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我为什么不做波段和板块轮动?

(2010-10-24 16:48:06)
标签:

转载

分类: 精品转摘
    究竟是精选优质个股,在趋势向好的情形下持股不动?还是频繁的波段甚或投机更好呢?我也在不断的实践着,从事代客理财以来的三个月,我为不少客户取得48%以上的回报率,中间操作的频繁和不断的波段还是多了,算下来也出乎自已的意料(自以为更为积极进取,可以多挣些钱),回头一看,却是汗颜无比,因为,我10元附近介入的山大华特,若持有至今已有70%以上的收益(若以最高价18.9元计算,最高收益可达80%多),又或者那时候一直持有酒鬼酒、中恒、白药、阿娇、片仔癀等优质股一动不动,收益均可极为轻松的超过50%以上的……。两相对比,孰是孰非,一目了然啊!!
  再看近期一鸣惊人的有色煤炭等大盘个股,我相信在此类个股上面获取较高收益百分比的人,一定是中长期持有它们的股民,可惜的是,他们真的挣到很多钱了吗?非也,近一年来一直持有有色、煤炭等大盘股的人大多数不过是刚解套而已,而且是有可能套了一年以上?试问有几个人是在节前潜伏进去的?又有几个人敢于在节后数个涨停过后跟进的,即使终于跟进,想必也不过是喝到了一点点剩汤罢了!但一些贪婪的投机者的贪婪之心是永远不会被满足的,他们总是想着去跟去追,想着获取几乎每个热股,却不知好股是捂出来的!更忘记了安全才是第一!

有朋友很不解的问我“如果判断到了市场的拐点变化,为啥不做波段或者版块轮动,来实现利润最大化呢?”

没错,我就是不做波段,不玩版块轮动,哪怕我似乎猜对了下一阶段行情的演变,依然如此。

为什么呢?原因如下: 

 

第一,长期来看根本得不偿失。

我觉得做过一阵子波段以及板块轮动,有一定历练的人,恐怕都会承认一个现实:在波段(或抓轮动)这个事儿上,你曾经有过多么英明的操作,就一定也曾经出现过同样愚蠢的决定。长期来看,英明与愚蠢的比率不会相差太多(这还是说的比较客气的),而还要在这个基础上确保英明的时候一定是大仓位,愚蠢的时候一定是小仓位,这种盈利模式的难度是不言而喻的。

 

请注意,这里的“愚蠢的决定”可未必指的是亏钱。很多次我的波段或者版块切换都当时看起来挺聪明的,但往往再过些日子后回过头去看当时的行为就无比愚蠢了(比如波段本身成功,但是卖出后大牛股再也买不回来了;或者换到别的版块个股上确实赚钱了,但若干月、年后回头一看,当初骑过的笨驴早已飞上九重天了)。

 

就一次来结算,很容易让人信服“波段才是王道”,因为确实高抛低吸成功了啊,差价那是实实在在的啊。但很多个“短期的正确”恰恰会导致一个“长期的错误”----对这一点醒悟的早晚,实际上已经是对长期的投资绩效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的散户分水岭。

 

第二,我赚钱的主要方式是什么,投资回报的驱动是什么,这个无比清楚:是企业经营的结果。

即便波段操作,版块轮动确实是条路子,是某些人的康庄大道,那条路也不是我要走的。人,总要学会取舍,总要知道一个真理:这个世界的便宜不能让我一个人都占上。试图拥有一切,只会失去更多。将股票投资作为拥有了一部分的生意来看待,虽然辛苦,但是又很踏实。虽然可能短期慢一点,但是长期来看回报又极其惊人。

 

那有没有可能波段操作与企业基本面合二为一呢?这当然是个“很聪明”的想法。但想到这点的“聪明人”恐怕实在太多了。我们不讨论为啥很难,我们只问一个问题:那些能够将企业分析做到一定深度的成功的投资者,是傻子吗?显然不是。那么这些被证明的市场的优秀因子,为何普遍都不去做这个“是个聪明人就会想到”的游戏呢?----对这一点想没想透,实际上成为了能否实现优秀的长期投资绩效的第二个散户分水岭。

 

第三,对于市场偏好的转变这种客观存在,不做短期行为也可以有不错的应对方式。

比如在持仓组合上不要过于集中在1,2个非常具有相关性的行业区间上,在持有的过程中,根据市场价格与企业价值偏离的程度进行一定程度的持仓调整等等,都是可行的(但不是必须的)。当认同第二条的时候,实际上这第三条只不过是个优化而已,是某种熨平波动幅度的对冲措施而已,做得好当然很好,实在懒得做,并不会对结果有太大的影响。

 

最后还是强调,这里的“波段,版块轮换”指的是短期操作,以及一种投资上的原则。宽泛点儿来看,价值投资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大波段,但显然并不可同日而语。而投资的原则性,则是更突出主旨和核心,但并不一定如雷池般不可逾越半步,更不是某种牛角尖式的强迫症----就像不酗酒是个原则,但并不代表极少的特殊时刻可以多喝两杯一样。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