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6/mw690/001sVUjIgy71CsPxqjlbf&690
5月10日上午,有网友发布了一条微博:“今早在沈阳地铁一号线一列车上,赫然出现两名穿校服的少年情侣在搂搂抱抱,时不时还热吻。据目击者介绍,他从保工街站上车两人就在接吻,一直到南市场站两人下车,一直在搂搂抱抱。”微博配图中,两名身穿校服的学生在地铁的列车上搂抱在一起,动作不雅(中国新闻网5月11日报道)。
根据网友的描述,这两名穿校服的少年情侣年龄大概在十五六岁,还属于未成年人。少年情侣在公交车上长时间搂抱热吻,首先暴露出来的就是学校性教育的确实。虽然目前学校都有生理教育课及相关的课本,可是无论是课本所提供的相关内容,还是老师当堂教学的方式,都是以一种遮遮掩掩的形式来呈现。
当成人教育者始终以“见不得人”的态度对待性教育,未成年人的性启蒙就必然会转入地下,用自发的某些非正规渠道来获取知识。由于青春荷尔蒙的自然喷发,被压抑的孩子们可能会选择错误的释放方式。校园情侣会因为早恋在学校受到禁止,那么就会在地铁、公交或者其他场合来完成所谓的情感释放。
这不能全怪到孩子身上。因为他们没有获得更多本应教导的性知识,更会因为校园乃至家庭性教育的始终不正常氛围,连带造成对性的更多好奇与茫然,如何在情感、生理与理智之间达成某种平衡,“无知”的孩子会犯错。
“校园情侣在地铁上长时间拥吻”更指向公共道德的缺失。还是要强调一点,作为未成年人,孩子的许多举动往往是对大人的模范。在地铁等公共场合,我们见过多少次成年人旁若无人、忙着吃东西、大声喧哗,在干扰他人的同时而不自察?西方有个概念叫“群己界分”,就是说在私人领域,你可以充分行使自己的只有,但是在公共领域,更需要的是民主,遵从一种大多数人认同的社会价值观和行动范式。
而国人传统文化教育中往往缺乏“群己界分”,尤其是对公共领域的道德和行为规则,更没有清晰地认知。所导致的后果就是许多人在公共场合忘记了“他者”的存在。每个人都可能做出干扰他人的举动,每个人也同时会受到来自他人不恰当行为的影响。这种风气在国内是如此常态化,以至于一旦到世界上其他国家,就会成为文化的异类,“大妈在莫斯科大跳广场舞”、“国人在国外餐厅大声喧哗”就是典型的例证。
校园情侣在地铁上长时间拥吻,要害还不仅是拥吻,更是在公共场合,毫不顾忌他人的情绪放纵。很多时候,感受并因为“他人的眼光”而选择克制,恰恰是文明而非懦弱。但孩子在启蒙阶段就没有受到正确的观念熏陶,分不清私域和公域,滥用所谓的自由权利,恶心了别人成全了小我,那么他们长大以后如何会遵循社会的规范?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在情商和人格行程上,就会始终幼龄化,离真正的成人咫尺之遥。
所以,对待“校园情侣地铁长时间拥吻”,成人们不要只是围观,喝倒彩,而是要反思从家庭、校园教育到社会文明的共同遵行上,我们自己做到了哪些?为孩子健康长大、尤其是对待自我身心又有哪些关键处没有做好?孩子做得不对,我们却没有加以改变,那么羞愧的就是我们大人。
毕舸
毕舸
更多财经与时事评论精选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南漂分子毕舸”(bigeweida),欢迎手机上搜
一搜,每天看一看,身体更健康,心情更愉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