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救市”是以“救”代“治”
(2008-10-24 12:11:47)
标签:
乔启军楼市房产 |
政府“救市”是以“救”代“治”
《继续加大保障民生投入力度,切实解决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是个很好的由头,可以看到政府房政“民生”主题的延续。前段时间是“治市”,现在是“救市”,其中的变化实际上就是一个:房价的升跌。
乔启军今年七月份曾撰文《奥运后楼市,政府或“捉放曹”》,早就预言政府要出手“救市”的,“捉放”就是“治”和“救”。既然说“救市”,就是说房地产市场需要以“救”代“治”,让其向更好的利好发展。
不管是国家还是地方政府,楼市都是断不能任由起伏的。房地产行业可以直接拉动GDP的增减,“一保一控”的施政总略,在房地产行业体现得特别明显,换句话说,“一保一控”对楼市而言,那就是“保障房地产发展,继续为GDP增长作贡献;控制房价高涨,规避房地产行业的金融通胀风险”,说到底就是既不让房价过高增长,也不让房价太快下滑。
所以,当以“救”代“治”的政策基调下来,“地方政府可制定鼓励住房消费的收费减免政策”,“改善型普通自住房”变成为许多地方政府“救市”房政的“模糊地带”,可以断言,接下来将会有很多地方政府将这个“模糊地带”用到极致,因为对他们来说,房地产不仅能给GDP带来较增长,而且也是其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政绩”。
楼市对GDP的影响,自然要有“量”的保证,也要有“价”的维持,这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可以说楼市最终取决于市场,但实际上“量”“价”的关系是相互修正的,“量”“价”齐长,有问题;“量”“价”齐跌,也有问题;“量”增“价”跌,是一种可能性,“量”跌“价”升,也是一种可能性。
现实的情况是“量”“价”齐跌,政府“救市”是救“量”还是救“价”?这是个艰难的选择。主要的问题是,“价”跌能不能带来“量”升。对楼市而言,向好的首要标志是“量”升,而不是“价”的升跌,只有“量”上去了,市场才可以说是向好的,而房价的升跌恰恰是系列房政“治”的重点,一方面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一方面防止房价过快下跌,房价过快上涨自然会引起地产过热;过快下跌,又让楼市信心大失等。
毫无疑问,房价过快上涨或下跌对“量”都有直接的影响。房价过快上涨的抑制恐怕今后五年内都不会改变,而房价过快下跌实际上没有真正发生,现在的问题在于“量”的萎缩,无论是开发商还是消费者,市场信心迷失,观望心态弥足。
症结的根源在于去年房政之“治”,以“救”代“治”是政府强硬“治”市的某种妥协。改变当前“量”萎缩最简单的手段就是“释放”购买力,“硬化”刚性需求,去年927到今年1022,刚好一年,以“救”代“治”对当前楼市而言是务实的。接下来,乔启军认为,政府将会有更加宽松的房政出台,但不代表只“救”不“治”,“治”市依然是长期的政策方向。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很难看到以“救”代“治”的实际市场反应,但客观地说,“救”代“治”房政“模糊地带”就是起到“捉放曹”的效果,楼市这个“曹”是要“捉”的,但更是要“放”的,相信政府比陈宫更有远见。(文/乔启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