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老年大学老年心理课第四节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标签:
老年心理课第四节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对策 |
分类: 学习园地 |
2020年7月30日20点—21点上课,因故没有参加,根据收听回放,8月
2日整理。
一、案例分析:刘先生,64岁,一生勤俭节约,年轻是话不多,但爱笑,脾气好。10年前退休后,脾气越来越差,5年前与孙子生活在一起,经常吵架。之后,做过一次胃部手术,康复良好。但他对于钱越来越吝啬,根本不知道享受生活,并经常批评家人,看不惯一切,非常愤世嫉俗。
问题讨论:1、刘先生心理健康吗?2、怎样指导刘先生调节心理状态?
二、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步入离退休生活以后,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老年人的生活节奏由原来的紧张、有序转为清闲、松散,社交圈骤然缩小,人际关系发生变化……如果老年人对这些变化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常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1、失落心理: 退休后,老人容易出现不良情绪。心理上首先会出现较重的失落感,从而干扰情绪,影响心理平衡。有的人总认为自己老了,不中用了,单位和家庭不再需要自己了,心中更容易感到失落,沉默寡言,足不出户。
2、自卑心理:由于退休后经济收入减少,社会地位下降,感到不再受人尊敬和重视,而产生失落感和自卑心理,表现为发牢骚、埋怨,指责子女,脾气变化大。
3、怀旧心理:,有些老人还会出现“怀旧心理”,喜欢留恋过去。他们往往沉湎于对往事的回忆,常常追忆过去美好的时光,对新思维、新观念、新事物难以接受(如智能手机的应用等),继而产生“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叹,日久便容易产生抑郁情绪。
4、孤独感。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以后,随着社交活动和人际交往的减少,若住高层,足不出屋,容易产生孤独、压抑的心理,若子女远走高飞或另立门户,老年人独居“空巢”,极易产生孤独、被遗弃的心理。有些老人即使与子女生活在一起,若子女不孝顺,不关心,不注重与老人交往,也会使老人感到孤独。此外,若老伴病逝,时间一长则容易产生“与世隔绝”、“孤立无援”的心境,会出现悲观失望,甚至产生抑郁、绝望的情绪。
5、无价值感:对退休后的无所事事不能适应,认为自己成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和累赘,失去存在的价值,对自己评价过低。
6、不安全感:有些老年人对外界社会反感,有偏见,从而封闭自己,很少与外界交往,同时,也产生孤独无助的感觉,变得恐惧外面的世界。
7、老年性精神障碍:退休后缺乏生活规律和社会活动,发生焦虑、强迫症、恐惧症,变得多疑敏感,常担心钱财被偷盗,久而久之,形成老年性的精神障碍和心理疾病。
三、心理护理措施
1、改变负性思维:老年人退休后,要适应角色的转变,由原来的工作单位为主要活动场所转变到家成为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由开始的不适应到逐步适应,由心态失衡到心态平衡。
2、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老年人对待晚辈要宽容大度,不要倚老卖老,不要过度干涉晚辈的生活,不要对他们指手划脚,引起不必要的矛盾,作为晚辈要尽量照顾好老年人,多与老年人沟通,让老年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3、培养兴趣爱好:老年人注意按排好晚年生活,培养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如:参加唱歌、跳舞、书法、美术、乐器、太极拳等锻炼和社会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体现老年人的生活价值和意义,以便增强老年人的心理寄托,缓解紧张的情绪,增加老年人的愉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