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八戒禅师品西游29.1-平顶山老君的报复

(2016-07-18 08:50:30)
标签:

八戒禅师

八戒禅师品西游记

平顶山

金角大王

压龙洞

分类: 八戒禅师品西游

猴哥回归,取经继续。一路又走到一座高山前,面前的这座山是“巍巍峻岭,削削尖峰,真个是古怪巅峰岭,果然是连尖削壁崖。”可是此山却有个与之不相符的名字叫做平顶山。日值功曹化作樵夫来给唐僧师徒报信:“那西进的长老!暂停片时。我有一言奉告:此山径过有六百里远近,名唤平顶山。山中有一洞,名唤莲花洞。洞里有两个魔头,他画影图形,要捉和尚;抄名访姓,要吃唐僧。。那妖怪随身有五件宝贝,神通极大极广。假若怠慢了些儿,西天路莫想去得”

    唐僧闻言,魂飞魄散,战兢兢坐不稳雕鞍。猴哥倒不怕什么妖精,但是这次在灭妖之前,猴哥还要继续清算下历史的旧账,猴哥明显是个小气记仇之人,他不会这么轻易的就放过八戒,猴子心里打了个小算盘:“且等我照顾八戒一照顾,先着他出头与那怪打一仗看。。若是没手段,被怪拿去,等老孙再去救他不迟,却好显我本事出名。。”

    于是猴子先来吓唬唐僧说:“妖精凶狠,此处难行,果然的山高路峻,不能前进,改日再去罢。”唐僧闻言,果然恐惶悚惧,扯住猴子的虎皮裙子道:“徒弟呀,我们三停路已走了停半,因何说退悔之言?”猴子继续演道:“我没个不尽心的,但只恐魔多力弱,行势孤单。纵然是块铁,下炉能打得几根钉?”唐僧尽显柔弱本色,马上妥协道:“徒弟啊,你也说得是,果然一个人也难。兵书云,寡不可敌众。我这里还有八戒沙僧,都是徒弟,凭你调度使用,或为护将帮手,协力同心,扫清山径,领我过山,却不都还了正果?”猴子这一场扭捏,只为逗出长老这几句话来。见唐僧中计,猴子于是道出了自己的真实目的:“师父啊,若要过得此山,须是猪八戒依得我两件事儿,才有三分去得;假若不依我言,替不得我手,半分儿也莫想过去。”

    眼看唐僧被猴子轻易唬住,一直被猴子牵着鼻子走。八戒顿时觉察到了猴子不安好心,之前遇到妖精,猴子死活不让自己出头立功,极力打压,现在这次却一反常态,八戒急忙道:“师兄不去,就散伙罢,不要攀我。”可是话说到这个份上,却由不得八戒不从,有了唐僧的话,猴子拿着鸡毛当令箭,硬逼着八戒去巡山。待八戒刚走,猴子就忍不住冷笑,唐僧这才也回过味来,明显是猴子要借机公报私仇啊,忍不住骂道:“你这个泼猴!兄弟们全无爱怜之意,常怀嫉妒之心。你做出这样獐智,巧言令色,撮弄他去甚么巡山,却又在这里笑他!”猴子却早有说辞:“不是笑他,我这笑中有味。你看猪八戒这一去,决不巡山,也不敢见妖怪,不知往那里去躲闪半会,捏一个谎来,哄我们也。。不信,等我跟他去看看。”

猴哥算计的不错,八戒哪里是能巡山的人,每日挑担赶路已经疲惫不堪,这巡山开路本就应该是猴哥的责任,所以八戒没走出多远,就找个路边睡觉去了。等八戒回来后,猴哥便在唐僧面前戳穿了一切。唐僧的态度却是:“悟空说你编谎,我还不信。今果如此,其实该打。但如今过山少人使唤,悟空,你且饶他,待过了山再打罢。”猴子费尽心机抓了一个八戒的现行,本想借唐僧之手狠狠修理一下八戒,结果却被唐僧如此轻描淡写的一带而过了。猴子不知道的是此时唐僧心里只会觉得猴子做人不地道而已,这只是他“常怀嫉妒之心”之下所做的“獐智”行为而已再者说,之前八戒挑唆唐僧修理猴子,还是唐僧主动纵容的结果,你现在回头报复八戒,说白了,其实打的还是唐僧的脸。

猴子落个灰头土脸,于是逼着八戒二次巡山,唐僧不整你,我就借妖精整你。八戒这两把刷子,其结果是众所周知的,无疑于羊入虎口,这次果然遇上了妖精,没几个回合就成了人家的俘虏。剩下就该轮到猴哥自己显本事出名了。

 

话说此山里住着两个妖精,一个叫做金角大王,一个叫做银角大王。这两个山大王其实并不是什么真的妖精,而是给太上老君烧火的童子,跟奎木狼一样是神仙下凡。我们前面说过,奎木狼被玉帝罚到兜率宫给老君烧火,就是帮这俩烧火童子临时替班。不过其实兜率宫里并不止有两个童子烧火,39回写那太上老君正坐在那丹房中,与众仙童执芭蕉扇扇火炼丹哩。所以我们只要知道作者的意图即可。这哥俩为什么取了这么奇怪的名字?我们看看他们的相貌描写:

大魔的描写:头上盔缨光焰焰,腰间带束彩霞鲜。身穿铠甲龙鳞砌,上罩红袍烈火然。

二魔的描写:头戴凤盔欺腊雪,身披战甲幌镔铁。腰间带是蟒龙筋,粉皮靴靿梅花摺。颜如灌口活真君,貌比巨灵无二别。

    可见二人都是一副天神武将的打扮,仪表堂堂,威风凛凛。而且也并非动物系的神仙,头上也并没有长角。其实所谓“金银”之称乃是因为这二人一个是给老君看金炉的童子,一个是给老君看银炉的童子,金银对应金炉跟银炉;所谓的“角”也并不是鹿角牛角等犄角,而是指的道童的发髻 ,书里有几处关于道童发髻的描写:

1回方寸山的仙童:髽髻双丝绾,宽袍两袖风。

24回五庄观的清风明月二童子:骨清神爽容颜丽,顶结丫髻短发鬅。

45回车迟国,见那大仙,摇摇摆摆,后带着一双丫髻蓬头的小童儿。

所以金角银角的意思还是指的是他们的本来身份,看金炉的道童跟看银炉的道童而已,并非电视剧里那种长犄角的形象。我们这里可以解释一下为什么此山明明是峻岭尖峰却被称作做平顶山了,并不是指此山的山顶是平的,指而是其含义是“无角山”,或者说是“无髻山”。意为二童散掉了道童的发髻,隐藏起了道童的身份,在此地为妖的意思。

 

    猴哥那边安排八戒巡山,这边金角大王也安排银角前去巡山,来个了对应。金角道:“兄弟,你今日与我去巡巡。”银角道:“今日巡山怎的?”金角道:“你不知,近闻得东土唐朝差个御弟唐僧往西方拜佛,一行四众,叫做孙行者、猪八戒、沙和尚,连马五口。你看他在那处,与我把他拿来。”银角道:“我们要吃人,那里不捞几个?这和尚到得那里,让他去罢。”金角道:“你不晓得。我当年出天界,尝闻得人言:唐僧乃金蝉长老临凡,十世修行的好人,一点元阳未泄,有人吃他肉,延寿长生哩。”银角道:“若是吃了他肉就可以延寿长生。。等我去拿他来。”金角大王于是拿出一张图来 交给银角:“我记得他的模样,曾将他师徒画了一个影,图了一个形,你可拿去。但遇着和尚,以此照验照验。”又将某人是某名字,一一说了。银角得了图像,知道姓名,即出洞来山上巡逻。

    所谓的“画影图形”,是古代没有照相技术,只能把人的相貌画出来的技术手段,用于悬赏缉捕逃犯或者寻人,比如30回沙僧就说“在宝象国,倒换关文,那皇帝将公主画影图形,前后访问。”此画像也叫做影神图,在古代给活人画的像谓之影神图(通“影身图”)书里也多次提到这些,比如49回通天河,(陈家庄)内中有善图画者,传下影神,这才是鱼篮观音现身。 八戒被银角抓到的时候,看到对方居然有针对他们的画影图形,大惊道:“怪道这些时没精神哩!原来是他把我的影神传将来也!”八戒这里说见到影神图没有精神,并不是说影神图是一种什么摄魂法宝,而是一句戏谑话,是对自己之前巡山偷懒睡觉的行为自嘲而已。而之所以大惊,是因为八戒本以为是偶遇此地妖精被抓,却没想到对方是专门针对他们而来,真是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啊。

    细心的读者其实从金角银角的这段话里能发现一个秘密,那就是报信的日值功曹居然是提前知道金角童子的计划的。因为金角才刚刚交给银角一副唐僧师徒的画像,让银角按图索骥,要吃唐僧肉。而在此之前,别说唐僧肉了,银角连唐僧师徒的姓名都没听说过。但日值功曹报信时却已经说出了“洞里有两个魔头,他画影图形,要捉和尚;抄名访姓,要吃唐僧。”的内容来,这正常来讲是不符合逻辑的。从后文我们得知,他之所以能提前知道,那是因为此次下凡又是一次人为的安排而已,此难结束的时候,太上老君现身道:“此乃(二童子)海上菩萨问我借了三次,送他在此托化妖魔,看你师徒可有真心往西去也。”这样一来就说的通了,观音找太上老君借来了两个烧火童子安排了一场演习而已,并且交给了金角一张唐僧师徒的画像,然后又提前让日值功曹通知了取经师徒,所以日值功曹讲的内容,跟金角所做的安排,都是按照提前写好的台本来进行的。而此次演习也是通报了玉帝的,从玉帝此前专门安排奎木狼去顶下空缺这一点就能看出来,看来从古至今都是一样,每次演习其实都是提前通知到位啊。虽然这只是一场被提前告知的演戏,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内情,起码银角大王就不知道,一听说世上居然有免费的长生不老肉吃,马上就乐颠颠的跑去抓唐僧了。银角大王先抓住了八戒,然后又等来了后续的取经大部队。双方队员先进行了一场气势上的比拼:

 

第一回合,主场的银角先出手:二魔照着唐僧的头顶上隔空用手一指,那三藏就在马上打了一个寒噤,又一指,又打个寒噤。一连指了三指,他就一连打了三个寒噤,心神不宁。唐僧乃一介凡人,而且自从来到此山就一直心神不宁,所以轻易中了招,此回合银角胜,唐僧败。

第二回合,客场的猴哥开始回击:理开棒,在马前丢几个解数,上三下四,左五右六,尽按那六韬三略,使起神通。真个是寰中少有,世上全无。剖开路一直前行,险些儿不唬倒那怪物。他在山顶上看见,魂飞魄丧。此回合猴哥胜,银角败。

    银角大王见豪夺不行,便转为巧取。他跳下山来,在那道路之旁,装作一个伤了脚不能走路的道士,来欺骗唐僧:“师父啊,此山西去,有一座清幽观宇,我是那观里的道士。因前日山南里施主家,邀道众禳星,散福来晚,我师徒二人,一路而行。行至深衢,忽遇着一只斑斓猛虎,将我徒弟衔去,贫道战兢兢亡命走,一跤跌在乱石坡上,伤了腿足,不知回路。今日大有天缘,得遇师父,万望师父大发慈悲,救我一命。若得到观中,就是典身卖命,一定重谢深恩。”不出意外,唐僧果然又一次上当受骗,只不过银角编的这个故事也一语成谶,注定了自己的下场,这个结果就是:在猛虎(猴哥)的攻势下,两个道士(金角跟银角)非死即伤(典身卖命),狼狈不堪,不知回路(被主人老君所救)。

    银角认定要想吃到唐僧肉,必须先要搞定神通广大的猴子,于是非要指定猴哥来背他下山。沙僧笑道:“这个没眼色的老道!我驮着不好,颠倒要他驮。他若看不见师父时,三尖石上,把筋都掼断了你的哩!”果然,猴哥驮上以后,口中笑道:“你这个泼魔,怎么敢来惹我?你也问问老孙是几年的人儿!你这般鬼话儿,只好瞒唐僧,又好来瞒我?我认得你是这山中的怪物,想是要吃我师父哩。我师父又非是等闲之辈,是你吃的!你要吃他,也须是分多一半与老孙是。”银角连忙道:“师父,我是好人家儿孙,做了道士。今日不幸,遇着虎狼之厄,我不是妖怪。”猴哥反驳道:“你既怕虎狼,怎么不念《北斗经》?”猴哥这句话的意思是:道家的北斗经不是善解虎狼虫蛇之厄吗?言外之意是说,你如果真是道士,你不会念北斗经?怎么还能被虎狼所伤,还是在说对方就是个妖精,不容狡辩。

唐僧正骑在马上,听见双方斗嘴,再也忍不住了,因为猴子不仅一直纠缠对方是不是妖精,而且居然大谈要跟妖精分自己的肉吃,于是骂道:“这个泼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你驮他驮儿便罢了,且讲甚么北斗经南斗经!”因为毕竟是唐僧发善心,要救人命,要积善果。结果猴子只管喋喋不休的质疑,这就是在质疑唐僧的决定,质疑领导的权威,唐僧自然不爽。领导的任何决定,自然希望下属总是无条件的执行,但问题是,唐僧要做善事,猴子可不吃这套,唐僧给猴子受的气,猴子准备全部撒在这妖精身上了。正如沙僧对于猴哥的认识,猴子趁着唐僧骑马先行的空当,随即就要把道士摔在地上,可是妖精既然赖上猴哥,非要猴哥来背,也正是要拿猴子下手,银角随即就使一个移山倒海的法术,遣大山来压猴哥。猴哥跟银角从叫板进入了正式斗法阶段。银角所依仗的乃是五件法宝,分别是紫金葫芦、玉净瓶、幌金绳、芭蕉扇跟七星剑。我们看看银角是如何三擒猴哥的:

 

一压猴子。银角先遣来了峨眉山跟须弥山来压猴哥,但是猴哥会担山之法,像挑扁担一样,挑着两座大山飞一般赶路。见这两座山压不住猴子,银角随即又遣来了泰山,应泰山压顶之意。这一压,把猴哥压的七窍喷血,再也动弹不得。

有人不禁疑问,猴哥曾经被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五行山)压住都没有问题,为什么现在只区区三座山就压得吐血了呢?那是因为当时佛祖并不是要压死猴哥,只是为了监禁猴哥,所以只是轻轻的压住。而这三座山并不是一般的山,须弥山是佛教第一圣山,峨眉是震旦第一圣山(震旦就是中国),泰山更是皇权之山,所以这三座大山不要跟五行山相提并论,各有各的寓意。银角压住了猴哥,随即捉走了唐僧跟沙僧。

毛主席曾经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了压在他们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那面对银角的三座大山,猴哥又是如何脱身的呢?当初在五行山看押猴哥的就是一众山神土地跟五方揭谛,这次又是五方揭谛的金头揭谛出头,招来了三座山的土地山神,一番软硬兼施之后,众山神念动真言咒语,把山仍遣归本位,放出了猴哥。猴子上前质问道:“好土地!好山神!你倒不怕老孙,却怕妖怪!”土地道:“那魔神通广大,法术高强,念动真言咒语,拘唤我等在他洞里,一日一个轮流当值哩!”行者听见当值二字,却也心惊,仰面朝天,高声大叫道:“苍天!苍天!想我那随风变化,伏虎降龙,大闹天宫,名称大圣,更不曾把山神、土地欺心使唤。今日这个妖魔无状,怎敢把山神、土地唤为奴仆,替他轮流当值?天啊!既生老孙,怎么又生此辈?”这一段感慨明显是老吴模仿了三国演义的桥段,第五十七回:(周瑜)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只不过此时猴哥并不知道的是并非银角有多大本领,仗的乃是主子太上老君的背景而已。猴哥虽然也经常仗着本领经常欺负小仙小神,但是绝对不能役使基层公务员当做自家的奴仆使用,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金角银角这种旧社会体制内的权利使然。猴哥本领再大,面对这种体制内的特权,一样不得不仰天发出了这样的叹息。

 

二装猴子。银角不知道猴哥已经逃出生天,正在安排两个小妖精细鬼、伶俐虫拿着两件法宝去收猴子。这是五件法宝里的其中两件,一件是紫金红葫芦 一件是羊脂玉净瓶,这两件宝贝功能相近,都是用来装人的,所以一起出场了。二人半路上正遇上猴哥,前者妖精变成了老道来骗唐僧,此时猴哥也变老道来骗妖精,可谓一报还一报,而且是现世报。

    变成老道的猴哥用毫毛变作一只大葫芦,在玉帝的帮助下,借用了真武大帝的法宝皂雕旗,在南天门上一展,把天给遮住了。猴哥哄骗俩小妖说此葫芦能装天,利用了二人贪小便宜的心理,用假葫芦交换了紫金葫芦跟净瓶。葫芦装天是道家思想的一种体现,跟前面提到过的袖里乾坤是一码事。要说此二人的名字可不是白起的:一个精细鬼,一个伶俐虫,尽是贪小之辈,正应了饶你奸似鬼,吃了洗脚水这句老话。玉帝能助猴哥装天这一行为可见取经对于玉帝的意义,也能看出取经的背后势力就是天庭,否则这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出现的场面。

猴哥不仅骗到了二件法宝,居然还要跟二人立下正式的字据文书。行者道:“我与你写个合同文书。你将这两件装人的宝贝换了我一件装天的宝贝,恐人心不平,向后去日久年深,有甚反悔不便,故写此各执为照。”小妖道:“此间又无笔墨,写甚文书?我与你赌个咒罢。”此事只得作罢。话说猴哥为何不用毫毛变出笔墨纸砚来签订合同呢?因为我们说过,凡是猴哥用毫毛变的东西,过段时间都会现原型,这个葫芦也不例外。二妖刚交换到手,孙大圣跳到空中,将身一抖,把那变葫芦的毫毛,收上身来,弄得那两妖四手皆空。

 

三捆猴子。精细鬼跟伶俐虫无功而返,而且把葫芦跟净瓶弄丢了,二魔又决定用幌金绳(捆仙绳)来对付猴子。只不过这根绳子目前并不在兄弟俩手里,而是在二三十里外的压龙山压龙洞的一只狐狸精手里保存着。兄弟二人称呼此狐狸精为老母亲,书里虽然没有明言是亲妈还是干妈,但从二人的长相以及基因来看,跟狐狸并没有什么关系,而且后来狐狸精被猴哥打死,兄弟二人也没有因此而跟猴哥玩命,金角居然对银角说:“闭了是非之门罢。”连尸体都没有去收敛,所以是亲妈的可能性不大。描写狐狸精的最多、最精彩的当属《聊斋》无疑,西游记里对狐妖也多有涉及,除了此回出现的九尾狐狸跟其弟弟狐阿七大王,其它出现过的有名字的狐妖还有:

3回,七十二洞魔王里的狐王,二十八星宿里的心月狐。

60回,牛魔王的小妾玉面公主及其老丈人万岁狐王。

71回,獬豸洞里金圣宫娘娘的贴身丫鬟,玉面狐狸春娇。

79回,白鹿国师的干女儿兼情人白面狐狸。

    金角银角的这位狐狸精干妈很有意思,因为后文说这条幌金绳实则乃是太上老君的裤腰带而已,而九尾狐狸自古以来的名声都不太好听,比如《封神演义》里的九尾狐狸妲己,成为最淫最媚最坏的女人的象征。狐狸精居然握有老君的裤腰带,其内涵不言而喻,真是说不清楚的干娘啊。

这次的行动换了另外两名小妖,一个叫做倚海龙,一个叫做巴山虎。此二妖的名字还算威风。西游记里有多处诗词里都用作形容描写,比如“至晚巴山寻穴虎,带晓翻波出水龙。”“有巴山捎岭的手段,有翻江搅海的神通。”“果然不亚巴山虎,真个犹如出水龙”等等。巴山自古出华南虎,那时候的巴山还是有老虎的,到了现在早就灭绝了,以至CCTV还专门拍了个纪录片,叫做“巴山寻虎—华南虎真假事件”。狐狸干娘最终还是没有请来,二妖刚出门时就被猴子盯上了,一路跟踪,半路截杀,幌金绳也落到了猴子手里。但是猴子并不晓得,用此法宝还需要配合念咒语,最后反被银角回收了绳子又反过来捆住了猴哥。并且还收回了此前被猴哥骗走的玉净瓶跟紫金葫芦。

 

四装猴子。幌金绳并没有能困住猴子,猴哥用毫毛变成了一根小锉子,挫断了绳索逃了出去,在原地留了个假身。真身改名换姓成“者行孙”,并且改换身形,使身形略矮了一些,又来到门前叫阵。银角拿出了红葫芦,又将猴子装进了葫芦里,并且在葫芦口贴上了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奉敕的帖儿。“急急如律令奉敕是道教经常使用的一句咒语,表示被召唤来的神力要执行此命令就要如同按照法律严格执法、严格遵循皇帝的“敕令”那样不得有误。提到太上老君的敕帖,老吴也在点出二童子其实是奉了老君的命令下凡。

    不出意外的话,猴哥很快就会在葫芦里化成为一滩血水。但是猴哥脑子反应快,在葫芦里撒了一泡尿,装作已经被化成的血水,哄骗银角揭开盖子观瞧,而趁机化成虫子飞出了葫芦逃生。猴子接着再次用毫毛变成假葫芦偷梁换柱,换走了真葫芦,接着又化名为“行者孙”再次前来叫阵,并且最终用真葫芦装走了银角大王。到此幌金绳跟葫芦也随之再次落到了猴子手里。猴哥跟银角大王的斗法,以银角大王被化成血水跟猴哥的全面胜利而告终。

 

猴哥陷害八戒巡山,导致身陷牢笼,自己独身跟银角斗法,只为自己显名。八戒吊在洞里也没闲着,此仇不报非八戒啊,我们看看在二人斗法的过程中八戒如何捣乱的:

 

第一次,猴哥打死了九尾狐狸,然后自己变成狐狸干娘回到平顶山的时候,金角银角不识真假,双膝跪倒,朝上叩头,叫道:“母亲,孩儿拜揖。”行者道:“我儿起来。” 却说猪八戒吊在梁上,看见了猴子的不能变化的红屁股,马上认出是猴哥变化。行者还在继续戏弄八戒道:“我儿,唐僧的肉我倒不吃,听见有个猪八戒的耳朵甚好,可割将下来整治整治我下酒。”八戒听到气坏了,马上回击道:“遭瘟的!你来为割我耳朵的!我喊出来不好听啊!”只这一句话,猴哥就露陷了,只得逃出洞去。

第二次,猴哥脱离了幌金绳后,又拔了一根毫毛,变做一个假身,拴在那里,真身却变做个小妖,立在旁边。八戒看在眼里,在梁上喊道:“不好了!不好了! 拴的是假货,吊的是正身!”猴子奇怪道:“这一洞里妖精,都认不得,怎的偏你认得?”八戒道:“你虽变了头脸,还不曾变得屁股。那屁股上两块红不是?我因此认得是你。”猴子于是跑到了后厨里,用烟灰将两臀擦黑。八戒依然不依不饶又笑道:“那个猴子去那里混了这一会,弄做个黑屁股来了。”

第三次,银角被猴子装进葫芦里化掉时,猪八戒吊在梁上,听得他(金角)一家子齐哭,忍不住叫道:“妖精,你且莫哭,等老猪讲与你听。先来的孙行者,次来的者行孙,后来的行者孙,返复三字,都是我师兄一人。”跟妖精透露了这其中的奥妙。

 

    对于八戒的恶作剧,猴哥当然是心知肚明,只能无奈的对八戒说:“老孙变化,也只为你们,你怎么倒走了风息?”八戒丝毫不领情,你只为自己出风头,处处陷害我,还好意思说为我们?回击道:“不羞!不羞!本身难脱,还想救人,罢罢罢!师徒们都在一处死了,好到阴司里问路!”。相比之下,两边同样是巡山,两边同样是兄弟,但是表现却截然不同:银角大王从头到尾兢兢业业的帮助金角大哥,兄弟情深,情投意合;而猴子跟八戒只会互相作弄互相拆台而已。正因为兄弟不同心,所以猴子才“跑断腿”,后文猴子灭了妖魔救下唐僧的时候,唐僧谢之不尽道:“徒弟啊,多亏你受了劳苦!”行者自己也没有否认,甚至还得意洋洋的笑道:“当然劳苦。你们还只是吊着受疼,我老孙再不曾住脚,比急递铺的铺兵还甚,反复里外,奔波无已。。方能平退妖魔。” 真是大言不惭啊。取经本来是要五行配合,结果变成了猴哥单耍,迟早还会出问题的,后面也确实如此。

此时眼看银角完蛋了,金角只能亲自上阵。金角先换上了一身烧火服,因为此时金角大王要火烧猴哥,所以还是换身烧火的职业装比较匹配“顶盔贯甲,罩一领赤焰焰的丝袍。。七星宝剑轻提手,芭蕉扇子半遮肩。”大魔取出法宝芭蕉扇子,烧走了猴子。但是猴子又顺手打死了平顶山的一众小妖。此时正所谓:鸿雁失群情切切,妖兵绝族泪潺潺(指银角被灭,小妖打绝)金角伤心之下,居然趴在石桌上睡着了,又让猴哥钻了空子,偷走了剩下的两件法宝,芭蕉扇跟玉净瓶。

眼看大势已去,孤立无援的金角于是转奔压龙山,集合了压龙洞的大小一众女妖,还会师了山后舅爷—九尾狐狸精的弟弟狐阿七大王的兵马,准备做最后一搏。书里称呼这位狐阿七为老舅,也就是小舅的意思。至于这个“阿七”其实是类似口语阿呆的含义,也有人说是排行老七,但是如果真的是排行老七的意思,那这个当口,其它几个舅爷都跑哪去了?如果不呆的话,此时压根就不应该再来送命。这些乌合之众,根本没有战斗力可言,猴哥也知道八戒心里怨恨自己,所以这次并没有把事情做绝。猴哥先去莲花洞里救出了唐僧三人,然后跟八戒沙僧一起并肩作战。结果是八戒筑死了狐阿七,猴哥又用净瓶收了金角大王,最终取得了平顶山战斗的圆满胜利。

 

    取经队伍正准备离去的时候,一直暗地里观战的幕后大佬—太上老君终于现身。化作一个瞽者(瞎子),走上前扯住三藏马,道:“和尚那里去?还我宝贝来!”八戒大惊道:“罢了!这是老妖来讨宝贝了!”老君道:“葫芦是我盛丹的,净瓶是我盛水的,宝剑是我炼魔的,扇子是我搧火的,绳子是我一根勒袍的带。那两个怪:一个是我看金炉的童子,一个是我看银炉的童子,只因他偷了我的宝贝,走下界来,正无觅处,却是你今拿住,得了功绩。”八戒口中的“老妖”影射了平顶山之难中老君就是幕后的指使人。老吴安排老君装瞎扯马,是讲老君在闭眼胡扯,明明是派遣金角银角携带法宝下凡做任务,非说成是偷了宝贝私自下凡。老君想一语带过,蒙混过关,猴哥哪里肯信,大圣道:“你这老官儿,着实无礼,纵放家属为邪,该问个钤束不严的罪名。”见猴哥不好糊弄,宝贝也还在人家手里,老君转口说道:“不干我事,不可错怪了人。此乃海上菩萨问我借了三次,送他在此托化妖魔,看你师徒可有真心往西去也。”听说此事是自己的顶头上司安排的如此狗血的剧情,猴哥一时语塞,只得爆了一句粗口:“这菩萨也老大惫懒!。。该他一世无夫。”骂女人一辈子嫁不出,也真够狠毒的。

    事已至此,猴哥到手的战利品也只能再归还原主。老君拿了宝贝后,当场还露了一手,揭开葫芦与净瓶盖口,倒出两股仙气,用手一指,金银童子马上满血复活,相随左右“缥缈同归兜率院,逍遥直上大罗天。”孙悟空当时提出来写个换宝贝的合同文书,幸亏小妖没写,真要写了,估计老君也要不回那两件宝贝了。此次演习,老君并没有给他们配备上真正的法宝 无非就是平时的烧火工具外加自己的一条裤腰带,而到了后文青牛精拿着乾坤圈,那才是真正的法宝对抗。这里出现的金银童子跟五件法宝也有作者的寓意:金为阳,银为阴;五种武器是五行:瓶子为水、葫芦炼丹为火、芭蕉扇为木、七星剑为金、黄金绳捆缚为土,此五行与取经队伍的五行针锋相对。

    我们现在再从头捋捋整个演习的安排过程:演习是观音发起的,老君具体安排的,日值功曹是传信的,金角大王银角大王扮演对抗的蓝方,来当取经红方队伍的陪练。金角大王说自己是思凡下界的目的是占山为王,据洞为主,享受荣华富贵。这当然只是表面上的借口,既然下界是为了享受荣华富贵,那又为什么要带着唐僧师徒的画像?所以兄弟俩是老君安排下凡的,这一点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兄弟俩在这次演习里的地位跟扮演的角色又明显不同:金角大王很明显事先知道这是一场演习,所以当金角大王得知银角大王被猴子收到瓶子意外死亡以后,扑的跌倒在地,放声大哭道:“贤弟呀!我和你私离上界,转托尘凡,指望同享荣华,永为山洞之主。怎知为这和尚伤了你的性命,断吾手足之情!”也可以看出金角的态度,本来是借着演习的机会,带着兄弟下界作威作福,享受几天,可是没想到最后居然搞出了人命。而银角大王从头到尾只是跟着大哥下界享乐而已,对什么演习之类的并不了解。可以推测,太上老君只是交代了金童下界去执行任务,并给他讲了详细的计划和实施步骤。让金童以享受荣华富贵的名义带着银童一起下界执行任务,并且成了整个计划中的一个棋子。银童虽然只是个跑腿的,但是对金童的提携之恩真是非常感激,不仅唯金童马首是瞻,而且工作异常出力。金角既然知道是演习,所以从头到尾他就没想真正要伤害取经队伍,银角拼命的跟猴哥等人死磕,而金角则拼命的暗中放水:

 

首先,他明知道孙悟空不好惹,却没让二弟直接带着葫芦或净瓶去巡山,结果使孙悟空被压山下后有了充足的逃脱时间。这点他自己是心知肚明的,他自己都说:“那猴头神通广大,处处人熟,不知哪个毛神放他出来。”所以回头也没有追究二妖的责任, 因为这正是他设计并希望的结果。

其次,孙悟空被装入葫芦之后,他给银角庆功时说的话分明又是在帮孙悟空:“贤弟请坐。不要动,只等摇得响再揭帖儿”“化至腰时,都化尽矣,揭起帖儿看看。”结果猴哥听到他的提醒才设计逃出。

第三,猴哥打死九尾狐之后,又变做个倚海龙站在在银角身后。而且后来小妖已经报告过了倚海龙早已被猴哥打死的情况,金角看到了之后居然还故意给银角敬酒,连银角都感觉奇怪道:“兄长,我们已吃了这半会酒,又递甚锺?”这使他不得不把葫芦交给了身边的“倚海龙”,自己腾出双手不停的来接金角敬的酒。在金角的配合下,法宝又落到了猴子手里。

第四,金角还装睡觉故意让孙悟空有机会又把芭蕉扇跟玉净瓶偷走。

第五,九尾狐狸被猴子打死之后,他还曾经提出放了唐僧,金角道:“兄弟,把唐僧与沙僧、八戒、白马、行李都送还那孙行者,闭了是非之门罢。”因为那时,金角大王看见演习居然死人了,觉得应该是终止演习的时候了,见好就收。如果金角真是来跟取经队伍拼命的,自己的干娘被打死了,找情理讲应该全体出动跟猴哥玩命,可是他却主张退兵,这也反应了金角的真实态度。但是银角大王不明就里,却执意要吃所谓的唐僧,这当然也是不知道演习真相的真实反应,金角也无可奈何,他并不能直接对银角讲出真相,天机不可泄露嘛,如果想让银角知道,那太上老君之前可以自己跟银角去讲,但是老君并没有讲,而是只跟金角一个人讲了,因为虽然是演习,但是并不可能让每个人都知情,否则演习就变成演戏了,效果肯定要大打折扣。

    最后直到银角大王也因此而挂了,金角大王感到很震惊,也很伤心,但是老君还是没有现身终止演习,金角此时才意识到,演习到此时还不能结束,那是因为压龙山还没有处理干净。所以他主动缴械,又领着压龙山的人马来送死,直到最后自己也主动钻进了葫芦,才使这场演习真正的结束。这次演习,此地的狐狸精家族很不划算,借给人家地盘搞演习 ,无非收个干儿子,当了几天便宜娘,玩了人家几天的绳子而已。唐僧肉没跟着吃一口,最后还搞的此处狐狸精灭族。老君来救了自家的童子,金银童子继续上天烧火去,狐狸精压根就自生自灭了。我们不知道老君一定要将狐族灭口是不是跟这根裤腰带有关。

    演习是结束了,但是却绝非老君说的这么简单,观音菩萨要试心,可以再找来黎山老母跟文殊普贤,最不济还有自己的手下木叉、鹦鹉,完全没必要找借老君的童子,还借了三次,来了个“三顾茅庐”,至于吗?所以老君的话是有问题的。但要说平顶山的演习完全跟观音毫无关系,仅仅是老君打着观音的名义也不现实。观音是取经负责人,不经过观音同意,老君私自来给取经队伍使绊子是说不过去的。这里叫做莲花洞,暗示确实是跟观音有关的,不仅观音知道,玉帝也是提前知情的,我们说过。但是凭此事最后是老君而并不是由观音出面善后这一点我们也能得出结论:此次演习是在老君主动要求下,玉帝首肯,观音知情的一次行动。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观音跟老君的交集由来已久:

二人第一次共同出场还是在猴子大闹天宫之时,观音语激老君出手暗助二郎神拿住了猴子。

第二次疑似交集是在流沙河,观音用紫金葫芦助唐僧过流沙河,因为在平顶山这里,葫芦法宝跟玉净瓶都被称为为佛宝“原来他那宝贝,与他金箍棒相同,叫做如意佛宝,随身变化,可以大,可以小”书里其它地方被称为佛宝的只有唐僧的袈裟跟祭赛国的金光舍利子,所以只能暗示这件葫芦跟流沙河使用过的是一个。我们前文也说过,佛门是没有葫芦这种法宝的,那只葫芦就是老君的。而玉净瓶则就是观音的那件玉净瓶。

第三次在五庄观猴哥去找观音活树时,观音无意中道出了一个秘密,菩萨道:“当年太上老君曾与我赌胜:他把我的杨柳枝拔了去,放在炼丹炉里,炙得焦干,送来还我。是我拿了插在瓶中,一昼夜,复得青枝绿叶,与旧相同。”

第四次就是在这平顶山,老君借观音之名搞了这次所谓的试心。

 

    从这条二人的交集过程线索里,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首先很难看出二人的私交有多好,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但是老君为了自己的目的,不惜对观音软硬兼施,不惜借给观音法宝道具助其一臂来讨好观音,又不择手段跟观音玩打赌,虽然观音强调的是柳枝复活的事情,但是打赌的内容其实应该是柳枝能不能被老君的八卦炉烤焦而已,所以打赌的结果应该是观音输了。打赌必然涉及到赌注的问题,而观音那里根本没有提到,现在只有结合平顶山的情节我们才能明白赌注的内容,那就是观音无奈的接受老君打着自己的名义在平顶山对取经队伍进行了所谓的试心,并且还强行借走了自己的法宝玉净瓶。

    那老君费尽心思获得这次钦准的试心机会其目的何在呢?凡事必有因果,此事的根源还是出于安天大会。我们前文说过,猴哥被玉帝招上天庭,先后封为弼马温,齐天大圣,后来安排猴哥看管蟠桃园,设下陷阱,安排猴子吃蟠桃、吃仙丹,而玉帝的表情也说明了一切,当玉帝听闻老君来奏时,“玉帝见奏,悚惧”玉帝极力想撇清自己的关系,装作一无所知的样子。这之后,被蒙在鼓里的老君积极出手相助二郎神捉拿妖猴,并主动建议要炼化猴子,重新拿回金丹,可是再一次被玉帝利用,成了如来上位的垫脚石,之后发生的一切都让老君来不及反应,先是猴子出乎意料的从八卦炉里死里逃生,自己倒成了众人指责的无能之辈,接着玉帝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请来佛祖镇压了妖猴,如来成了玉帝的座上客,做了安天大会。

老君再傻,也有反应过来的时候,首先是回头调查了为什么猴子没有被八卦炉炼化的原因,从烧火道人被老君借口什么失守,将其降到凡间做了土地佬就能看出老君已经查到了此事的真相,否则连老君当年自己都被猴子推倒,他能怪一个烧火道人失守什么?老君才明白自己被人下套算计了。之后当佛祖发起取经工程,并且安排了当年的钦犯猴子做了取经的开路先锋,老君就完全明白过来了,哪里还看不出安天大会跟取经工程的关系。虽然取经兴佛并没有伴随着灭道,但是道教也不可避免的在政治上被边缘化,而且自己已经一败涂地了。安天大会上也能看出这一点,不仅皇帝表态,满朝文武也纷纷投靠佛家,或者献媚佛祖。所以老君必须有所行动了。

    但是对于天庭的顶层设计,老君并不敢阻挠或者公开反对,我们不要忘了在西游记里,玉帝就是皇帝,老君就是臣,就算皇帝算计了你,你也不可能公开跟皇帝叫板,否则那叫造反。所以老君学观音打着试心的旗号搞这么一出,玉帝也不好说什么,玉帝如果不同意,反而显得心里有鬼了。其实老君借这次机会无非想表达两层意思:一是为难下猴子,想找回点面子,想跟众人说明自己当年的失败不是因为自己不行,当年只是被推了个措手不及而已。二则是处于政治上的考虑,适当给取经队伍设置障碍,对天庭跟如来做了无声的抗议,刷存在感,避免自己或者道教最后完全被天庭边缘化。只可惜,老君太轻敌了,两个童子也太不争气,被猴子以一己之力击败,猴子虽然当年确实是趁老君来不及反应的便宜,但猴子也绝非等闲之辈,结果这次老君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这里老吴之所以安排此山叫做压龙山,本意是出自强龙不压地头蛇,取经队伍见了老君本应给三分薄面,老君只要得了面子,此事也就过去了。可是猴子全然不吃这套,管你是龙还是地头蛇,统统没放在眼里,硬压老君一头,又一次使老君脸面全无。这是老君没想到的结果,也是他不能接受的结果,所以老君临走时才特意当着猴子的面露了一手,仅仅用手一指就复活了金银童子,那其实是给天庭众人看的,如来想复活个哪吒还需要重新用莲花做一副躯体,哪有老君如此高明?这是老君在跟如来方面叫板,此事并没有完!

    猴子怕老君吗?当然不怕,别说现在有了仗势,老君这里跟猴子叫板,猴哥马上就在后文车迟国报复了老君,直接把老君的神像给推倒在了茅厕里。这也直接导致了后面老君再次派青牛下凡的金兜山之战。


(QQ空间更新更全 QQ149117359     西游记原著第一群① 34825062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