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言-语言学-左脑 的对话 (一)

(2008-04-15 08:18:22)
标签:

语言

美国大学网

教育

分类: 老留学感言
语言,英文为Language,是我近年来一直思考的另一个基本问题。在《到美国上大学》一书中,我曾经阐述过我的思考。我的基本方法是将“语言”分成“语(Voice sounds 声音信号)”和“文(Written symbols representing those sounds 记录声音信号的文字符号)”。然后逐项分析,思考的结果令我有些陶醉。为此,我甚至对人的大脑功能(据说是左脑管语言)产生兴趣。查阅一番左脑的材料,险些呕吐。那么多的新概念,西方人对左脑研究的深入和严谨令我望尘莫及。照他们的方式,看来要花上有生之年与毕生精力,也许有希望对左脑的语言功能会有个一知半解。
 

http://122.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8/4/15/8/13/119ee2bbaf0.jpg的对话 (一)" />
Courtersy to wikipedia for this picture
(leftside of brain structure related to language)

 

尽管我自认为是个西方教育产物,可是,我还是不能完全摆脱汉语思维习惯;喜欢为预设立场寻找直接平面的答案,喜欢横向比较;喜欢在已知的世界里找与未知事物的联系和相似性;潜意识中,喜欢应用中国古老的辩证思维方法。而不是西方思维方法中所采用的观察、分析、实验、归纳等所谓科学方法。直至100多年前,幸运的是,中国人偶尔可以迅速地在同一层次上找到正确答案。例如:在赌场上,中国人会凭记忆和经验马上就可以下赌,并且战绩辉煌;在对待人的生理和病理上采用对比法:吃啥补啥。西方人就要左算右算,多亏有电脑帮忙,否则他们累死了也无法战胜赌场;在西方科学思想没有成熟之前,西方人对待疾病是一筹莫展,所以他们的人口数量增长绝对比不上古老的中国。

 

在西方科学思维方法没有成熟之前,中国汉语中所含的对于人类农业生产和生活的观察和经验可以说是完美无缺的。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人在骨子里不喜欢科学的思维方法,因为汉语中的思维方法和西方思维方法有冲突。前一段时间,本人与一位教育家谈论“闭环教育”概念 – 一项另本人引以为自豪的领域,可是,没有几分种,他不耐烦地打断我的高谈阔论:“我知道了,你就是在教学中家上了检测”。听起来,他完全明白了我的Idea,但是,他的理解使得“闭环教育概念”没有了创造性,完全是一个新瓶装旧酒的方法而已。这位教育家的思维您会不会感到熟悉:这不就是…;那不就是…。我们汉语的造词原理使得汉语思维喜欢在复杂事物中找相似性;而英语所代表的西方语言擅长在复杂的事物中找特殊性。这使得西方思维存在两个特点:一是喜欢按部就班;二是采用工具。(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