽收藏了51年。胸针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