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在周家村于大山下铁路上卸下重炮

标签:
历史 |
日俄战争开战后,日军带来的最大口径的火炮是130毫米,这种火炮对俄军坚固的堡垒根本不起作用,日军紧急从国内调来大口径的榴弹炮。
这张照片是日军从东京湾将16门280毫米榴弹炮运到大连港,然后用火车运往周家村于大山下铁路上。日军为什么要选择在于大山下卸下重炮,而不直接送往前线炮阵地附近呢?这其中主要原因是于大山下比较隐蔽,可以躲开俄军的炮火。如果从龙头车站卸货,那里是在俄军炮火覆盖之内的,很可能还没有卸车,就被摧毁了。
另外一个原因是日俄战争开战前,为了防止日军利用铁路运输进攻旅顺,最后离开大连的军事工程师泽德格尼泽上尉,他亲自炸毁了铁路线上的所有桥梁。抢修靠近东鸡冠山北堡垒的王家村铁路桥是没有安全保障的。因此,只能选择在于大山下停车卸货。如果说,还有第三个原因就是于大山距离第三军司令部驻营地柳树房很近。
日军采用人工拖运的方法,将大炮运往姜家村、王家村一带的前沿阵地。战后,日本人在白玉山上东北边摆放一门,供游人参观,现在只剩下被拆毁的底座。这种大口径的榴弹炮,目前在旅顺一门也没有了。203高地上那门280毫米的榴弹炮是复制品。
日军在于大山下修建小铁路,往姜家村、王家村炮阵地拖运280毫米榴弹炮弹。那一发炮弹重量将近500斤,修建铁轨方便运输。这种威力很大的炮弹,目前在旅顺还有一枚,存放在4810工厂,是前两年施工挖出来的。日俄战争时,停泊在旅顺港内的太平洋舰队舰船,就是被这种重型炮弹摧毁的。
这里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的,在旅顺有两座于大山。这两座山一东一西,一大一小。一座位于长城周家村境内,海拔179.5米。一座位于水师营大王村境内,海拔128.1米。卸下重炮的地方是在周家村于大山下。
日露战役写真贴中这张照片出现一个错误,把“于大山”写成了“干大山”。于大山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当年山下北面住的全是姓于的人家,至今人仍有姓于的人家居住在那里。看来一向严谨的日本人也会出错误的。
感谢网友海风拍照的大炮弹和于大山两张清晰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