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波和“找小姐警察”谁更应被关注
知名演员黄海波因为涉嫌嫖娼当场被抓,立即成为社会舆论热点。然而,这不应遮盖另一条更应本关注的新闻,延安市宝塔区百米大道东段景御水汇洗浴中心来了3个客人,洗浴后不结账,还酒后滋事,其中一人自称延安市公安局民警,是来暗访执法的。目击者称,这名民警言语粗暴,辱骂工作人员,赶走客人。记者从延安市公安局督察支队了解到,3人中自称警察的男子是延安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民警(新华网5月16日报道)。
黄海波涉嫌嫖娼被关注,无非是因为他在影视圈有一定知名度。出于八卦心理,看客们对此津津乐道,也是人之本性。但是,他的行为毕竟只涉嫌私德,而他也会为违反相关法规受到相应处罚。而“找小姐警察”的性质就完全不同了。这位警察不仅违反了公安部的内部纪律,更因为找小姐不成,以执法为名扰乱公众场合秩序,其逻辑何其滑稽而反讽!他应当接受涉嫌嫖娼(未果)与寻衅滋事的双重问责,其知法犯法究竟是偶然事件,其背后是否折射出更深层次的问题,恐怕还需要当地公安机关进行深入调查。
黄海波和“找小姐警察”谁更应被关注,从知名度来说,黄海波当然远胜过一个警察,但从对社会造成的危害程度而言,黄海波不过是普通公民,他的行为虽然令自身形象蒙羞,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良社会影响,毕竟他属于知名人物,拥有诸多粉丝。可是由于这起事件性质黑白分明,相信粉丝们也会明辨是非,因此其社会负能量的传播范围不会太大。
而那个叫嚷着找小姐、欲望无法得以满足就霸王执法的警察,更应被树立为反面标靶。对于公安机关来说,不仅要对违法警察决不护短,严厉查处,深挖其是否存在其它类似违法现象。更要举一反三,进行更为广泛的内部整顿,形成有效的警示效应。而社会对于“找小姐警察”事件,也不能满足于事件本身的表面化报道,同样应紧抓不放,督促当地公安机关强化警风警纪监管,避免类似事件再度发生。
对于黄海波,媒体公众应当是怒其行为哀其私德,但无需过度挥舞舆论大棒,要允许黄海波改过自新。黄海波事件的集中报道期限不应太长,否则就变成纯粹无聊八卦的一地鸡毛。但对于“找小姐警察”,则恰恰需要舆论监督的接力棒,民众的集体围观,对于事件不依不饶,持续关注直到最终处理结果。对于类似线索有更多的民间举报,公众和媒体都要睁大了眼睛,不放过蛛丝马迹,就是要把警察放在24小时的舆论放大镜下,将其所指向的公权力关进监督笼子里。
这并不是对黄海波和“找小姐警察”的选择性关注,而是在于两者身份不同,前者不过是个体事件,而后者不加警惕和制约,则会形成群体性现象。一个警察的行为不被有效约束,可能会带来更多“坏”警察。而警察本身又涉及社会执法这一关键性领域,其行为正反带来的后果都非常显著。因此,可以关注黄海波,对其行为进行理性克制的批评,但更应把精力放在“找小姐警察”上,这关系到更大范围的公众利益。
毕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