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工程越短命   政绩越长寿

(2014-06-19 16:07:25)
标签:

工程越短命政绩越长寿

工程越短命   政绩越长寿
    云南省河口县有一个名为“中国—东盟河口国际旅游文化景观长廊”的项目,这个2011年2月完工的项目被当地誉为“边境明珠”,总投资额为2.7亿元。但在3年之后的2014年5月23日,该项目却开始动工拆迁,拆迁补偿费用保守估计要3亿元左右,高于它的建设费用(东方早报6月19日报道)。
   “2.7亿建3亿拆”这笔帐,只要略懂小学算术的人都明白,是典型的一笔坏账。这意味着连建带拆已经损耗了5.7亿元巨资。这还没算上商铺租户因为突然拆迁带来的先期投入损失,因景观严重受损、涉及国境界河给当地民众以及政府管理带来的无形损失。
   可是,“2.7亿建3亿拆”又很可能变成说不清道不明的烂帐。虽然据报道称,当初虽然包括内部多名官员都对此工程反对,却无碍于工程顶风硬上,但当初不顾民意和内部反对,让工程迅速上马的官员,目前却未必在任,或许是因为政绩“突出”而高升,或许是任期满了调任异地,俗话说人走茶凉,现在恐怕是人走“责黄”——官员拍拍屁股走人,本应承担的责任也就跟着黄了。
   所以,“2.7亿建3亿拆”源于功过两条线,虽然当初的工程既与民意相悖
、又损害了公共利益,还造成巨额财政投入浪费,然而这种多输局面却诞生了唯一的赢家,那就是依靠此政绩工程获取各种利益回报的决策者。更为可笑的是,文化长廊的倒下也源于政绩思维。据报道,河口县政府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有关“将河口建成国际化滨江城市”的要求,制定了《河口县开展口岸国门形象提升工程的实施方案》。官方称,“本着还河于民、还景于民”的理念,“文化长廊”将被改造为城市公共空间和平台。由此看来,文化长廊的政绩工程遗产还将继续延续下去,在另一形式下打着“还河于民”的口号还魂。说不定某些官员就会以擅长的“坏事变好事”,变成政绩簿上的又一新账。
   以往很多人都批评政绩工程的决策者是短视思维,不顾长远利益。其实,政绩考核的功过两条线,决定了那些官员必然要大上快上政绩工程,短命工程。他们其实是在与充满短期性的政绩考核抢时间,他们深知宁肯得罪民意,也要讨好上级和政绩考核体系,工程虽然短命,可自己的仕途却就此打了保险,至于留下的那堆烂摊子和损失,就留给当地民众去背吧。
   没有人是傻子,精于算计的官员恐怕早在工程上马之前,就已经核算了每笔账,当然这些账只关乎自己的小算盘,只取决于个人利益的得失,与公共利益无关甚至会形成零和博弈。所以一个个工程死得象未成年的孩子,而短命工程的决策者政绩则活得比谁都长,甚至越活越好。
   短命工程是公共性质的,每分钱都会分摊到纳税人头上,每笔损失都会由当地去买单,无论期限有多长,债务有多高。但政绩是“私人”的,收益由官员独享,出了问题责任也无需自己来承担。“收支”两条线如此泾渭分明,掌柜只会把心思用在唱歪嘴经上。
    所以,唯有责权分明,如近来反腐那样实施明晰到人的“责任终身制”,无论官员是离任还是高升,乃至于退休,短命工程的问责都要追到他身上,如此才能避免工程短命而官员与政绩“长寿”的悖论。
毕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