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应试教育下  “全科教师”就是一场笑话

(2015-09-08 16:35:35)
标签:

365

全科

教师

应试教育

学生

应试教育下  “全科教师”就是一场笑话
  有句调侃人的话叫“你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这不再是笑话,将来真会有!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晓庄学院等高校入选了江苏省教育厅“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试点培养小学全科教师。“全科教师”进入小学后不仅能教语文、思想品德、当班主任,连数学也能一起“拿下”。江苏已有小学起用“全科教师”,推行“包班制”模式。在“包班制”课堂上,语文课上能学数学,画画的时候能写诗……(扬子晚报7月8日报道)。
   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上知天文下懂地理,如此“全科教师”谁不爱?但是,“全科教师”能培养出“全科学生”吗?这恐怕要打上一个很大的疑问号。
   “全科教师”对于老师素质提高了相应的门槛,也就意味着不是人人都适合成为“全科教师”。毕竟人有所长,必有所短,所谓全才有时候未必能胜过专才。在小学阶段培养“全科教师”,虽然难度相对于初高中要小很多,但毕竟还需要“全科教师”全方位培养体系的同步跟进,这将是一个渐进过程。
    更具有挑战性的是,即使培养出了一批资质达标的“全科教师”,是否就具备了“全科学生”的培育土壤呢?我们小时候经常听到一个名词,叫“偏科”,是说部分学生只擅长或者说对某些磕碜感兴趣,成绩也较好,而在另外一些课程则形成鲜明反差,成绩一塌糊涂。而随着教育的发展,对于“偏科”的过度贬义需要重新解读。其实,许多当年“偏科”的学生,恐怕更多在于其志趣、先天差异等客观因素所致,并非就等同于“差生”、“坏学生”。
   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严重“偏科”的学生而言,无论“全科教师”再优秀,可能都提不起他们深入学习某项课程的兴趣,这些孩子也始终无法成为理想中的“全科学生”。
   而另一个关键命题是,除了学生“偏科”外,应试教育大棒挥舞下,部分教师乃至学校也存在“严重偏科”的现象。有个流传在学生间的笑话是,所谓体育课,就是数学、物理、化学老师用来布置大家自习功课的课时。可见为了应付分数考核,体育等课程被学校人为价值排序到了末尾,总是无奈地让位于数学等“重要”课程。
   如果应试教育体系的弊端得不到明显改善,哪怕“全科教师”再多,那么体育老师也只能沦为教数学的。面对枯燥无味的书本内容,“全科教师”就是发挥再好,也难以激活学生的学习体验;面对沉重的成绩指标,“全科教师”脑子里有再富有创意的想法,也只能用堆积题海战术的粗暴方式,来逼迫学生达到分数线。
   “全科教师”能培养出“全科学生”吗?解决问题的核心不在于“全科教师”,而是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除了对新师资的要求提升外,更需要拿出对应试教育自下而上全面深化改革的魄力与行动,要消除惟成绩论对于教育本质的扭曲、教育者和孩子的双重伤害,要回归教育的通识性、科学性和人文性本质,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中国发展趋势的人才——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这绝不仅仅是高校开一门“全科教师课”、培养出几个拿了资格证可以上岗的“全科教师”就能解决的。
毕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