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短行业收入差需加速二次分配
久被诟病为"大而偏"的国民收入“被平均”现象,终于有了完善的迹象。日前,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2013年平均工资数据,这是首次公布不同岗位的平均工资,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被更为清晰地呈现在公众与媒介面前(新京报5月28日报道)。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不仅没有得以明显改善,反而有日益扩大化的趋势。比如人均年薪最高的行业仍是金融业,达99659元,是人均年薪最低行业农林牧渔业(25820元)的近四倍。
对于行业收入差距,民众质疑已有一段时日,然而更为关键的是,如何改变行业收入差距过大的现状,如果说全面消除收入差无法一步到位,那么至少要采取各种举措逐步缩短差距。缩短行业收入差,需加速各个环节的二次分配。以人均年薪最低的行业农林牧渔业为例,“面朝黄土背朝天”不仅意味第一产业从业者不仅辛苦一年收入微薄,面临周期性波动带来的亏损高风险,而且更处于一种低保障困境中。由于第一产业从业者往往在社保缴费年限、基数上,与城市居民之间存在明显差距,而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体系推行时间较短,因此第一产业从业者的社保覆盖面和社保基数都处于较低水平。养老医疗成为第一产业从业者最为困扰的命题。可以说,隐性的行业性社会保障差距,比显性的收入差更凸显不公和失衡。
因此,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新农保体系的扶持力度,今年5月6日,财政部下发通知称,决定自2014年起适当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其中,国有独资企业应交利润收取比例在现有基础上提高5个百分点。那么,国有企业上缴利润增加比例,是否能拿出相当一部分投入到新农保体系中?而应交利润上缴比例提高至25%的国有独资企业中第一类企业仅仅有中国烟草总公司,那么属于第二类企业的“两桶油”、移动、电信和国家电网,乃至于属于第三类企业的诸多国企,能否建立随年度利润指标而上调利润上缴比例的动态模式?从而加大国有企业利润上缴份额。
如果再辅之以国有股转持社保基金改革的推进,就能让国有企业的资产和收益借道社保基金重新回流到全体国民的手中,也为垒实社保体系中最为薄弱的新农保提供更多活水之源,这其实也体现了对于长期以来第一产业由于城乡二元倒挂等原因造成的制度“剪刀差”,政府应有更为充分和多元的反哺渠道,才能填补历史欠账,让第一产业从业者等同于获得收入的间接增加。
而对于行业收入最高的金融业,显然依靠行政性限薪是不靠谱的。那么,最好的选择就是进一步放开金融市场,减少包括银行利率在内的过度管制,改变目前大多数银行依靠存贷差“吃”掉企业利润的不正常现象,减少银行依靠存贷资源垄断带来的暴利,抑制相关从业人员收入增加过快的现象。同时加大创业板深化改革,推动更多符合资质的中小企业加快上市,并且鼓励更多小额贷款机构、民营银行牌照的发放,让金融业为实体经济提供更为优质开放的服务,而不是成为实体经济的“吸血鬼”。这其实也是为民营企业的各种融资成本减负,进而间接推动企业效益增加,让员工加薪有更多内在推动力。如此才能改变近年来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增幅下降的局面。
最后,应进一步加大税负改革,包括个税、流通税、营业税等各个层面的改革,更有利于逐步实现国民收入增加、推动企业发展。
缩短行业收入差需加速二次分配
,这其实也符合中央在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中所提到的目标,即打破各种形式的市场垄断,减少过度管制,提高资源分配效率,让政府“有形的手”在二次分配上发挥更多作用,如此才能真正缩短不合理的行业收入差距,让国民“均富”梦想走向现实。
毕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