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安世园会的大师园:万桥园

(2011-06-06 10:31:53)
标签:

西安世园会

大师园

万桥园

杂谈

分类: 现代风景园林
http://s6/middle/501991344a501ea196fc5&690                                          万桥园平面图
http://s4/middle/501991344a501ea0e1b53&690                                           效果图
生命之路——致“万桥园”
      Path of Life:for"The garden of 10 000 bridges"
每座园林都有一个故事。它们是诗,在诉说。
我们的园林讲述的是生命的故事,人的生命之路。
这条路跌宕起伏,忍辱负重。
讲述了忧愁河上的众桥。
在这座园林中,生命是一条绵延不绝的蜿蜒小路,更恍如一
座迷宫。
这条小路深入茫茫自然,带你去渡万座桥。

“万桥园”试图效仿自然山水带给人的视觉、尺度和心理上的
冲击力。借助我们地块邻湖且较为中心的地理优势,吸引参观者
的不仅仅是园林本身,还包括世园会的山水美景。

    设计的概念非常简单有力:桥、小径和竹子。一条单方向的砾石小径只设一个入口和一个出
口,贯穿全园。狭窄的小径象征着生命,如古希腊神话中的名匠代达罗斯(Daedalus)设计的迷
宫,曲折盘徊,带领参观者远离宽敞的大道和人群,深入茂密幽深的竹林,经过每座桥的桥上和桥
下。参观者深处园中,不知自己所处为何,也无法看见前路还有多远。“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
处”。唯一可以清楚把握的,仅仅是此时此地的自己。或许还可以隐约听见,透过竹丛传来的在
其他小径上探索前路的隐隐人声“。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2句唐诗,很好地概括了中国人的
自然观,也概括了我们想通过万桥园展现给参观者的自然。
http://s16/middle/501991344a501f2b703ef&690
http://s10/middle/501991344a501f2c6ada9&690                                              立面
所有的迷局和不解在5座彩虹般的拱桥上得到了解答。当参观者沿着狭窄
陡峭的楼梯艰难地登上桥顶,一目了然的不仅仅是已远在脚下的竹林,周围雕
梁画栋精彩绝伦的园林,世园会的山山水水已尽在眼底。每座桥都是参观者的
必经之路。它们的位置经过精心选择,如桂林的山峰层层叠叠,也和世园会的
总体布局相呼应,使参观者站在每座桥上都能获得不同的视角和景观体验。

桥Bridge
对比中国源远的造桥史,同样是拱桥,万桥园的拱桥采用的是现代的混凝
土浇筑技术。
The inspiration from the rich history has been transformed into a
contemporary language and will be built with the modern techniques.
5座桥共分高中低3种类型,一高三中一低。为控制成本,所有的桥都由混
凝土模具在工厂筑造完成。每座桥都是由完全相同的2个半弧混凝土模件现场
拼接组装而成,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桥的拱桥造型。桥的内表面保持光滑,仅留
有扶手方便参观者攀爬。外部结构以混凝土翻模竹叶印花装饰。

这5座预制筑模混凝土桥将比现浇混凝土节约材料和成本。异地工业化制
造可以严格控制质量,简化现场施工中的不确定因素。由此带来的好处是安装
简单迅速,一般只需要几天。比较于以往几周甚至几个月的现场浇筑工作,将
大大节省施工时间。对如此大规模的博览会来说,这一方式将确保工程如期完
成。浇筑混凝土方案还有效地避免了桥面损毁和桥面结冰的保养费用。预制
的桥体确保了桥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维修成本,平时基本不需要任何维护工
作。正是在这一简化成本和施工的设计策略下,我们才能够提供给参观者多达
5座、连绵不断的视觉惊喜。

在设计中,我们尝试了各种不同的模板纹理。最终我们选择了竹叶的投影图案。它取
材于自然母题,也是中国水墨画最常见的题材之一。模板嵌入混凝土浆表面后,在混凝土尚
未完全凝固时取出,形成的纹理受混凝土湿度影响而变形,在似与不似间达到丰富而非单一
的肌理。
在桥的模块成型后,我们将手工为混凝土内外表面,特别是外部纹理涂以红色环氧树
脂。中国红是最佳的选择。由于纹理凹凸不平,岁月和环境将进一步雕蚀这些纹理,使桥随
着时间的演进呈现出愈来愈美的状态。
植被Planting
在寻找适合植物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中国传统庭院植物,且西安本地也有栽培·
适应当地气候·
强壮且可以承受世园会的人流压力·
常绿植物,使园林可以终年吸引游人·
色彩为鲜绿色,高度为2m多·
生长茂密,避免游客偏离小径,或因过于稀薄造成视线穿越·
可以从苗圃中购得高大的植株,以便在世园会开幕时达到设计概念要求的空间效果
竹是目前最适合此园的植物,它满足以上提到的所有条件。
具体的品种选择应根据西安当地的经验。

小径Path
园中小径由英式庭院中常见的黑色花岗岩砾石铺成。这种
材料利用了石矿的废料,排水性能良好,与周围的环境融合一
致。小径宽约80cm,和7m宽的游客大道形成对比。由大道拐
入小径,仿佛突然脱离城市的喧嚣,置身自然之中。小径两边砌
有略高于地面的暗灰色花岗岩侧石。侧石内侧抹圆角,植被和土
层都略高于小径,使参观者更容易获得感官尺度上的对比。

(荷兰)高伊策(West 8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事务所)设计团队(Design team):
Adriaan Geuze
Christian Dobrick
Karsten Buchholz
Gaspard Estourgie
Yichun He(何以纯)
Pieter Hoen
Joris Weijts
Claudia Wolsfeld

来自《中国园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