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春节刚过,公司正式颁布一条员工福利新政:员工现有的1000元(关内800)午餐及上下班班车补助自3月份不再税前充值到工卡帐户,而是直接与工资一起扣除保险、所得税等打入员工个人工资银行帐户。这一小小的政策变化,仔细的分析,实际上不是所得税的差额,实际上员工多年来一直享受的午餐补助变相作古。
原来,公司在国内员工每月的工卡帐户上自动存入1000元,别小看这1000元,对于普通员工,尤其是住在公司附近的单身员工,基本可以满足除房租以外的基本开销。公司内部食堂提供一日三餐,小卖部和百草园华润超市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日用品、书籍、上下班班车车票,另外百草原的会所、医院等等也都可以刷工卡支付。虽然公司内部商品价格一般都比外面的贵一些,考虑到如果折现的话,需要扣除个人所得税,大家图得个方便,也就能接受了。去年又开通的汽车油卡充值,对于有车的同事来讲,连个人所得税也免了。因此,员工上班出门可以不带钱包,但绝对不能带工卡。即使是当月花不完,累计到第二年3月份,公司也自动将剩余的金额连当月工资一起扣税折现存入银行工资帐户。对于员工总的来讲,原来的工卡除了身份认证功能以来,还是一笔收入的来源,只是对于不同的员工其意义不同而已。
这种情况从2008年开始,恐怕不复存在了。在新的政策下,公司直接将原有的1000元午餐、班车补助和工资一起发放。按公司的官方说法,公司也“牺牲”很大,为此公司将提高12%的员工工资相关成本,因为今后公司将按原来的工资加上补助作为工资基数交纳保险、发放加班工资。而员工得到了什么呢?员工今后在公司基本的消费(午餐甚至三餐、班车等)等将由原来的税前支出变为税后支出。而其他一些费用,包括百草园会所等“垄断”性资源也不得不使用税后消费,而实际上这部分的消费价格基本上在市场平均价格的120%以上。当然,原有的一些小卖部、超市等消费自然基本不会继续了。这几天下班小卖部一改昔日的“繁华”景象,骤然变得冷清下来了。照这样下去,估计小卖部离关门也就不远了。说实话,到时也颇有几分怀念,至少又少了一个方便购书的地方。
似乎这项新的政策同时损害了公司和员工,甚至第三方(小卖部等承包商)的利益,那又何苦呢?所以这几天,在公司内部员工私下里议论,绝大部分都表示不理解。
不过,只要稍加分析便可以知道新政策所隐含的动机。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可谓煞费苦心,根本的出发点还是希望提高工资收入在业界的竞争力。为什么?在原有的政策下,要提起自己的工资待遇,谁也不会把1000元补助计入工资。新的政策下,短时间内现有依然会认为工资待遇没有变化。但新加入的员工不一样了,没有变化的前后对比,补助和工资一起发放,工资水平“凭空”可以提高1000元。而原有老员工就没有受到影响吗?随着定岗定薪政策进一步推行,相信最后不再区分工资与补助时,这1000元会随之消失。可见,人力资源玩得是心理战术。
这一新政,对于企业长期来讲是好是坏,暂时还不能枉加推测,但一段时间的负面影响是现而易见的。
首先,员工工卡从原来的一个收入来源变成了一个消费途径,刷起卡了也会更加精打细算。如果公司不改变目前的一些相关政策的话,将失去工卡消费的意义了,公司专门成立的行政服务公司也大大降低了其智能。例如,目前每顿附加0.7元洗碗费(使用现金的话不需要),公司班车收费比外面自发的班车收费贵30%左右等等。同时也给公司管理带来额外的问题,例如,更多的员工将使用现金就餐,效率和卫生都难以得到保证。
其次,如果正如之前所猜测的那样,在一段时间后,淡化工资和伙食补助的区别,那公司本来就为数不多的一项福利便将成为历史。
不过,不管政策如何变化,不管在哪里,员工所获得的都是因为自己辛苦投入的回报,正所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华为也没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