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非公医疗机构放开价格要带动医改

(2014-04-10 11:29:28)

非公医疗机构放开价格要带动医改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出《关于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有关问题的通知》,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鼓励社会办医。
    放开民营医院定价权会不会出现集中涨价,这本身是个伪命题.实际上,之前非公医疗机构看似受到价格管制的种种束缚,但有关医疗价格纠纷并不少见,患者投诉集中在部分非公医疗机构乱开大药方,巧立各种名目高价收费,甚至为了牟利将本来不存在的“病”强加在患者身上,从而达到收费目的。
   其实仔细一想,医疗价格管制对于公立医疗机构同样没有起到作用。类似于公立医院开出“天价药方”的新闻不断,患者看病贵已经成为压在头上的新三座大山之一。
   因此,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只是对以往事实的官方追认,而正如《通知》中所指出的,价格放开不等于监管放开,在放开价格的同时,要加强对医院价格行为的监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恰恰是在这一点上,以往有关部门的监管不到位,这其中包括日常监管的松懈无为,也同时暴露出医疗价格监管问责体系的制度性缺陷——仅仅依靠价格主管部门的行政管理,力度偏软,执法资源相对有限。而患者一旦要通过法律维权,比如医疗纠纷调解或者司法诉讼,其成本过于高昂,程序太过繁琐,索赔标准滞后,于是只能在选择忍气吞声甚至干脆当“医闹”。
  更为关键的是,因为公共财政投入的不足,看病难和看病贵成为公众难以忍受的常态。根据数据显示,1990~2002年这13年间,我国卫生总费用各部分绝对值都有所增长,但卫生总费用中各部分比重的变化却是不一致的。其中,政府预算卫生支出从1990年的25.1%下降到2002年的15.2%,下降了9.9个百分点;社会卫生支出由39.2%下降为26.5%.下降了12.7个百分点;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呈现快速增长势头,由1990年占卫生总费用的35.7%增长到2002年的58.3%,上升了22.6个百分点。从国际比较来看,卫生总费用这一国际指标,2000年我国人均卫生支出在世界191个国家中排名141位,仍属低下水平。并且,公共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平均比例呈不断下降趋势。这直接带来两个后果,一是公立医院因为财政投入减少,走上以药养医的路径依赖,造成公立医院看病费用并不比非公立医院低。二是民众因为没有得到足够的医疗公共保障,必须将越来越多的收入用于看病,由此造成民众面临的困境,就是公立医院资源有限,而如果选择去非公立医院,同样担忧承担不起放开的医疗费用。
   由此看来,非公医疗机构放开价格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如果医疗行业继续维持这种公共低投入、人均保障低标准的模式,那么非公医疗机构要么因为价格放开而门可罗雀,要么为了维持生存,表面维持原价,暗地里则通过其他途径宰患者一刀。非公医疗机构始终无法走向服务换取市场的良性循环,更谈不上成为公立医院之外的重要市场补充。
   因此,非公医疗机构放开价格要带动医改加速。医改一方面要厘清公立与非公医疗机构的边界,非公医疗机构放开价格,意味着与公立医疗机构之间理应形成错位竞争——公立医院主要承担基础医疗公共保障,非公医疗机构则服务提供差异化多元化服务供患者选择。另一方面则对前者通过直接接受政府补贴,以及医保结算,从而为患者提供相对价格较低的医疗服务,后者则以市场化定价为主导,走服务优质化从而吸引高端客源,这也是国际通行惯例。
 毕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