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看华为的愿景

(2007-12-26 22:52:51)
标签:

it/科技

华为

it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华为为了适应公司的发展,请了一些国际顶级的管理顾问公司,最后把华为的愿景定义为“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从内容来看,确实可以与国际大公司,甚至“百年老店”相媲美。但据我所了解,事与愿为,这个愿景并没有给企业员工带来更多的希望和激情;相反的是,还不如“华为”这两个字那么让人激动,毕竟这是老华为人为之“奋斗”的工资以外的目标。

    据非官方消息,“华为”二字取自于“中华有为”,个中含义自然无需多说。虽然,现在任老板对员工反复强调“要破除狭隘的民族主义”,但在企业成立之初,作为军人出身的他,提出这种构想是不难理解的。那为什么到后来不再提这个呢,和一些老华为聊天问起这个时,他们笑着说“可能是为了更方便赚取老外的钱吧”,这个解释与目前华为走国际化的路线策略倒是一致。

    回想当初,企业之所以有如此强的凝聚力,一方面与任老板过人的人格魅力是分不开的;另一方面也是在为自己成就一家民族企业的心愿而备受鼓舞。对于这两点,本人在其他企业也同样有所感受:曾经在选择企业时,在待遇差不多的情况下,我优先选择了一家开发J2EE应用服务器的公司,毕竟中间件属于基础软件,在国内还几乎属于的空白领域,想到如果能和企业一起发展起来,也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员工甘愿把自己的工资入股企业,同时还不分日夜的“奋斗”,并且形成了业界有名的“垫子文化”,其实是可以理解的。

    时至今日,华为已经不再提“中华有为”的口号,取而代之的是“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这个愿景也许更加超脱现实,更加国际化,也更加高雅,但跟我们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一直在我脑海里,也许是我还没有达到这个思想境界吧?其他人呢,公司的EMT成员呢?不得而知。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任老板在给新员工的培训材料中仍然提出华为的核心文化仍然是“奋斗精神和牺牲精神”,其实那样的显得苍白无力。为此,任老板在去年的企业内部刊物发表了《天道酬勤》(google一下获得详细内容)的文章,可以说是来专门解释“华为为什么要艰苦奋斗”,其实已经说明华为取得在某种程度上的初步成功之后,开始失去了奋斗的目标,也就是患上了《基业常青》所说的“成功综合症”。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难道是新的愿景惹的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