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件绿棉袄
(2008-10-27 23:00:51)
标签:
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命题阅读教学九年级语文教育 |
分类: 读书笔记 |
周日我参加区基本功竞赛命题项目的考试。要求是这样的:以下面这篇文章命题,总分18分。并要求写出命题说明、参考答案和得分点。时间120分钟。
那件绿棉袄
就在前几天,我买了个小棉袄,夹克式的,颜色是深蓝与墨绿格格相间的那种,柔柔软软的棉质,让我心仪,穿上犹如孤寂的心身得到了充分的抚慰一样顿感舒坦起来。
这天一大早,狂风裹挟着雨丝覆压下来,天阴着,心也紧缩着。我其实并不讨厌这样的天气,相反,我以镇定自若的心情迎接它,自然中的风雨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何必由此郁闷或抵触呢?在这样的天气,我理所当然地穿上了这件棉袄。瞅着镜子中自己的身材还算玲珑时,心里稍感安慰,突然,我的脑海出现了另一个小棉袄,也是夹克式的,颜色是青绿色的,面料好像还是防水的,就那么由远而近地呈现在我的眼前。呵,这个绿棉袄是我还在上大学时,父亲给我买的,我怎能忘记呢?它的面目一直清晰地存留在我的记忆里,要不,我怎么每到初冬该穿棉袄的季节就会想起它来呢?
记得我是在上大三的年纪,也就是上世纪的1991年那个冬天,我的父亲独自上街给我买了个新棉袄,他说我的个子小,穿着夹克的样式,显得精神,配着当时穿的那件花格格裤子,看着蛮洋气的呢。棉袄的质地还是太空棉的,式样也比较时新。当然我也是第一次穿当年流行的太空棉的棉袄,非常得意。现在想想当时在大学里教古典文学的父亲还那么会赶时髦,让他的小女儿穿得如此暖和、舒适而又好看。遗憾的是我当时怎么不对父亲说声谢谢呢?在那个20岁的年纪真是不懂得感恩哪,回味起来还真有些惭愧。
记忆的影册似乎又翻回到年幼时,就这么心甘情愿地沉溺在散发着如檀香木一样香醇的回忆里,真是幸福。那是我还在上小学的年纪,也是刚进入十一月天,气温骤降,我坐在教室里瑟瑟缩缩地听老师讲课,突然,在窗户外站着一个身影,双手拿着一件棉袄,那正是我的父亲。他来给我送棉袄了。老师也看见了赶紧把父亲手中的棉袄递给我,我记得当时很不好意思,当着同学的面脸一下子红了,心里好像还埋怨父亲,怎么这时候给我送棉袄呢?幼小的年纪啊,更不懂得浓郁的父爱之情了。其实,父母对自己的爱都是通过具体的事情来表达的,但表象的点滴却深藏着馥郁的爱,少不更事的年纪,只是心安理得地接受与索取,再加上做学生的年月,脑子里都是功课、同学、老师,甚至还有些莫名的成长的茫然与烦恼,这些都把心房占得满满的,对父母的关心与照顾,却无暇细细体察,甚至还会觉得父母的关心是多余的。
唉,成长的历程里,难道必须经过岁月的流逝,才得以体会到人世间这最珍贵的情感吗?必须等到了毕业工作后,成家后,有了孩子后,角色的叠加,现实的亲历,方知为人父母的辛苦吗?想到此,我的心在隐隐作痛。再回过头来仔细审视自己成长的经历时,我感到对父母的关注太少了,虽然我自认为是孝顺的。
而今父亲年已七旬,不用再给我买棉袄了,倒是我工作后给他买过棉袄,他很高兴,穿旧后还一直放在柜子里。他老人家也许已经忘记了16年前给我买的那件绿棉袄了,几十年的岁月为女儿付出的点滴而深厚的爱,他怎能还记得这么一件小棉袄呢?但女儿却时时地会想起的。想着他为我的生活所承受的操劳,想着他经常鼓励我写好文章的殷殷嘱咐,就如那件看不见的绿棉袄,时时熨帖温润着我的生命。想着,想着,我的眼睛禁不住湿润了。
□赵炜(河南郑州)
这天一大早,狂风裹挟着雨丝覆压下来,天阴着,心也紧缩着。我其实并不讨厌这样的天气,相反,我以镇定自若的心情迎接它,自然中的风雨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何必由此郁闷或抵触呢?在这样的天气,我理所当然地穿上了这件棉袄。瞅着镜子中自己的身材还算玲珑时,心里稍感安慰,突然,我的脑海出现了另一个小棉袄,也是夹克式的,颜色是青绿色的,面料好像还是防水的,就那么由远而近地呈现在我的眼前。呵,这个绿棉袄是我还在上大学时,父亲给我买的,我怎能忘记呢?它的面目一直清晰地存留在我的记忆里,要不,我怎么每到初冬该穿棉袄的季节就会想起它来呢?
记得我是在上大三的年纪,也就是上世纪的1991年那个冬天,我的父亲独自上街给我买了个新棉袄,他说我的个子小,穿着夹克的样式,显得精神,配着当时穿的那件花格格裤子,看着蛮洋气的呢。棉袄的质地还是太空棉的,式样也比较时新。当然我也是第一次穿当年流行的太空棉的棉袄,非常得意。现在想想当时在大学里教古典文学的父亲还那么会赶时髦,让他的小女儿穿得如此暖和、舒适而又好看。遗憾的是我当时怎么不对父亲说声谢谢呢?在那个20岁的年纪真是不懂得感恩哪,回味起来还真有些惭愧。
记忆的影册似乎又翻回到年幼时,就这么心甘情愿地沉溺在散发着如檀香木一样香醇的回忆里,真是幸福。那是我还在上小学的年纪,也是刚进入十一月天,气温骤降,我坐在教室里瑟瑟缩缩地听老师讲课,突然,在窗户外站着一个身影,双手拿着一件棉袄,那正是我的父亲。他来给我送棉袄了。老师也看见了赶紧把父亲手中的棉袄递给我,我记得当时很不好意思,当着同学的面脸一下子红了,心里好像还埋怨父亲,怎么这时候给我送棉袄呢?幼小的年纪啊,更不懂得浓郁的父爱之情了。其实,父母对自己的爱都是通过具体的事情来表达的,但表象的点滴却深藏着馥郁的爱,少不更事的年纪,只是心安理得地接受与索取,再加上做学生的年月,脑子里都是功课、同学、老师,甚至还有些莫名的成长的茫然与烦恼,这些都把心房占得满满的,对父母的关心与照顾,却无暇细细体察,甚至还会觉得父母的关心是多余的。
唉,成长的历程里,难道必须经过岁月的流逝,才得以体会到人世间这最珍贵的情感吗?必须等到了毕业工作后,成家后,有了孩子后,角色的叠加,现实的亲历,方知为人父母的辛苦吗?想到此,我的心在隐隐作痛。再回过头来仔细审视自己成长的经历时,我感到对父母的关注太少了,虽然我自认为是孝顺的。
而今父亲年已七旬,不用再给我买棉袄了,倒是我工作后给他买过棉袄,他很高兴,穿旧后还一直放在柜子里。他老人家也许已经忘记了16年前给我买的那件绿棉袄了,几十年的岁月为女儿付出的点滴而深厚的爱,他怎能还记得这么一件小棉袄呢?但女儿却时时地会想起的。想着他为我的生活所承受的操劳,想着他经常鼓励我写好文章的殷殷嘱咐,就如那件看不见的绿棉袄,时时熨帖温润着我的生命。想着,想着,我的眼睛禁不住湿润了。
□赵炜(河南郑州)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