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语言美国大学网教育 |
分类: 老留学感言 |
http://122.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8/4/15/8/13/119ee2bbaf0.jpg的对话
Courtersy to wikipedia for this picture
(leftside of brain structure related to language)
尽管我自认为是个西方教育产物,可是,我还是不能完全摆脱汉语思维习惯;喜欢为预设立场寻找直接平面的答案,喜欢横向比较;喜欢在已知的世界里找与未知事物的联系和相似性;潜意识中,喜欢应用中国古老的辩证思维方法。而不是西方思维方法中所采用的观察、分析、实验、归纳等所谓科学方法。直至100多年前,幸运的是,中国人偶尔可以迅速地在同一层次上找到正确答案。例如:在赌场上,中国人会凭记忆和经验马上就可以下赌,并且战绩辉煌;在对待人的生理和病理上采用对比法:吃啥补啥。西方人就要左算右算,多亏有电脑帮忙,否则他们累死了也无法战胜赌场;在西方科学思想没有成熟之前,西方人对待疾病是一筹莫展,所以他们的人口数量增长绝对比不上古老的中国。
在西方科学思维方法没有成熟之前,中国汉语中所含的对于人类农业生产和生活的观察和经验可以说是完美无缺的。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人在骨子里不喜欢科学的思维方法,因为汉语中的思维方法和西方思维方法有冲突。前一段时间,本人与一位教育家谈论“闭环教育”概念 – 一项另本人引以为自豪的领域,可是,没有几分种,他不耐烦地打断我的高谈阔论:“我知道了,你就是在教学中家上了检测”。听起来,他完全明白了我的Idea,但是,他的理解使得“闭环教育概念”没有了创造性,完全是一个新瓶装旧酒的方法而已。这位教育家的思维您会不会感到熟悉:这不就是…;那不就是…。我们汉语的造词原理使得汉语思维喜欢在复杂事物中找相似性;而英语所代表的西方语言擅长在复杂的事物中找特殊性。这使得西方思维存在两个特点:一是喜欢按部就班;二是采用工具。(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