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观感
(2012-02-18 16:33:37)
标签:
艺术家电影影评娱乐 |
刚看完《艺术家(The Artist)》,趁热打铁,写点什么吧。
直到下了字幕,才知道这根本就是一部无声电影。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29年的《纽约之光》。
影片讲述的是1929年之后美国好莱坞电影发展的故事。男主人公(即艺术家)George Valentin当时已是无声电影届的大腕。女主人公Peppy Miller借George成名,之后迅速进入有声电影,成为一时的香饽饽。而George顽固保守,在他拍摄《Tears of Love》时,Peppy也同时开拍有声电影《Beauty Spot》。赶巧的是,两部电影定位同一天上映,结果观影人数判若云泥:《Beauty Spot》门庭若市,而《Tears of Love》门可罗雀。之后,经济大萧条让George破产,他也从此一蹶不振。他酗酒,典当自己的藏品,烧毁自己的电影胶带(这甚至差点让他丧命)。火灾后,Peppy救助了他,但是他却因为发现Peppy回收了他的所有当品后觉得受到羞辱,甚至想开枪自杀。正如他的老仆人跟他说的,“提防你的自尊”。终于,悲剧在Peppy的努力下没有发生,并且Peppy帮助George开始了他的有声电影的事业。
除了少数的间幕(屏幕上出入的少数文字),所有内容全屏观众的仔细观察与思考。没想到无声电影也可以完完全全地讲述一个故事,更没想到,只需添加适当的背景音乐就可以看完整部电影而不枯燥。
George从大腕到沉沦再到重新走上荧幕的沉浮说明了两个道理:一是越大的成功越容易阻碍你认识新出现的事物,所以长江后浪推前浪就必定是历史的主旋律,努力做推倒自己的后浪,否则将成为被别人推倒的前浪。二是失败了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了不肯重新认识自己,或者碍于自尊不敢从头开始,务实应该是做人的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