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戒禅师品西游39-火焰山擒牛魔王

标签:
八戒禅师火焰山牛魔王铁扇公主罗刹女 |
分类: 八戒禅师品西游 |
但是对于土地上述所说的,猴哥的态度是半信不信,因为土地并没有讲出为什么非要找牛魔王的理由,土地自己也说了真扇子就在罗刹女手里,其实猴哥只要回去继续回去罗刹女要真扇子也就是了,吴大师也提示: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有定风珠在身的猴哥现在对付罗刹女是胜券在握啊,早晚都得交出真扇子。放着简单易行女流之辈不去对付,反而要去找牛魔王硬碰硬不成?所以猴哥也直接质问了:你且说,早寻大力王何故?土地提到了三点:一则取经可以继续;二来保此地生灵;三者赦我归天,回缴老君法旨。猴哥听完后,马上就去找牛魔王了。土地说的前两点明显都是垫场,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只要灭火了都能做到,跟找牛魔王没有任何关系,重点就在第三条,土地的意思是你只有去找牛魔王,我才能上天去跟太上老君缴旨。可即使如此,这个土地能不能缴旨跟猴哥有什么关系呢,猴哥为什么就要听他的呢?此事还要从这个土地的身份着手。
我们完了解了这些,再回过头看看土地所说的第三点,更像是在对猴哥传达玉帝的旨意,是玉帝要借火焰山的机会对付牛魔王了。所以猴哥在听完第三点后马上就乖乖的把矛头由罗刹女转向了牛魔王,不是因为火焰山土地,更不可能因为老君,猴哥在车迟国都把老君扔到粪坑了,他还管什么老君的法旨?猴哥的态度很明确,那就是奉旨行事。猴子之前已经抱着挑事的心态去找过了罗刹女,此时有了圣旨,后面做的事就更加肆无忌惮了,目的也更加明确。
牛魔王在西游记里应该是被塑造成最强大的妖精,最有势力的黑社会,后文书里只提到了牛魔王,而其他的五兄弟并没有再涉及到,我们在坎源山提到过牛魔王的出身,其本是水脏洞一铁牛,(参见2.3
猴王造反)早年跟猴子在花果山七兄弟结拜,后来成了西方大力混世魔王。在红孩儿,跟女儿国解阳山两处也有提及。老牛之前并没有正式露脸,但是一直贯穿着情节之中,已经铺垫了很久。玉帝为什么要收拾牛魔王呢?我们分析一下:
第一,其黑社会身份。从红孩儿的话中可见一斑,红孩儿曾说自己的父亲:人事奢侈,专一结交四路豪杰,将金银借放,希图利息。牛魔王的小妾狐狸精也如此说:“我因父母无依,招你护身养命。江湖中说你是条好汉”乃是社会不稳定因素。
第二,群而不党。跟猴哥不同的是,老牛不去招惹天庭,但是也不从来为天庭所用,属于黑白两道通吃,但是谁也不加入,不属于任何一种势力,追求的是人生的享受跟自由自在。这种游侠黑社会不能为体制所用,必为体制所灭。
第三,犯了官方禁忌。总体来说牛魔王并没有什么大罪,也并非要除之而后快,但是老牛不该跟毗蓝婆,万圣龙王有所来往,我们前文说过,西游记里有一股强大的第三方势力,已经逐渐浮出了水面,老牛虽然并没有明确加入这个集团,可是在天庭重点打击第三方势力的关键时候,牛魔王跟他们的交往必被天庭视为眼中钉。我们前文已经提到过了牛魔王父子跟如意真仙的交往(毗蓝婆),后面马上也要讲到牛魔王去乱石山赴宴,跟万圣龙王、九头虫的交往。
第四,附加给牛魔王心魔的含义,也必须除之。
面对组织的决定,猴子没有一丝犹豫,这其实并不难理解,看过电影《投名状》的读者应该很容易理解这种情况。猴哥已经多次对天庭跟玉帝表忠心,我们应该还记得他在金銮殿上写的那首诗,而且第42回,当红孩儿派小妖去请“老大王”来吃唐僧肉时,孙悟空心中暗想道:“他要请老大王吃我师父,老大王断是牛魔王。我老孙当年与他相会,真个意合情投,交游甚厚,至如今我归正道,他还是邪魔。”其它的结拜兄弟书里没有细讲,牛魔王做了代表,代表了年的一众江湖兄弟。当年情投意合的大哥跟一众江湖兄弟,如今变成了口中的邪魔。猴哥在六耳山刚刚被佛祖许诺成佛,并且实质上已经成为了取经队伍的新晋领导人,这种情况下,猴哥更急于立功表现。上一回我们讲猴哥从此剪断二心,二心也是一个双关词,现在猴哥跟牛魔王划清界限,想尽一切办法对昔日的江湖大哥痛下杀手,这才是吴大师所说剪断二心的完整内涵。正如宋江被官府招安,摇身一变就去剿灭此前同为江湖中人的方腊。土匪张作霖投靠清政府后就诱杀了结拜大哥杜立三,黄天霸归顺朝廷后就杀了结义兄弟濮天雕、武天虬,都是用正邪之别来作为背信弃义的理由。我们现在再回头看看当初猴子在号山时,弄出一套按照身材大小排名的理论是什么原因了吧,那时猴子的心里早已经不当牛魔王是大哥了,所以只能搞出身材说来替代掉当年的江湖感情,无非是在告诉众人,我只是身材小点,所以当年才拜他做了大哥,并不是情投意合才喊他大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其实人到体制内,则更是身不由己,吴大师有评“你看齐天大圣因功绩,不讲当年老故人”自古哪个招安者不是拿着昔日兄弟的血染红了自己的顶戴花翎。
我们再说说这个牛魔王,牛魔王此时并没有在翠云山跟罗刹女住在一起,两年前,牛魔王入赘到了积雷山万岁狐王家,娶了狐王的女儿玉面公主,当然,名义上罗刹女还是大房,玉面公主是填房罢了。但是牛魔王可是入赘给玉面公主,这个性质又不太一样,罗刹女大房归大房,但是却是独守空房,牛魔王为什么要入赘狐家呢?
第一,万岁狐王的财产。这个应该是非常重要的,红孩儿曾介绍过:我祖公公姓红,只因广积金银,家私巨万,混名唤做红百万(指的万岁狐王)。年老归世已久,家产遗与我父。(指牛魔王)近来人事奢侈,家私渐废,改名唤做红十万。可见牛魔王经营不善,交结各路英雄好汉,挥霍无度,家底败光。而万岁狐王则广积金银,家私巨万。填补了牛魔王的巨额亏空。
火焰山土地也说过:那公主有百万家私。情愿倒陪家私,招赘为夫;玉面公主自己也说“牛王自到我家,未及二载,也不知送了他多少珠翠金银,绫罗缎匹。年供柴,月供米,自自在在受用!”可见老牛图财是第一位的
第二,万岁狐王的政治遗产。万岁狐王的“万岁”可以指的是狐王的年纪活了很久,也可以指的类似皇帝的含义。牛魔王称牛王,跟狐王倒是门当户对,我们看压龙山后的狐阿七也只是称大王而已,更不敢称狐王。玉面之所以称公主,更是彰显其家族在狐族中的地位,是真正的公主。牛魔王的发妻罗刹女也称为铁扇公主是怎么回事呢?这个公主并没有显赫背景的介绍,而且牛魔王还称呼自己的妻子为“山妻”,所以铁扇公主这个公主称号应该还是依附牛魔王的妻子而来,并不是本来的公主身份
。就如同他们的儿子红孩儿称为圣婴一样,因为牛魔王又称为平天大圣。
第三,贪图玉面公主的美貌。我们看牛魔王的发妻罗刹女“手提宝剑怒声高,凶比月婆容貌”,又凶又恶。再看玉面狐狸则是“娇娇倾国色,缓缓步移莲。貌若王嫱(即王昭君),颜如楚女。如花解语,似玉生香。。”也难怪我们都把漂亮的小三称为狐狸精了。罗刹女就说过这样的话:“大王,与你别了二载,你想是昼夜贪欢,被那玉面公主弄伤了神思。”
吴大师在描写发妻跟小三时候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牛魔王如此描述发妻“那芭蕉洞虽是僻静,却清幽自在。我山妻自幼修持,也是个得道的女仙,却是家门严谨,内无一尺之童。”事实也确实如此,即使牛魔王出走以后,罗刹女也从无移情别恋,对丈夫是忠贞不渝,糟糠之妻不下堂,一身正气,能持家过日子。牛王道:“扇子在我山妻处收着哩。”看见没,真正的宝贝还是放在发妻这里保存着。罗刹女自己也对老牛说过:“自古道,妻者齐也,夫乃养身之父,讲甚么谢。”而小妾玉面公主就是就是标准的狐狸精了,后文猴子恐吓玉面狐狸,小三回去找牛魔王撒娇,这段描写就更传神了:却说那女子跑得粉汗淋淋,唬得兰心吸吸,径入书房里面。原来牛魔王正在那里静玩丹书,这女子没好气倒在怀里,抓耳挠腮,放声大哭。牛王满面陪笑道:“美人,休得烦恼。有甚话说?”那女子跳天索地,口中骂道:“泼魔害杀我也!”牛王闻说,将女子抱住道:“美人,我有那些不是处,你且慢慢说来,我与你陪礼。”;而发妻就不会撒娇,老夫老妻的十分规矩,当后文猴子变成了牛魔王来到翠云洞,罗刹女见两年不见的丈夫突然回家,非常高兴,于是摆起酒宴,酒至数巡,罗刹觉有半酣,也仅仅是挨挨擦擦,搭搭拈拈,携着手,俏语温存,并着肩,低声俯就。一妻一妾在牛魔王面前,一个恩爱,一个撒娇;一个美貌,一个凶煞;一个柔情似水,一个献尽殷勤。吴大师感慨到:男儿无妇财无主,女子无夫身无主。而老牛抛弃了这样贤惠的发妻去找了狐狸精,真是应了一句老话啊,所谓妻不如妾。而最后牛魔王最后倒霉就倒霉在这个狐狸精身上。
猴子按照土地的指点,来到了正南三千里外的积雷山摩云洞。“积雷,摩云”都是形容极高,雷跟云都在天上,比如形容花果山就是:青如削翠,高似摩云。猴子既然要奉秘旨拿下大哥牛魔王,就必须有一个合理的理由,毕竟牛魔王并没有明显的罪状,所以玉帝才没有公开的讨伐。猴子只能自己开动脑筋,在借扇子一事上大做文章了。可是如果一旦牛魔王不计前嫌就借给他了呢?虽然这种可能性不大,但是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这种情况如果真的发生了,猴子不就弄巧成拙了,还如何对牛魔王下手呢?所以猴子要做的只能是激怒牛魔王,让老牛借扇子这种情况绝对不能发生。有人问了,老牛即使不借给你扇子,但那是人家的私人物品,你凭什么就能抓人家呢?话是这么说,但是也要分时候,比如两国交战的非常时期,国家是有权利无偿征用个人财产,我们说过,取经是天庭发起的一项政治工程,连重臣太上老君、昴日星官等都不敢背上破坏取经的罪名,你这个时候不借扇子,不让取经队伍顺利的通过火焰山去西天取经,比如就会被安上妨碍取经,破坏取经的罪名,老牛则必死无疑。
猴子确实就是这么做的,当他在积雷山遇到了玉面公主时,公主问道:“你是何方来者?”悟空沉思了片刻道:“我是翠云山芭蕉洞铁扇公主央来请牛魔王的。”
前面在芭蕉洞铁扇公主处, 明明不该提自己是取经人孙悟空,他却偏要说! 现在在积雷山玉面公主处, 明明该说自己是结拜兄弟孙悟空,
他却偏又不说! 反而故意专门当着小三的面去提大房。这两次回答,
猴子都是经过深思熟虑了的。果然听到铁扇公主几个字玉面公主心中大怒,破口大骂,原配遣人跟丈夫联系,并且还让自己看见,小三一般都会火冒三丈,猴子还故意子掣出铁棒大喝一声道:“你这泼贱,将家私买住牛王,诚然是陪钱嫁汉!你倒不羞,却敢骂谁!”来羞辱玉面公主,并且吆吆喝喝,随后相跟,来到了摩云洞口。如果猴子是诚心来找牛魔王借扇子的,压根不会如此不明智的得罪玉面公主,现在他不仅刻意激怒玉面,并且还使棍驱赶,猴子的心思表露无遗。接下来的事,我们不用想也能知道,玉面公主在老牛面前一哭二闹三上吊,哄完了狐狸精,牛魔王走出洞来。值得一提的是,玉面公主来找老牛的时候,老牛正在书房里看书,到了老牛这个地位的,一味的靠打打杀杀是不行了,必须随时提高个人修养,当然,要强调一下,老牛可不是在看二十四史,而是丹书。让老牛看道家的炼丹之书,不过是强化附加在牛魔王身上的外道身份。
猴哥跟牛魔王两人来了一次穿越了几个世纪的会面,这大圣整衣上前,深深的唱个大喏道:“长兄,还认得小弟么?”牛王答礼道:“你是齐天大圣孙悟空么?”双方表面客气,实则冷淡,之前在号山,沙僧就说过:“哥啊,常言道: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哩。你与他相别五六百年,又不曾往还杯酒,又没有个节礼相邀,他那里与你认甚么亲耶?”沙僧说的只是从人情世故角度出发的一般道理而言。但是对于牛魔王跟猴子而言则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这还要从二人结拜时候说起。刚刚学艺归来的猴哥“终日腾云驾雾,遨游四海,遍访英豪,广交贤友。在四大洲内结交到了七个神通广大的兄弟,终日讲文论武喝酒作乐。”猴哥那时的状态跟现在的牛魔王脾气很对,无非就是无拘无束,广交朋友,吃喝玩乐而已,所以那个时候双方才能走到一起。等到猴哥第一次上天被封为弼马温,后反下天庭,天庭第一次围剿花果山失败。猴王得胜归山,那七十二洞妖王与那六弟兄,俱来贺喜,猴哥自称齐天大圣,其它兄弟亦自称大圣,七兄弟于是成了七大圣,直到那时,七兄弟还是抱着玩的心态相聚,绝非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走到一起来的,说白了,无非是一群背景相近,性格相投,地位相当的江湖酒肉朋友而已,其它的结拜兄弟也只是来道喜,继续喝酒取乐,并没有跟着猴哥挑战天庭。这里看的很清楚,牛魔王是喜欢交朋友,但是绝对不会像猴子那样跟天庭作对,这也是七兄弟最后一次集体露面。其后猴子二次招安,大闹天宫,直到被压在五行山下,也再也没有提及其它六兄弟的身影。直到五百年后取经队伍经过号山,猴子出山后才第一次提到了这个结拜大哥牛魔王。之前兄弟们一块称圣,那基本还是闹着玩的自封的头衔,猴哥二次上天后,那时候齐天大圣成了天庭敕封的了头衔,性质已经完全变了。这个时候就已经触碰了牛魔王的底线,这个原则就是不跟官府打交道,不跟官家打交道,远离政治跟官场,只追求江湖逍遥。从后文也能看出老牛一直遵循这这个原则。很明显,猴子早已经一步步的背离了老牛本意,老牛早已经跟这个小兄弟分道扬镳了,一个追求权势,一个是自有自;一个开始为朝廷效力,一个还是江湖散人。一如《水浒传》中的宋江招安后,很多人并没有跟着宋江去做官,而是弃官为民,这就是典型的道不同,不相为谋。留给兄弟间的只有回忆而绝对没有未来。
如果牛魔王还把猴子当做兄弟,那称呼绝对不会是齐天大圣孙悟空,而应该是猴弟,或者老疙瘩这种亲密的称呼。而且老牛跟猴子分道扬镳之后,就在翠云山娶妻生子,老牛在妻儿面前从来没有提过昔日跟猴子结拜的往事,在号山,红孩儿的反应就是:那怪物闻言,哪里肯信,并说“那泼猴头!我与你有甚亲情?你在这里满口胡柴,绰甚声经儿!那个是你贤侄?”罗刹女也从来没听牛魔王说过,后面对假牛魔王诉苦的时候说道:“(猴子)昨日到我这里借扇子,我因他害孩儿之故,披挂了轮宝剑出门,就砍那猢狲。他忍着疼,叫我做嫂嫂,说大王曾与他结义。”此时假牛魔王才说道:“(确实)是五百年前曾拜为七兄弟。”由此可见,当年分手以后,老牛早已经不把猴子当兄弟了,早就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的的独木桥。而此时牛魔王之所以表面上依然对猴子保持着三分客气,那只是因为,猴哥早已经是官场中人了,老牛秉承一贯的原则,对官场中人能不得罪尽量还是不得罪。老牛想的是客客气气的把猴子打发走完事,牛王道:“既如此说,我看故旧之情,饶你去罢。”但是猴子怎么可能就此离开呢?猴子一次又一次地故意挑衅牛魔王,硬是要逼着牛魔王先动气手来。而从老牛动手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走上不归路了。
双方斗经百十回合,不分胜负。正在难解难分之际,只听得山峰上有人叫道:“牛爷爷,我大王多多拜上,幸赐早临,好安座也。”原来是有人请客吃饭。老牛甩下了猴子,先回家换了身衣服,骑上辟水金睛兽就去赴宴。为什么吴大师要给牛魔王专门安排一个坐骑?这是因为这只辟水金睛兽将是一个很重要的道具,猴哥正是偷了此兽,才引诱牛魔王继续出手,最终沦陷。牛魔王能撇下猴子去赴宴,一方面说明老牛并不是好勇斗狠之人,气消了,依然是该吃吃该喝喝;另一方面,老牛能宽心去赴宴,说明他还是把事情想简单了,反正扇子是我的,我想借就借不想借就不借,我想打就打不想打就不打,这是我的自由,没必要跟你奉陪到底,浪费时间。
但是对于猴哥,事情并没完啊,于是猴子暗地跟着牛魔王往西北方而去,最后到了一个叫做乱石山碧波潭的地方。潭里有一座龙宫,里面是一条龙精万圣龙王,我们后文还会详细讲到这个万圣龙王。猴哥变成了一只螃蟹跟了进去,硬闯到酒席宴前,被当场拿下。老龙道:“你是哪里来的野蟹?怎么敢上厅堂,在尊客之前,横行乱走?快早供来,免汝死罪!”座上众精都拱身对老龙作礼道:“蟹介士初入瑶宫,不知王礼,望尊公饶他去罢。”猴子退到门外后,又变作牛王模样,偷了金睛兽,往翠云山芭蕉洞而去。猴哥这里做了两个很奇怪的举动,一是变成螃蟹横行,让龙王抓住,二是偷走老牛的坐骑。猴哥完全可以变成一只不引人注目的小龙虾去打探情况,而没必要变成螃蟹大摇大摆的闯入殿上。至于偷坐骑更是无聊之举,变成牛魔王直接去找铁扇公主就是了,猴哥的一个筋斗云速度非常快,根本需要什么坐骑。猴哥是头脑发昏的愚蠢之举还是有什么深意?我们看看猴哥的这两个行为带来了什么样的结果,散席之后,老牛马上就发现自己的坐骑丢了,老龙王便问泊车门童:“是谁偷放牛爷的金睛兽也?”众精跪下道:“没人敢偷。”老龙道:“家乐儿断乎不敢,可曾有甚生人进来?”龙子龙孙道:“适才安座之时,有个蟹精到此,那个便是生人。”牛王闻说,顿然省悟道:“不消讲了!那猴子千般伶俐,万样机关,断乎是那厮变作蟹精,来此打探消息,偷了我兽,去山妻处骗了那一把芭蕉扇儿也!。”于是牛魔王便往翠云山追去。由此可见,猴哥的两个举动目的非常明确,无疑只是为了给老牛留下了明确的线索,老牛也不想想,猴精猴精的猴子能这么傻吗?答案只有一个,猴子是故意的。
我们看看猴子来到翠云山后都做了些什么就明白了猴子的算盘了。罗刹女设下酒宴招待这个“牛魔王”酒至数巡,罗刹觉有半酣,色情微动,就和孙大圣挨挨擦擦,搭搭拈拈,携着手,俏语温存,并着肩,低声俯就。将一杯酒,你喝一口,我喝一口,却又哺果。大圣假意虚情,相陪相笑,也与他相倚相偎。猴子趁机骗出了扇子以及让扇子变大的咒语。罗刹从口中吐出,只有一个杏叶儿大小,递与大圣道:“只将左手大指头捻着那柄儿上第七缕红丝,念一声哃嘘呵吸嘻吹呼,即长一丈二尺长短。这宝贝变化无穷!”
一调芭蕉扇时,孙悟空用了一个极其下流的手段,钻到铁扇公主肚子里去。二调芭蕉扇时,孙悟空干脆变成大哥的模样,去挑动一个弃妇的天雷地火,到宝扇得手时,还聒不知耻地厉声高喊:“罗刹女,你看看我可是你亲老公?就把我缠了这许多丑勾当!不羞!不羞!不羞!”如此占了便宜还骂人的行径,绝对比“踹寡妇门”还缺德。
而且后文猴子还对着假八戒得意洋洋的炫耀:“至芭蕉洞哄那罗刹女。那女子与老孙结了一场干夫妻,是老孙设法骗将来的。”古人讲,老嫂比母小叔子是儿
,牛魔王是大哥,猴哥是老七,一个是老嫂一个是小叔子,猴子的这个行为在古人眼里,很为人所不齿,为江湖人所不齿,猴子为了立功,行事有点不择手段了。但是我们也看到,这招也是猴子对付牛魔王家族的惯用伎俩,之前还变过假牛王骗过红孩儿,占了红孩儿的便宜。
正像老牛说的:“常言道,朋友妻,不可欺;朋友妾,不可灭。你既欺我妻,又灭我妾,多大无礼。”“那泼猴夺我子,欺我妾,骗我妻,番番无道,我恨不得囫囵吞他下肚,化作大便喂狗!”。“夺我子”这一节,主要是红孩儿初生牛犊不怕佛,想吃唐僧肉自己撞到枪口上,最后当了善财童子是福是祸,尚有争议的空间;“欺我妾”这一节猴子也做了解释道:“我因拜谒长兄不见,向那女子拜问,不知就是二嫂嫂;因他骂了我几句,是小弟一时粗卤,惊了嫂嫂。望长兄宽恕宽恕!”这两件事牛王都并没有太过纠缠,但是猴子这两次“骗我妻”的行为太令人不齿,是无论如何也赖不掉的。江湖三大忌:勾义嫂、吃里爬外、出卖兄弟,孙悟空占全了。但是我们也不要忘了,猴子早已经不是江湖中人了,他还跟江湖中人讲什么规矩呢?看到了吧,猴子吸引老牛来此,就是让老牛亲眼看到这一切,逼老牛发疯牛病,逼老牛失去理智,果然老牛再没有放过猴子一马的想法了,对罗刹女道:“夫人保重,勿得心焦,等我赶上猢狲,夺了宝贝,剥了他皮,铿碎他骨,摆出他的心肝,与你出气!”这时的老牛说什么不可能打到一半还去赴宴了,而是一心要跟猴子死磕了。
猴子拿着扇子后,并没有一个筋斗回到火焰山灭火,而是故意将扇子变大,慢悠悠的往回走,拖延脚步,等待疯牛前来追赶。当然,他还挺会为自己找借口,他说自己只讨到了扇子变大的方法,而没有变小的方法。老牛撵上了猴哥后变成了八戒的模样,以帮猴哥抗扇子为名骗到了扇子。吴大师写到:孙大圣哪知真假,也虑不及此,遂将扇子递与他。之后心中自悔道:“是我的不是了!”恨了一声,跌足高呼道:“咦!逐年家打雁,今却被小雁儿鹐了眼睛。”狠得他爆躁如雷,掣铁棒,劈头便打。猴哥本来就是刻意等着牛魔王抢走宝扇这一刻的到来,做实了他阻碍取经的罪名,才好下死手,所以所谓的什么“哪知真假”,“心中悔恨”,“暴跳如雷”云云都是猴子故意在做戏而已,心里实则不知道有多高兴。
双方战斗打了一天一夜,老牛边打边退,从火焰山附近又打到积雷山,老牛进洞高挂免战牌,闭门不出。此时八戒提了一个小小的建议,八戒道:“如今难得他扇子,如何保得师父过山?且回去,转路走他娘罢!”按说火焰山不过区区八百里,绕过也并非没有可能。但土地马上插话道:“大圣休焦恼,天蓬莫懈怠。但说转路,就是入了旁门,不成个修行之类!”行者也发狠道:“正是正是,呆子莫要胡谈!土地说得有理。。断要相持借宝扇,行满超升极乐天,大家同赴龙华宴!”八戒想的简单,只以为找路西去取经就行,可土地说绕道就是入了旁门,猴哥说抓住老牛才算功绩,“同赴龙华宴”的意思是修成佛家正果,跟土地说的其实是一个意思。可见到达西天取经并不是目的,完成这一路天庭交给取经队伍的任务才是取经工程的真正意义所在,不能绕道就跟不能带着唐僧直接飞往灵山是一个道理。其实八戒这个建议也是有私心的,他未必没有看出猴哥跟土地必欲除老牛而后快的意图,之前老牛喜欢云游四海,广交朋友,也结交过福陵山的八戒跟流沙河的沙僧,牛魔王就说过:“他二徒弟猪精,三徒弟沙流精,我当年做妖怪时,也曾会他。”吴大师也有诗为证:木母留情扫荡妖。木母指的是八戒,这个“留情”二字点出了八戒的心思,对老牛还念有旧情之意。现在见猴哥把捉拿牛魔王跟成正果挂上了钩,上升成了如此高的政治任务,八戒也不好再说什么,马上表态道:“是,是,是!去,去,去!管甚牛王会不会,木生在亥配为猪,牵转牛儿归土类。申下生金本是猴,无刑无克多和气。用芭蕉,为水意,焰火消除成既济。昼夜休离苦尽功,功完赶赴盂兰会。”猪八戒这里做了一首很有趣的诗,附和了猴子跟土地,为战胜牛魔王打气。这首诗的意思是说我老猪属木,你猴哥属金,牛魔王属土,老牛不克制咱们哥俩,而木克土,即我老猪克制老牛,故而我们必胜,如果成功拿下了老牛,那更多的是我老猪克制老牛的功劳,功果里到时不能少了我八戒的一份。盂兰会跟龙华会一样,这这里代表佛家功果、编制。“用芭蕉,为水意,焰火消除成既济。”既济是周易六十四卦中的第63卦,此卦下离(火)上坎(水)相叠,水火相交,水在火上,水势压倒火势,指救火大功告成之意。
八戒接着把山门筑破,牛王躲无可躲,只能再次交战。最后身世现出了法天象地的原身,一只大白牛,这边猴哥跟牛魔王赌斗,那边还交代八戒跟土地任务道:“你两个打进此门,把群妖尽情剿除,拆了他的窝巢,绝了他的归路”猴子是下决心铲草除根了。最后的结果八戒给猴子做了汇报,八戒笑道:“那老牛的娘子被我一钯筑死,剥开衣看,原来是个玉面狸精。那伙群妖,俱是些驴骡犊特、獾狐狢獐、羊虎麋鹿等类,已此尽皆剿戮,又将他洞府房廊放火烧了。”吴大师戏谑的说牛魔王的小妖中有“骡”、“犊”,犊是小牛,骡是驴马杂交,后文青龙山三个犀牛精手下也有牛精,却都是一群山牛精、水牛精、黄牛精,不是牛犊。用小牛跟骡子做小妖的,只有老牛狐狸精夫妇了。
打到此时,老牛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战斗进入了白热化的地步。眼看猴哥迟迟拿不下老牛,天庭开始派出了援兵:那过往虚空一切神众与金头揭谛、六甲六丁、一十八位护教伽蓝都来围困魔王。连过路的神仙也都被要求参战,必是受到了玉帝的指示,天下凡火焰山附近的神氏不论职务高低,不论有无公务,都必须紧急支援积雷山战场,全力驰援取经队伍,务必捉拿住首犯牛魔王。不仅如此,佛祖的坐下四大金刚也前来参战,早有五台山秘魔岩神通广大泼法金刚阻住道:“牛魔,你往那里去!我等乃释迦牟尼佛祖差来,布列天罗地网,至此擒汝也!”南面,峨眉山清凉洞法力无量胜至金刚挡住喝道:“吾奉佛旨在此,正要拿住你也!”东边,须弥山摩耳崖毗卢沙门大力金刚迎住道:“你老牛何往!我蒙如来密令,教来捕获你也!”西边,昆仑山金霞岭不坏尊王永住金刚敌住喝道:“这厮又将安走!我领西天大雷音寺佛老亲言,在此把截,谁放你也!”见那四面八方都是佛兵天将,真个似罗网高张,不能脱神。老牛此时才意识到一把扇子居然给自己惹来了杀身之祸“那老牛心惊胆战,悔之不及。”不仅如此,却还有托塔李天王并哪吒太子,领鱼肚药叉、巨灵神将,幔住空中,叫道:“慢来!慢来!吾奉玉帝旨意,特来此剿除你也!”哪吒太子对猴哥厉声高叫:“大圣,衣甲在身,不能为礼。愚父子昨日见佛如来,发檄奏闻玉帝,言唐僧路阻火焰山,孙大圣难伏牛魔王,玉帝传旨,特差我父王领众助力。”这里明确提到了玉帝旨意,更可见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而已。
这场争斗可以说是整本西游记中最为惊心动魄,最为风雷激荡,最为声势浩大的一场况日持久的战役,五路大军围剿牛魔王,一路是取经队伍的猴哥八戒;二路是火焰山土地带领的当地阴兵;三是过路神仙跟唐僧的贴身保镖;四是佛祖的四大金刚跟一众佛兵;五是李天王跟哪吒的天兵天将。先后纷纷参战,对牛魔王穷追猛打,压倒老牛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哪吒操刀完成的,这太子变得三头六臂,飞身跳在牛王背上,使斩妖剑望颈项上一挥,不觉得把个牛头斩下。。那牛王腔子里又钻出一个头来,口吐黑气,眼放金光。被哪吒又砍一剑,头落处,又钻出一个头来。一连砍了十数剑,随即长出十数个头。哪吒取出火轮儿挂在那老牛的角上,便吹真火,焰焰烘烘,把牛王烧得张狂哮吼,摇头摆尾。才要变化脱身,又被托塔天王将照妖镜照住本象,腾那不动,无计逃生,只叫“莫伤我命!情愿归顺佛家也!”
哪吒见说,将缚妖索子解下,跨在他那颈项上,一把拿住鼻头,将索穿在鼻孔里,用手牵来,至此,才完全拿下了牛魔王。虽然我们不知道玉帝跟如来的命令是要死牛还是活牛,但是看哪吒下手如此之狠,如果老牛继续负隅顽抗,那最终一定会变成一头死牛。为什么老牛说情愿归顺佛家而不是天庭呢?这又涉及到牛魔王的原型背景了,吴大师把他写成一头大白牛,又是一头归顺佛家的牛,《法华经》中记载,佛家有四乘,羊乘,鹿乘,牛乘,大白牛乘。大白牛乘:其车高广众宝庄校。驾以白牛。肤色充洁。形体姝好。有大筋力。行步平正。其疾如风。而这大白牛车,长宽高度,有五百由旬。金的车轮、白银的柱梁、镶金的绳子,装饰着八万四千个宝铃。豪华之极。可见,老牛奢侈无度的生活并非没有来历。不仅是牛魔王,我们看罗刹女最后的结果:罗刹隐姓修行,后来也得了正果,经藏中万古流名。吴大师也是巧妙的借用了典故,罗刹女也是出自《法华经》里的人物,说的罗刹女在经藏中万古流名化用的就是法华经的出处而已,所以吴大师把法华经里的大白牛跟罗刹女结为夫妻还真是合情合理。
这一章还出现了灵吉菩提贡献定风珠帮猴哥制服了铁扇公主的情节,我们前文说过,在黄风岭灵吉做戏只为推广自己的法华经,直到这里才最终尘埃落定,一句“经藏中万古流名”正是再说此事。后文也有对应,最后唐僧到灵山取的大乘经书里正有法华经,灵吉菩萨的苦心并没有白费。(不要跟历史上真实的法华经的来历混为一谈)
众神绑着老牛回至芭蕉洞口。老牛叫道:“夫人,将扇子出来,救我性命!”罗刹听叫,急卸了钗环,脱了色服,挽青丝如道姑,穿缟素似比丘,双手捧着芭蕉扇子,磕头礼拜道:“望菩萨饶我夫妻之命,愿将此扇奉承孙叔叔成功去也!”诚可谓糟糠之妻不下堂,危难时期才见夫妻真情,老牛对罗刹女不仁,但罗刹女却没有对老牛不义。猴子此时才拿着扇子对火焰山一扇火灭,二扇起风三扇降雨,最后连扇了四十九扇,那山上大雨淙淙,不仅灭了大火,并且断了此山的火根,永不再发。火焰山之地就完全成了土地的香火之地。连扇四十九下能熄灭火焰是土地告诉猴哥的,也对应了当年八卦炉烧了猴哥四十九天。这种对应描写正说明了这个烧火道人是知道如何熄灭老君的八卦炉火的方法,更进一步说明当年确实就是这个烧火道人做了八卦炉的手脚,保得猴哥不被烧死。
天庭拿下牛魔王一家还有另外一层意思,我们前文说过,玉帝灭了车迟国三仙,赶走了通天河的金鱼精,都是为了收回下界的降雨权,而很明显,罗刹女也是掌握着这一方的降雨,用宝扇的降雨灭火功能垄断了这一方香火,这是玉帝所不能容忍的。现在赶走了罗刹女,由天庭的功臣接管了此地的香火,也算是得偿所愿,一举两得。最后的结果是:金刚,各转宝山;六丁六甲升空保护;过往神祇四散;天王太子牵牛径归佛地回缴;罗刹女隐居修行;土地静享此地香火。猴哥利用自己的智慧出色完成了组织交代的任务,表现的可圈可点,得到了组织跟取经队伍内成员的一致认可,坐稳了头把金交椅。
后一篇:八戒讲西游记里的玄学6.0-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