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不”潜规则只在公车司机中流行吗

(2014-06-13 16:24:33)

“四不”潜规则只在公车司机中流行吗
   据媒体报道,不算国有企业,全国机关事业单位的公车数量不下200万辆,与之相对应的是庞大的公车司机群体。公车司机提及圈内“四不”的说法:不该问的不问,不该看的不看,不该说的不说,不该传的不传(新京报6月12日报道)。
   继秘书之后,公车司机成为又一个看上去要被“污名化”的代名词。公车司机贪腐案件不断,公车司机被爆料工资微薄但灰色收入大大的。以至于有专家提出,要取消专职秘书,也要取消专职司机。可是,没有专职司机,公车私用滥用就不存在了吗?有罪的不是公车司机,而是让公车司机群体变异的大环境。
   公车司机之所以遵守“四不”潜规则,是因为公车司机不这样做就可能会丢掉饭碗,反之则可以“搭便车贪腐”。公车链条上是一环又一环的利益共同体,掌握庞大权力和资源的官员可以决定,自己享受什么样档次的公车。掌握着方向盘的司机,则能在油耗报销、汽车维修、随官员拿点礼品红包等灰色收入上获得回报。司机们同样成为了“四不”潜规则的受益者。
   可是,公车司机不过是公车层层贪腐浪费现象中权力最微小、最底层的那群人。而且,“四不”潜规则只在公车司机中流行吗?正如报道中一位公车司机坦诚,“现在连乡干部出门都得坐个专车”。按照公车按职级配备的相关规定,乡干部根本没有专车配备资格。可是享受着专车和司机的乡干部,难道上级领导和监管部门都是瞎子聋子,看不见眼皮子底下发生的一切,听不到基层公职人员和民众对此的反映吗?还是他们内心中也有一套同样的“四不”潜规则; 不该问的不问,不该看的不看,不该说的不说,不该传的不传。
   与公车司机位卑言轻不一样的是,上级领导和监管部门完全可以阻止这种看得见的公车私用滥用现象发生,然而那么多的相关条款成了废纸一张,那么多领导和监管部门仿佛没有任何作用的摆设。更为讽刺的是,针对公车私用滥用,各地出台了不知多少严令禁止的规定,甚至连节假日公车一律锁在车库、动用GDP定向跟踪公车、给公车贴醒目标签等极端手段都用上了,却依然阻挡不了公车私用的滚滚车流。
   针对公车私用滥用的行政约束何止“四不”,然而此“四不”却抵不过彼“四不”,由此公众和舆论不难根据逻辑和常识判断,是否“四不”潜规则也在司机之外更大的圈子里流行,每个人都成为公车私用滥用的旁观者,因为每个人都是公车私用滥用的参与者、受益者,“四不”潜规则的生存土壤是如此深不见底,以至于拔出几个公车私用的官员和司机萝卜,却很难带出那一把又一把清除不干净的污泥。
   去年9月至今年5月底,在违反八项规定的案件类型中,“违规配备使用公车”占4851起,高居首位。数据显示相比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私用滥用更成为某些人戒不掉的瘾,治不了的“病”,以至于顶风也要保住公车背后的特殊福利。车轮下的腐败烧掉了多少民脂民膏,公车与人之间存在怎样的畸形纽带。
    想想看,全国至少200万辆公车,养活了多少公车司机,给回扣从而获取油耗报销、汽车维修暴利的人?又虚糜了多少公共财政?“四不”潜规则无疑更是对目前停滞不前的公车改革的现实嘲弄,而面对“四不”潜规则,最有力的回击是根本性改革现有公车体制,大幅度减少公车数量,而更为重要的是,管住某些部门公共财政使用的自由裁量权,别让纳税人供给眼睁睁变成一座座拔地而起的豪华办公楼、一顿顿天价公款筵席和一辆辆超标公车。
毕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