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谢启大
谢启大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591
  • 关注人气:30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誰的錯? 試探美國校園槍擊事件

(2013-05-06 13:08:32)
标签:

成為

何減少

莫劄特

法庭

精神

2012年末,美國康乃狄克州新鎮一所位於高級住宅區內極富盛名的小學,發生一起震驚全球的校園槍擊案。一名剛滿20歲的高中畢業生,也是由該小學畢業的亞當˙,手持他母親收藏的三把性能強大的槍枝,先在家中槍殺了他的母親,再衝入該小學,採用幾乎是槍斃式的近距離射殺,殺害他遇到的所有天真可愛的低年級學生,對趕往查看意圖阻止的校長與老師亦均被擊斃。而且許多小學生身上均被射殺數槍,由此可見兇手恨意極深。最後兇手亞當舉槍自盡,造成包括亞當在內28人死亡的校園慘案。而兇手亞當據報導系亞斯伯格症患者。

幾乎是同一天,中國河南省一所小學也遭到一名男子持刀闖入,砍傷二十餘名小學生。台灣在二、三十年前也曾發生一名罹患精神疾病患者,手持整桶硫酸,進入台北市螢橋小学某一班級,將整桶硫酸潑向學生,造成許多學生不同程度的灼傷;犯案後,兇手立即持刀自殺。前幾年,幾乎極少犯罪的挪威,也爆發一名資優生精心設計在校際活動中槍殺參與的大學生慘案。美國此種校園槍擊案每隔幾年就會發生一起。這些行兇的人都是選擇無辜又毫無抵抗能力的學生下手,並且抱定同歸於盡的想法,因此下手時毫不留情。

美國這起校園槍擊案,終於引發美國政府與社會正視槍枝是否應當管制的問題。但我個人的注意點卻是:面對世界各個角落無休止的爆發,選擇向無辜又毫無反抗能力者殘忍報復的犯罪行為,其發生的原因是甚麼?應當如何減少與防範呢?

先從美國這起校園槍擊案的兇手亞當的犯罪原因作一大膽預測:是甚麼原因導致他產生如此深仇大恨?他為什麼會選擇對這麼天真可愛的小學生下手呢?

據相關醫學資訊:亞當所患亞斯伯格症是神經發展障礙的一種,被歸類為自閉症中一類(但目前也有學說認為與自閉症相差甚遠,不應歸為同一類),是一種「沒有智能障礙的自閉症」。患者一般會有幾個較重要的徵狀:患者社交上較困難、與人的溝通較困難、有固執或狹窄的興趣。行為上常常出現:1、對常規無法理解;2、對突如其來的轉變感到不安,甚至出現不穩定的情緒:3、患者的情緒成熟度只有年齡的三分之二左右;4、常執著一種或多種特定且不具功能性的行為;5、在分辨真實與虛擬世界上有困難;6、會對一種或多種事物有異常強烈的興趣模式。

亞斯伯格症患者與完全活在自己世界中的自閉症患者不太一樣。他仍然會有希望得到他人關懷的需求;他可以感受到外界對他的善意,如果世界對他是排斥的,甚至視若無睹,會對他造成很大的傷害;但他卻沒有辦法處理這種負面情緒。

可是,這種人在學校、在社會上卻常常最容易被同儕團體所排擠與歧視;他們的智慧與一般人一樣。他們感情上需要朋友、需要被關心,卻很難得到。因為他們的心智不夠成熟,所以更容易執著。試想當這種人長期受到不當的對待與傷害,內心會埋下多大的仇恨與危機。

而這種患者在社會上每千人中平均就有7位;也就是一所四、五百名學生的中型學校,平均就會有34個天生患有這種疾病的學生。但是,學校、老師、家長及同學卻不知道這是一種天生疾病;只覺得這種學生不守常規、喜歡故意搗蛋、說話顛三倒四;因而處罰他、排斥他、瞧不起他、冷落他;並認為這是該名學生咎由自取。

有一位長期幫助這種孩童的專家曾經告訴我:要求這些患有亞斯伯格症、自閉症或過動症的學生,與一般學生一樣做出合乎常規的行為;就如同要求一名下肢殘障的人,要他像正常人一樣的上下樓梯;對於他們這是不可能做到的,更屬強人所難的要求。但是,目前很多學校中,能有幾個老師有這種認知?有幾個教育專家能教導老師與其他同學們不犯這種錯誤呢?

亞當就是長期在這種歧視下,被冷落中,孤獨長大的可憐孩子。報導中寫出:他高中同班同學回憶中,同學數年中,不曾看到他與任何一個同學說過一句話。他唯一的哥哥,也自稱:已幾年沒與他交談過。母親從不歡迎任何人進入家中,只在院子中與鄰居交談。可是亞當的智慧正常,課業成績甚至達到資優程度。試想,即使正常人如此長期被孤立、被歧視,都會產生極大的仇恨與報復心;更何況一個精神上有疾病的孩子。因此當這種情緒累積到相當程度爆發後,最後,亞當選擇向自己的母親(幸好哥哥不住在一起),及許多他曾經希望卻得不到友誼,類似他以前同學的無辜小學生展開報復行為,以發洩心中的憤恨。這就如同對完全密閉的茶壺卻持續加熱,最終一定會蒸氣爆炸一樣,這是顯而易見、必然存在的危機。

這種情況可以避免嗎?當然可以!只要亞當的父母、家人及老師認知這是一種天生殘疾,就如同有人出生就缺手少腳一樣。因此,對於亞當說話時所用的可笑言詞,及行為、思想上出現不成熟的舉止,不是嘲笑他,而是接納他,並教導同學們也認識「亞當生病了,他需要幫助!」;讓全班同學能以寬容的心接納他,幫助他;亞當就能正常的長大,像任何正常人一樣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而不具有危險性,甚至可能發揮他的天賦,作出更大的成就。歷史上許多偉人如:牛頓、愛因斯坦、莫劄特及近世的比爾蓋茲,都是公認的亞斯伯格症患者;他們也都在世界上成就了偉大的事業。

但是,非常可惜的,亞當生活中一直沒有出現瞭解他、願意幫助他的師長與朋友。他短短的二十年生命中,一直是被歧視、被孤立的。試想:如果他的父母、學校中任何一位老師或是同學,曾經同情他,願意與他交朋友,幫助他走出被封閉的世界;這場校園悲劇極可能就不會發生。但是非常遺憾的,在這麼一個先進的國家,在如此優質的社區與學校環境中,竟然沒有一個願意瞭解他、幫助他的好心人;這到底是誰的錯呢?

我雖然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但是,二十多年前,當我踏入少年法官這工作時,我驚訝的發現:很多極殘暴與危險的少年犯罪,事先都是可以避免發生的。有一起少年縱火燒KTV,燒死許多無辜人的案件,讓我印象極為深刻。這個未滿十八歲的少年人,因為沒有母親,長期被鄰居、族人欺侮。離開家鄉工作,在KTV當服務員,認為已經找到接納他的地方。但是,某次他為保護該店,得罪一群鬧店的客人,老闆為怕惹事,採取開除他的方式。他無法排除心中那股怨恨,但是直到動手潑灑汽油、放火的前一刻,他還是非常猶疑,他試圖打電話給店中他心儀的一位店長,希望聽到一聲接納他的聲音。但是,對方一聽到他的聲音,立即掛斷電話;這是逼使他下定決心縱火的最後一根稻草。但是,如果那位老闆妥善處理他與客戶的衝突,或是那位店長接到他的電話時,選擇說出關懷他的幾句話,這場火災就完全不會發生。非常遺憾,卻沒有人在關鍵的時刻,作出正確的行為。

這個縱火的少年審判階段被關押在少年觀護所時期,我邀請進入觀護所協助輔導的幾位老師(當時這是法律不曾關注的一個領域),幫助他向其他關押少年說出他的故事與心聲,其他少年開始接納他(之前,是排斥他、欺侮他);他很快就有極大改變,變得快樂、有自信,願意與人分享。甚至他被移押到其他觀護所後,有一次被借提回來,他高興極了,告訴大家,在那個環境較好的觀護所,他經常夢到回到這裡,夢醒發現不是真實而痛哭。

類似案情非常多,常使我扼腕嘆息;因此開啟我關注少年犯罪防治問題。在我任職少年法官的二年期間,我主動到轄區各學校一再與老師座談、對學生演講,讓他們瞭解、學習接納被邊緣化的同儕同學。

進入政壇後,我立即邀集專家學者協助修改《少年事件處理法》;及重新制定《少年矯治學校條例》。成果是:將部分法院的少年法庭提升成立少年法院;規定從事少年案件審理的法官必須經過遴選與專業培訓,並必需長期專職擔任此工作,以培養專業少年法官。最後,再將唯一的少年監獄及一所少年感化院(另外兩所,則因法務部極力堅持,未能完成改制)改制成為二所矯治學校。先請專家、學者幫忙編寫教材、教案,再遴選培訓校長與教師。在這二所學校裡,被送入感化及服刑的少年們,不是以勞動「教育」方式消磨歲月。而是把握能改變他們的時刻,透過各種課程,補足他們成長過程中原先應當由家庭或學校中學習,卻沒能學到的:「如何與社會及人合諧相處的觀念與態度」;及教導他們未來回到社會,如何能與社會和平共存的方式與技能。

少年專業法官制度與矯治學校實施至今已有十餘年,據悉:成效不錯;少年法庭及少年法官在社會普遍獲得肯定與稱讚;而由矯治學校離校的學生再犯率亦明顯下降。我們這群曾經共同為此事奮鬥者,不敢抱太大希望;因為外在社會環境未改善前,不可能因為單一因素的改變而扭轉大局。但是至少我們可以期盼:「因為曾在關鍵時刻,將他們密閉的心打開一條縫,投入一棵希望的種子;並曾經宣洩、降低他們對社會的怒火。也許日後有一天,當他們再度面臨要出手傷害他人的險境時;心中浮現的是較溫暖的回憶,而使他們放下緊握的拳頭與刀刃」。

我個人深信:這才是真正幫助並有益「被害人」的方式:就是「減少加害人的產生;使很多人不會成為被害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