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泽涛,你千万不要成为“第二个刘翔”
北京时间8月6日23点05分,在俄罗斯喀山进行的2015年世界游泳锦标赛,结束了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争夺,中国选手宁泽涛[微博]以47秒84获得冠军!获得冠军!获得冠军!这是亚洲选手第一次在男子100米自由泳上获得世界大赛金牌,这也是新中国在体育领域内取得的最重大突破之一!
宁泽涛赛后豪情万丈地说;我是黄种人,我是中国人。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另一位风云人物的名言,当年,刘翔也如是说,“谁说黄种人不能进奥运会前八,我今天就要证明给大家看,我是奥运会冠军!”而媒体也将宁泽涛誉为“刘翔第二”,希望其再接再厉,创造更多的辉煌。
然而,我希望宁泽涛不要成为“第二个刘翔”。
成为“第二个刘翔”,首先意味着宁泽涛从此将生活在公众舆论关注的显微镜下,一举一动都可能被放大。尤其是作为个性人物,宁泽涛不可避免地可能会与中国传统世俗文化之间,发生某些微妙的碰撞。在中国的文化认知中,所谓谦虚,精神,自省,才是人格完美的代名词。而大胆、出位、勇于表现自我,则被视为贬义词。
而纵观之前刘翔与如今宁泽涛的种种表现,他们两个都属于性格较为奔放、外向、乐于展现自我个性的人,但这种个性一旦与多数人所认同的文化共性发生冲突,就可能引发争议。之前,刘翔就吃过类似的亏。如果人们继续沿用类似惯性来打量宁泽涛,这个小伙子做好了适当内敛甚至隐藏自我的准备么?
成为“第二个刘翔”,也面临着种种外在诱惑的考验。体育商业化趋势的加剧,导致了运动员一旦成为体育明星,就将迎来广告代言、商演、赞助等滚滚利益,而这不仅是运动员个人受益,更是其背后一个庞大的代理团体、专业经纪公司乃至体育管理部门的共同利益。当初,刘翔成名后有过一年商业收入7000万的巅峰时期,然而其运动成绩却每况愈下,虽然两者之间未必真的有必然关联,但必须要承认,人的精力资源总是有限的,如何合理分配,关乎着运动员有限而宝贵的运动生命,如何真正发挥最大化效应。
一旦宁泽涛陷入到保持日常训练投入与接受各种商业活动的两难之间,他该如何取舍?与之相关的各种利益驱动,是否会让宁泽涛身不由己,为商业而牺牲自己的运动生命?甚至被诟病沦为商业利益奴隶而丧失自我的“第二个刘翔”?这将成为是否小宁会“重蹈”刘翔悲剧的关键因素之一。
其实,刘翔或许并没有太多的自身过错,错就错在他当年一夜之间成为民族骄傲,背负了过于沉重的民意期待压力,同时又因为所能产生的巨大商业利益,而被某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力量驱使而迷茫失措。
对于宁泽涛来说,前辈刘翔的两大压力,如今将同样沉甸甸地扛在肩上:举国上下长久以来唯成绩论的竞技压力,与体育商业世俗化带来的八卦、利益等捆绑,构成了内在的矛盾体,这是远比游泳池更复杂多变的大环境。所以,我希望宁泽涛不要成为“第二个刘翔”,意指宁泽涛能否保留运动员本色与个性本真,不至于在上述压力下失去自我,甚至影响到未来的运动生涯发展。这其实也就是对一个职业化运动员、乃至中国体育如何走向健康良性职业化道路的命题拷问。
毕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