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鼓励二孩生养补贴不如减税

(2015-12-08 11:06:33)
标签:

365

二孩生养

财政补贴

减税

组合效应

鼓励二孩生养补贴不如减税

毕舸   微信公众号“南漂分子毕舸”,财经与时事评论精选,欢迎手机上搜一搜,每天看一看,身体更健康,心情更愉悦。

   早在3年前就呼吁停止计划生育政策的携程网CEO梁建章,12月5日在一场论坛上表示,即使放开生育,真正愿意生二孩的人可能只有30%。政府应该通过财政补贴、提高妇女地位等方式鼓励生育。梁建章建议,当一个孩子长大以后,未来通过纳税等所做的贡献中约有15%会用于社会的养老,所以基于公平起见,国家可以考虑为新生小孩的家庭给予一定补贴(每日经济新闻12月7日报道)。
  为了鼓励民众生养二孩,给予一定的政策激励是必要的。不过,直接拿出大笔财政资金补贴二孩生育家庭,存在诸多障碍。因为补贴如果是一次性的,显然对于考虑到高昂生养成本而不愿多生的家庭来说,效果太微不足道。而将财政补贴变成长期性的,那么财政能否承担就需要打上问号。
  何况,发放补贴需要太多的中间成本。比如要等一个家庭生育孩子之后,相关部门进行条件审核,然后申请财政补贴,这还要增加专门人手进行审核,等于浪费了政府资源。
   鼓励二孩生养,补贴不如减税。首先是降低个税,尤其是在个税主要是工薪税的当下,少缴个税让工薪阶层拥有更多的可支配性收入,也就有了生养二孩的经济底气。
   这恰恰也吻合了目前个税改革的趋势所在。早就有专家呼吁,对个税改革的重点方向,一是提高起征点,而是实现家庭而非个人纳税,根据一个家庭的总体负担核算其合理的免征部分,实现差异化的纳税基数,税务部门也多次透露口风,相关的个税制度调整正在研究当中。
   那么,借鉴此次国家全面放开二孩生育的政策东风,加快个税改革动作,将二孩生养的制度激励与个税实现家庭化征税改革相结合,不正好推动了税收改革,同时又减轻了二孩生育家庭的负担?
   减税由税务部门即可完成,无需像发放补贴,还要增设发放和审核机构。
   到目前为止,中国税收政策屡被诟病,主要原因就是税负过高,而且税制结构设计不合理。二孩生养政策的一大目标,是为中国社会提供更多的新生人口,也即劳动力,从而改善当下的养老金缺口问题,为二孩生育家庭降税可以同时满足这几大需求——减轻税负,培育更多劳动力,为养老金“输血”。
   其实,除了直接的补贴和降税外,还可以采取间接补贴。比如在美国等国家,生育多个孩子的家庭可以定期领取食品券和其他类型的购物券,从而“免费”购买食品等日用品,如此一来又减少了家庭的生活必需品支出,同时还刺激了内需,让零售业加大了销售额,拉动经济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增加,最终让宏观经济增速得到内在动力,可谓一举多得。
   参照消费券模式,还可以先其他领域拓展,比如教育券、医疗券,当孩子上学读书或者看病求诊时,可以抵充一部分费用,让生育二孩家庭得到全方面保障,同时拉动了相关领域的发展。
  直接财政补贴与减税、间接补贴三者对比来看,减税和间接减税的组合效应更佳,对二孩生养家庭的实际益处也更多,还能拉动社会经济发展,决策者不妨给予更多考量。
毕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