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旅顺上下沟那条看不见的河

(2023-07-07 06:46:45)
标签:

建筑

今天有关旅顺中心河的旧文重发第三篇——旅顺上下沟那条看不见的河。此文有回忆、有计划、有感言。

居民的呼声

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当年中心河硬覆盖工程遭到老百姓的反对,是因为锯掉两岸的树木,破坏了城市的绿化环境。在上沟地段,生长了近半个世纪的大槐树面临死亡的威胁,沿岸的居民坚决抵制,致使工程一度停工。都市报纸还报道了这件事情,相关领导表态,会最大限度的保留原有的树木。总算平息了这场风波。

专家的意见

90年代中期,旅顺教育局召开暑期干部会议,请了一个北京的教育专家作报告。他是旅顺人,对家乡小城情有独钟。当时正在对中心河进行硬覆盖,对此,他在大会上发表个人意见,认为此举是对城市排水功能和原有景观的一种严重破坏,城市建设应该尽可能地保留原有的风貌。他说,有的城市没有河,为了使城市有灵性,不惜动用财力物力开凿人工河,引水进城。我们有了河,不去精心管护,却把河给盖上,这是一种很不科学的做法,迟早是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后来道路积水,包括新玛特地下一层进水,证明北京专家的批评是很正确的。

区长的计划

为了解决道路上的积水问题,于是,人们又自然地想到了让中心河继续发挥它的排水功能。当年修白玉山隧道的那个姓惠的区长,据说下一个工程就是要让中心河重见天日,恢复小桥流水的景观。可这些年,由于车辆剧增,原本拓宽的道路已显得拥挤不堪了,怎么可能再去修河占道呢?当下唯一的办法就是改进积水地段的排水功能。

事后诸葛亮

如果,我们目光长远,当初老城区改造时,中心河两边的建筑各后退5米,留有足够的空间,形成两边双向通车,那么恢复小桥流水的景观就不是天方夜谭了。

网友的留言

写中心河的短文,引起网友的热议。有的网友回忆河里的童年,夏天大雨过后,河沟里就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夏天在大沟里玩水,冬天在大沟里玩冰。

有的网友对以往的赞叹:旅顺这座小城,曾因历史而厚重,因建筑而风情,因河而灵性,因桥而秀美,桥因河而生,城因桥而美。、、、、、

有的网友对现状的怅然:多年后再回旅顺,变化太大,儿时熟门熟路的地方竟然也会迷了路,记忆中的河沟不见了,桥没了,灯光球场,文化馆都不见了,怅怅然想起几句宋词: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唯有少年心。

有的网友对瞎指挥的不满:不要科学的瞎指挥,追求表面和暂时政绩的利欲熏心,是国家和百姓的噩梦。

海岸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