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八戒禅师讲西游-钦差大臣孙悟空12.1

(2016-04-19 22:19:11)
标签:

八戒禅师

解读西游记

钦差大臣三教合一

卫道士

分类: 八戒禅师品西游

观音先后找到了沙僧,八戒,小白龙,最后到五行山来找猴哥。这个点化的顺序是按照后文加入取经队伍先后的相反顺序来的。

 观音办事很有技巧,她并没有直接邀请猴子加入,也没去跟猴子谈加入取经队伍的条件。观音采取了三步走的办法,观音先惺惺作态的在五行山上叹惜不已,作诗一首:“堪叹妖猴不奉公,当年狂妄逞英雄。欺心搅乱皤桃会,大胆私行兜率宫。十万军中无敌手.九重天上有威风。自遭我佛如来困,何日舒伸再显功!”吟诗的声音还很大,故意惊动了压在五行山下的猴哥。大圣在山根下,高叫道:“是那个在山上吟诗,揭我的短哩?” 菩萨才下山来对猴子道:“我奉佛旨,上东土寻取经人去,从此经过,特留残步看你。”观音要事在身,能有这么闲吗?更何况二人也无甚交情,猴子的人缘一向很差,他对观音说“我在此度日如年,更无一个相知的来看我一看”

 因为猴哥此前玩的太独了,跟天庭对战的时候,对那七十二洞妖王的生死不闻不问,大闹地府的时候,也只顾消了猴类的名单,也从来没想到过几个结拜的把兄弟,上天做官也是,随性而为,从来没说提携提携大家,后来等到落难了,相知相交一个也无,也很正常。如此看来,观音所谓的留残步来看猴子也好,大声吟诗也好,无非本来就是奔着猴子而来,不过是先耍耍手段而已,否则她奉佛旨找取经人的事干吗跟一个无干的囚犯和盘托出。

 观音诗中最后抛出了一句“何日舒伸再显功”明显是给猴哥发出了一个信号。果然,猴子马上听出了弦外之音 ,马上顺杆爬,大圣道:“你好的是那南海普陀落伽山救苦救难大慈大悲南无观世音菩萨。承看顾!承看顾!万望菩萨方便一二,救我老孙一救!我已知悔了,但愿大慈悲指条门路,情愿修行。”为了能逃脱牢狱之灾,猴哥把观音菩萨的全称叫的如此顺溜。

 见猴哥开口主动来求自己,观音掌握了全部主动权,所以“那菩萨闻得此言,满心欢喜”,对大圣道:“你既有此心,待我到了东土大唐国寻一个取经的人来,教他救你。你可跟他做个徒弟,秉教伽持,入我佛门。再修正果,如何?”大圣哪里还有谈判的资本,忙声声道:“愿去!愿去!”菩萨演戏演全套,菩萨又道:“既有善果,我与你起个法名。”大圣道:“我已有名了,叫做孙悟空。”菩萨又喜道:“我前面也有二人归降,正是‘悟’字排行。你今也是‘悟’字,却与他相合,甚好,甚好。” 

 我们前文说过,猴哥这个孙悟空的名字是如来按照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字,排到猴哥之时,正当‘悟’字。所以与他起个法名叫做‘孙悟空’。五百年过去了,观音给八戒沙僧起名,还是按照‘悟’字辈来起太过巧合。很明显,观音是按照猴哥的辈分分别给他俩起的名字。不是猴哥的名字与他们相合,而是他们的名字跟猴哥相合。菩萨如此说,还是为了掩人耳目,毕竟取经工程乃是个相对秘密的工程。而且猴哥几个刚开始都是为了前途或者保命而加入取经队伍的,也并不了解取经工程的内涵。所以观音此时在他们面前演戏的成分居多。当然,后文随着取经的进行,哥几个也都慢慢的明白过来。 

 观音没费吹灰之力就让猴子主要要求加入了取经队伍。猴哥是师兄弟几个唯一没有被观音承诺过的人。观音许诺过沙僧是“官复原职”成了金身罗汉,八戒“汝若肯皈依正果,自有养身之处。世有五谷,尽能济饥”最后八戒成了专门吃供奉的净坛使者,小白龙是“功成后,超越凡龙,还你个金身正果”最后成了八部天龙。唯一猴哥只是“入我佛门,再修正果”而已。可见此时观音并不清楚最后猴哥最后的功果会是什么,从后文看,最后猴哥的果位比观音菩萨还要高,所以只能由上一级领导亲口许诺了,58回,猴子消除了二心,如来才亲口许诺道:“你休乱想,切莫放刁。我教观音送你去,不怕他不收。好生保护他去,那时功成归极乐,汝亦坐莲台。”最后的结果我们看猴哥跟唐僧都成了佛,排名在观音菩萨之上。

猴哥的身世我们前文已经详细交代过了,他本就是为了取经工程专门造出来的。玉帝扶持如来做了三教合一教的教主而猴哥作为如来的弟子则顺理成章做了新三教合一教的开路先锋

 猴哥是取经工程最早确定下来的人选,也是取经队伍的灵魂人物,后续一切人事安排跟组织安排都是围绕着猴哥展开。八戒跟沙僧下凡的时间是猴哥被压360年后,唐僧出生是猴哥被压470年后。虽然按照人间的时间  猴子出生到唐僧出生前后相差了1000多年,但对天庭来讲,时间并没有那么长,前后不到三年时间。  

 我们现在再看当初猴哥被玉帝封过两个官职:“弼马温”跟“齐天大圣”,也都有特别的含义。果然是“大圣齐天非假论,官封弼马岂知音?”

 我们知道在明朝宦官势力是皇帝专门培养出来对抗文官集团的,非常受皇帝宠信。御马监太监是握有兵权的,而且通常是作为出征军队里的“监军”一职。只有太监才是皇帝的亲信,才能替皇帝带军队。从这个角度,老吴让猴哥进御马监,后文领着元帅跟将军执行任务是符合明朝现实的。

 玉帝所做的这一切,就是为了捧佛祖捧猴哥上位,猴子虽然被镇压,那不丢人。反而无论从猴哥大闹龙宫、大闹地府、两次围剿,跟天王、哪吒、二郎神、老君一一交手,齐天大圣的威名已经三界皆知,大名在外了。 

 玉帝以这种方式塑造了一个给人感觉天下第一的大圣 ,从赐仙箓,正式被体制承认,到消生死簿,象征着发免死金牌,尤其是官封齐天大圣,魏忠贤再牛也不过是九千岁,而齐天大圣整个官职怎么可能存在呢?作者虽然刻意把猴哥捧得很高 但是作为能让玉帝接受的官职 则必须有个合理的解释,体制里真能齐天的官职只能是个钦差大臣的含义而已,钦差就是皇帝、皇权的象征,古语有“见钦差如见皇帝”之说。

 御马监的总管太监可是皇帝亲信之一,直接受命于皇帝,让亲信太监附加钦差大臣的含义,用意更加明显,说钦差大臣就是代表皇帝就是齐天之臣完全没有问题。可见玉帝派独角鬼王送给猴哥这个名号的时候,其实就是隐含着封了猴哥钦差之职之意,以后也将代表玉帝带领取经队伍完成安天大计。

 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84回取经队伍途径灭法国,国王痛改前非,皈依了佛教,并求唐三藏更改国名。唐僧没发言,倒是孙悟空抢答了,行者道:“陛下‘法国’一名甚好,但只‘灭’字不通;自经我过,可改名‘钦法国’,管教你海宴河清千代胜,风调雨顺万方安。”钦是什么意思?对老百姓来讲,钦就是皇旨;对人王来讲,钦只能是上天玉帝的旨意了,这就不是猴哥的个人行为了,他也没这个资格。即使一定要改名,也不能徒弟改,师父还在旁边呢。其实不是猴哥狂,而是猴哥有作为玉帝的钦差大臣这个隐含身份,他才有这个资格。而唐僧最多只是个人王(唐王)的御弟,压根没可能给另外一个国家改名的资格。

 另外我们再看猴哥手中的这条的金箍棒相当于尚方宝剑,可以上打昏君(大闹天宫),下斩佞臣,代表皇帝发号施令。45回猴哥跟车迟国三妖比拼降雨就看的很明显,正常的降雨程序是:道士使五雷法,发文书,烧文檄,惊动玉帝,玉帝掷下旨意,径至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府下,各部降雨众神奉旨前来,助雷电下雨。 而行者则是:“我将棍子为号罢。” “但看我这棍子往上一指,就要刮风。”那风婆婆、巽二郎没口的答应道:“就放风!”“棍子第二指,就要布云。”那推云童子、布雾郎君道:“就布云!就布云!”“棍子第三指,就要雷鸣电灼。”那雷公、电母道:“奉承!奉承!”“棍子第四指,就要下雨。”那龙王道:“遵命!遵命!” “棍子第五指,就要大日晴天,却莫违误。” 可见此时猴哥的棍子就代替了玉帝的降雨圣旨,这不是钦差大臣,不是尚方宝剑还是什么?  

 正因为猴哥的这种身份,所以取经五人组里,猴哥是最有可能清楚取经的真正目的。很多细节都显示了这一点:
19回在浮屠山的时候,唐僧一个劲问西天取经的道路 乌巢禅师却说:“多年老石猴,他知西去路”
22回过流沙河的时候,猴哥不肯背唐僧过河,说道:“师父要穷历异邦,不能彀超脱苦海,所以寸步难行也。我和你只做得个拥护,保得他身在命在,替不得这些苦恼,也取不得经来。”97回唐僧在铜台县坐牢的时候,行者心中暗想道:“虽是我师父该有此难,还不可教他十分受苦。”
99回取经归来返回通天河,沙僧道:“我的师父已得了道,前在凌云渡已脱了凡胎,今番断不落水。教师兄同你我都作起摄法,把师父驾过去也。”行者频频的暗笑道:“驾不去!”驾不去!”你看他怎么就说个驾不去?若肯使出神通,说破飞升之奥妙,师徒们就一千个河也过去了;只因心里明白,知道唐僧九九之数未完,还该有一难,故羁留于此。

 到了最后,猴哥居然连取经的顶层设计也完全知晓。由此可见 猴哥绝对不仅仅是取经的参与者,而且是整个队伍的领路人,后期甚至极有可能了解自己的身世跟取经的内情。猴哥每次都非常清楚知道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关键时刻总能找到对的人,用最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 如果说刚开始的时候,猴哥还只是一介保镖而已,后半段路程的猴哥已经是取经队伍的公开主导者了。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猴哥的光辉形象被定格在了这一刻,为世人所津津乐道 。人们不在乎他是天产还是转世,不在乎他是不是偷吃了蟠桃搅乱了宴会,这一切都无所谓。猴哥可爱是因为他够狂,而且狂的很单纯。人们喜欢的往往是那个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而不是取经路上的那个苦逼的行者。很多人为猴哥感到惋惜,大部分人希望的结果是真的灭了玉帝,只不过这其实并不是作者想表达的东西。作者并不是要推翻玉帝,而是要猴哥去为帝王卖命。猴哥身上就寄托着这种政治理想,借助这个神话英雄手里的威力无比的金箍棒,对腐朽黑暗的势力种种妖魔鬼怪进行无情的扫荡,贪赃枉法之官,忤逆不孝之子,斩妖除魔,为民除害,为民请愿。

 猴子从年少轻狂时的胡闹到对观音说“知悔了”后来又对玉帝表示” 臣今皈命,秉教法门,再不敢欺心罔上”(58回)猴哥还在凌霄宝殿上作诗一首“风清云霁乐升平,神静星明显瑞祯。河汉安宁天地泰,五方八极偃戈旌。” 猴哥绝对不是一个反叛者的形象,虽然年轻胡闹了一阵,但其最主要的人生线索,还是没离开“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

 这并没有错。我们现在学的一切,难道是为了推翻什么,改变什么?恐怕不是。猴哥奉旨取经,其实有点类似于水浒的替天行道,这个天自然指的是皇权。以前的七兄弟是聚义厅,现在的取经五人组当然就变成忠义堂了。

 宋江跟猴哥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为皇权服务:一个杀贪官报答赵大官人;一个杀妖精为了天庭统治。那大圣“如今皈正保僧来,专救人间灾害”作者塑造的猴哥骨子里其实还是儒家忠君报国的那一套,其实还是历代文人的“修身齐家平天下”的情感化身。只不过猴哥骨子里还是中国古代文人的清高,虽然为皇家卖命,但是还是气骨高昂,从来没向玉帝下跪过。 

猴哥是按照儒家礼仪标准树立的英雄,不畏权贵,嫉恶如仇,不为五斗米折腰,但是向师父磕头。所以我们眼中的猴哥一定不是只知道打打杀杀的人,而是被打造出来文武双全,三教背景齐全的皇权卫道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