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日学者对唐鸿胪井碑29个字的解读

(2023-08-25 06:07:38)
标签:

文化

旅顺黄金山下,被日本人掠走的唐鸿胪井碑上有29个字,中日两国学者有不同的解读。

碑文三行29个字

敕持节宣劳靺鞨使

鸿胪卿崔忻井两口永为

记验开元二年五月十八日

敕:皇帝的诏令、命令。持节:是以竹为杆、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即凭证)。宣劳:降旨慰劳;表达慰劳之意。靺鞨:中国东北古代民族。公元698年,满族先民靺鞨人在现今牡丹江地区,建立了“震国”,其首领大祚荣受大唐册封为“渤海郡王”,即古渤海国。渤海国历经15代国王,229年后被契丹族建立的“辽”所灭。鸿胪卿:一种官职。

国人翻译大意:

鸿胪卿崔忻奉皇帝的诏令出使靺鞨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凿井两口作为此事的永久证明公元714年五月十八日。

日本人翻译的大意:

谨奉玄宗皇帝的敕令,效命出使慰问靺鞨的鸿胪卿(官名)崔忻,在此地凿井两口,(并在一旁)立此碑以作纪念,公元二年(公元714年)五月十八日。

这两种翻译,我觉得日本人的翻译更符合历史事实,宣劳:表达慰劳之意,并没有“册封”的意思。

国人还有一种解读:

关于鸿胪卿崔忻的名字,将其认定为“崔訢”,而碑文中的“忻井两口”的“忻”被解释为“开凿”的意思。

29字碑文具有主权意义的“中国册封使臣纪行碑”——鸿胪井碑由此诞生。29字刻文是中国东北领土主权1300年前留下的石刻凭证,发挥着极其重要的维护中国主权的权威作用。对于中国东北史、民族史、文化史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文物与文献价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