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在旅顺闯关东第一坟接受采访

标签:
故事 |
中秋佳节,花好月圆。翻阅我的博客,发现2016年11月15日,我应邀接受北京来人关于人口流动闯关东的采访。下文是我接受采访时讲的话,我们一起来回顾闯关东的先人们的艰辛。
有一首民谣,描写了闯关东海路的艰辛的历程:渤海风掀恶浪摧,三更雨打断船桅。乡人尽做波中鬼,不敢回头任泪垂。
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地处三海关的东边,简称关东。
清朝嘉庆年间,由于山东地区人多地少,加上连年灾害,兵荒不断,一批一批山东人为了生存和发展,被迫违禁闯关,他们背井离乡一路乞讨向东北这片人少地多蛮荒之地进军。当时是一路走水路,从山东半岛过渤海湾到旅顺、大连、庄河,辽南一带落地谋生;一路走旱路,路过山海关、热河、奉城,辽西一带落地为生。300多年,连续不断的移民总量达1800万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后,又出现了第二次移民潮,他们又北上向吉林、黑龙江进发史称下边外了。现在黑龙江的汉人中有60%祖籍是山东人。
大连地区的山东移民占90%以上。当年都是走水路过来的,蓬莱距旅顺的直线距离是100公里。旅顺沿海是他们最近登陆地。300前的旅顺人烟稀少,可开垦的土地很多。自然生态环境是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登陆后有的就定居在海边,有的向小内陆发展。北海街道王家村有一户姓王的人家当年没有船,一家人冒着生命危险坐大笸箩划过来的。现在可以说是划过来了一个村庄。在铁山街道刁家村有一棵600年的大树小叶朴,就是刁家祖先从山东过来时栽的。树下有一座坟,坟里就有一具女人的尸骨,男人的衣服。男人把家人送上岸后,自己摇船回老家取分家文契,遇到风浪再也没有回来。
在我们这里当时本地人很少,管闯关东过来的人叫海南丢。从海的南边丢过来的。双岛街道周家崴村周姓人家回山东老家寻租,找到了祖谱,受到热情款待,最感人的一句话就是海南丢没有丢总算找到家了。在我们旅顺城周边山上的坟地墓碑上可以看到碑文上都是山东各县的。在双岛海边有一座礁石叫望乡石,落日的余晖里一个老人在眺望远方的家乡。
闯关东的人给关东地区带来了什么?1,带来了比较先进的农耕技术和传统的齐鲁文化。2,促进了语言的融合,大连的方言与胶东地区几乎没有区别。3,他们固有憨厚朴实,勤劳勇敢,坚韧不拔的性格,成为一种城市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