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的五个新角度
(2015-05-27 10:19:45)
标签:
情感文学性文本格调陌生化 |
分类: 读书 |
1.文学性——语言的陌生化。
“文学科学的对象并非文学而是文学性,也就是说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俄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形式主义批评家罗曼雅各布森
2.文学性——审美。
审美是区别文学与非文学的根本特征。
审美就是情感的评价。
人都有情感,人的感觉、知觉、感情、回忆、联想、想象、理解等都是人的情感要素,人以自己的情感去评价周围的生活,就会产生美、丑、悲喜、崇高、悲下等各种情感体验,这就是审美所获得的体验。
二、文学性在具体作品中的表现
1.气息。气息是指语言文本中所呈现的人的鲜活的生命力。文学性的第一因素就是人的气息。呼吸着生命气息的活的作品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品。(《荷塘清韵》就是一篇典型的具有生命气息的文章,植物的生长与人的成长是一致的,作者的渴盼与植物的生长交织在一起。生命力的强弱决定着一篇文章的高下。)
2.氛围。指的是语言文本中人与人、人与事、人与景的关系所流露出来的情感性气氛。
3.情调。指的是语言文本中所呈现的感情的各种格调,如乐观的格调、哀愁的格调、明朗的格调、忧郁的格调。
4.韵律。指的是语言文本中的节奏、声韵的和谐程度。情趣的表现往往要求往返循环、绵绵不尽。这就要求有音律的配合。节奏是自然现象的原则,高低、徐疾、长短、阴阳、向背,艺术是自然的感应,说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也不为过。声律就是平仄交替运用所形成的韵调。
5.色泽指的是语言文本中所呈现的色彩的美。
(这五种表现,也是我们解读文本的五个角度。从操作看,2、3可以合成一个方面,那就是:气息、情调、韵律、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