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2年」傳說中的「世界末日」給我們甚麼樣的警示?

(2012-05-28 09:37:42)
标签:

杂谈

2012年終於到了!

很早世界各地就有关于「2012年是地球災難年」的传说。其中一个说法是:2012年是天体运行周期的交接点,旧的周期将结束,新的周期将开始。這一年的某一天,地球、太阳系和银河系的大黑洞將排成一條线。根据科学计算,三者连成一线需要25700年,而当三者对齐时,地球磁场一定会受到强烈的影响。

另有一个说法来自已消失的玛雅文化遺跡中的記載:2012年12月21日,是世纪文明的终结日。根据玛雅历法的预言传说:我们所生存的地球,共有五次毁灭與重生周期;每一周期即所谓的「太阳纪」。按照这一传说,现在我们正处在第四个「太阳纪」,而2012年左右将是「第5太阳纪」的开始。当时的玛雅人认为,在每一纪结束时,都会在我们生存的家园上演一出惊心动魄的毁灭悲剧。

根据这样的传说,世界各國紛紛拍了很多以2012年為題材的世界灾难片。或是描寫全球大地震,或是世界級的大海啸,而這些灾难都將席卷整个地球,危及全體生物的生存。十幾年來,这些傳言與说法,确实深深耸动着世界人心。幸好,在大陆與台灣这樣的传言流传的并不廣,也未干擾到廣大人民的生活。

現在,2012年終於來臨。世界上的人們仍然一如往昔的過著日子,关於世界末日的说法并並没有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当然我们都不希望灾难發生,目前地球與世界一切都还很安全,傳言終究還是傳言。但是,这样的一个传言对于我们应该起到警醒作用,它提醒我們對於賴以生存的地球环境應當給予更多的關懷與照顧,提醒我們必需好好珍惜活著的每一天。

    2011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紀念日)我在四川益阳参加「世界防灾减灾避災研讨会」,與會者均是關心地球與環境保護的世界各地专家学者。某位專家報告中有一句话撼動了我:「記錄顯示:以往,全球各地重大災難,平均一個月發生一起;但是,這二年,已經縮短到平均十五天就有一場重大災難發生」。如果這個統計數字屬實,这确实是值得注意的警訊。也就是,目前地球的灾难發生頻率開始激增,告訴我們:地球已經開始求救了!

据报道,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统计,全球人口已经于2011年10月31日达到70亿。另有統計數字顯示:美國約3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4%,每一年消耗的資源卻幾乎占到全世界人類消耗資源量的一半。而且目前世界很多崛起中的國家與人民幾乎均以美國人的生活方式為目標在學習、追求。如果有一天,我們中国先富有起来的這些人,也與美国人一樣,开著耗油的豪華大车,住在極為寬暢的大房子,毫無顧忌的享用一切资源生活。則這二、三億人口與美國的三億人,將可能耗盡全世界資源,那世界上其餘六十餘億人將如何生活呢?

為了較富裕的人能快意的享用牛排,商人不惜砍伐大片亞馬遜河的原始森林种植黄豆餵養肉牛。完全不在意:「為了产生1磅牛肉的穀物,可以用来挽救八十个在第三世界中飢餓的儿童;如果部分人類一年少消耗10%的肉类,就可以释放出1200万吨谷物给人类食用;这个食物量可以喂饱6000万飢餓中的人;而只要全美国人平均每周吃一次素食,每年就可以拯救 1600万挨饿的人」。

    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島附近發生九級大地震,引發了海嘯,這是天災,是人力所不能對抗的災難。但是,海嘯導致的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電廠核子反应爐事故,造成的核輻射外洩,卻是人類為了更好的發展經濟,製造出來的「人禍」。

时隔一年,人们已经不再提起这次事故,但是,事实上这次核事故的危害并没有停止,而且它會持續危害該區域長達一萬年;目前福岛地区附近60公里范围内的房地产已经毫無價值;而即使遠在數百公里外的東京,那兒的居民難道不也生活得提心吊膽嗎?。日本這個地震頻發又四面環海的國家,已經建了近五十個核電廠,約有三百多個核發電機組在運轉。在未來一萬年內,日本有哪個地方是安全的呢?

    也有報導提及:台湾人民是睡在數百万颗核子弹的上面。因為小小的台灣島上已有三個正在運轉的核電廠。法国《世界报》日前报道:「英国权威科学期刊《自然》去年4月文章里将台湾的核一厂、核二厂列入全世界最危险的三大核电厂其中两座。」《世界报》指出:「不当的管理,随时可以产生辐射外泄的危险」。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没有办法好好防护,或者纵然我们好好防护,如果有一天发生了人类无法对抗的自然灾害,「核子電廠」将可能引发因为人类科技文明造成的另外一场灾害,人类文明也许就会毁灭在这里。

    2012年灾难是否发生,由天来决定;但是至少我們應盡量避免增加「人禍」的因素。天意犹可违,人祸不可活。希望大家都能够珍惜這一生能到地球上生而为人的寶贵机会,與地球萬物好好和平共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