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
(2020-06-04 10:58:51)
标签:
教育 |
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
钱颖一
爱因斯坦一句话:“大学教育的价值,不在于学习很多事实,而在于训练大脑会思考。”
一、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两个特征:第一,批判性思维首先善于对通常被接受的结论提出疑问和挑战,而不是无条件地接受专家和权威的结论;第二,批判性思维又是用分析性和建设性的论理方式对疑问和挑战提出解释并做出判断,而不是同样接受不同解释和判断。
批判性思维分为两个层次:第一,“能力”层次,不是指学科知识,而是一种超越学科,或是说适用于所有学科的一种思维能力,也称为可迁徙能力。第二, “心智模式”层次,是一种思维心态或思维习惯。
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能力更多地是关于“如何思考”,那么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思维心态或思维习惯更多地是关于“思考什么”和“问为什么”。批判性思维的这个层次是引导人们有意识地打破思维“禁区”,走出思维“误区”,走进思维“盲区”。
二、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由知识、好奇心和想象力、价值取向三个因素决定。
创造性思维首先来源于知识。我们说的知识通常指学科和领域的专业知识。但是,知识也应该包括跨学科知识、跨领域知识、跨界知识。
创造性思维的第二个来源是好奇心和想象力。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特殊的天赋,我只是极度地好奇。”他还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只是局限于我们已知的一切,而想象力将包括整个世界中那些未知的一切。” 创造性思维=知识x好奇心和想象力
创造性思维的第三个来源与价值取向有关,也就是与追求创新的动机和动力有关。
创新的动机对内在价值的非功利主义者而言,创新是由于一种内在动力,而不是为了个人的回报和社会的奖赏,是为了追求真理、改变世界、让人更幸福。这种内在价值是一种心态,一种永不满足于现状的渴望,一种发自内心、不可抑制的激情。
创造性思维=知识x好奇心和想象力x价值取向
三、建议
(一)批判性思维教育
第一,要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作为大学教育的必要环节。批判性思维教育首先要体现在重点建设若干门课程上,比如写作、沟通、逻辑、统计、伦理、道德课程,但也要体现在所有课程和所有培养环节中。
第二,要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心态和习惯即心智模式作为更高的教育目标。这就要求不仅要教学生如何思考,更要启发学生思考什么,并鼓励学生为追究深层次原因多问为什么。
第三,批判性思维教育需要宽松和宽容的氛围。
(二)针对创造性思维教育,我也提出三条改革建议:
第一,要改变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加学生跨学科、跨领域知识,并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不同学科和领域的知识。鼓励本科生在第一学位之外学习第二学位,鼓励研究生获得不同学科的双硕士或双博士,鼓励学生融合文、理、工、医、艺。
第二,要有意识地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要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不要轻易打击不符合当前规范的“胡思乱想”。
第三,全社会都要克服急功近利的短期功利主义,在价值取向上要有更高追求。创造力最终使人更自由、更幸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