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美国大学美国中学孩子教育华裔精英教育 |
分类: 美国大学申请 |
大学的申请过程对每一个优秀的美国中学生来讲基本上是相同的。但是,由于不同的人对未来的期望不同,或是经济条件不同,并不是每一个美国学生都会认真准备上大学的事宜。下面,让我来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也许可以给那些想进入常青藤大学的学生一点参考和启发。
美国一千八百所可授予学士学位的大学基本上是独立招生;甚至,招生的条件,方法也不尽相同。但是,申请大学的过程确是大同小异。本章的主人公是位三岁来美国的华人男孩。他在美国接受小学、初中及高中教育;2004年9月,十七岁,就读美国最著名的大学。有一点,我总是希望能够说清楚:在美国,并不像中国那样,不计三七二十一,只要将孩子塞进大学,甚至,越有名的大学越好。美国的中学生挑选大学,往往首先是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然后是量力(经济能力、学习能力)而为。中国的家长和学生一下子很难明白美国人为什么不想尽办法进入名校。如果我告诉您为什么,您可能会骂我:“站着说话,不腰痛。”为了少挨骂,还是请您自己慢慢体会吧。
在此,我们称我们的主人公为“吉米”。吉米是英文Jimmy的译音。吉米的成长道路、教育过程,不乏一些个人的特殊经历:充满运气与偶然因素。比如说,他得到许多外界的帮助,他就读美国最好的私立中学。这些也许都是无法复制的特殊性。但是为了能够全面的说明问题,我们在此还是如实地讲述了吉米的故事。希望您会从中了解到一些进入常青藤大学的共同原则。
1987年的正月,吉米出生于中国东北的一座中等城市。1990年初,三岁的吉米,随母亲来美国与早来三个月的父亲团聚。从此他们全家就生活在美国。吉米上大学前的生活几乎都是在纽约度过的。现在,他身高一米八十四公分,体重九十公斤。方方正正的国字脸,细长的眼睛,走到那里,人们都会一眼认出他是一位华人。按中国人的说法,他是个“傻大个儿”。因为他不会读中文、也不会写中文。斗大的中文字也就认那么一两箩筐而已。好在他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基本上听、说汉语(普通话)没有问题。为此,吉米在中国旅游,时常闹出一些笑话。一次,在他八岁那年,在北京街头。高高大大的吉米突然转过身来对妈妈说:“妈妈,我认识那个字。”妈妈顺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哪个字呀?”“就是那个 “大” 字吗!”吉米骄傲的看着妈妈说。妈妈回以微笑表示鼓励,顺手将他搂在怀里,以遮挡来自四方投向吉米那同情的目光。
尽管如此,他的大学同学,都认为他不像是美国长大的华人。因为,在外族裔眼里,华裔的孩子应该是比较温顺老实。或者,应该说:患有少数族裔综合症才对。而他非常活跃,经常组织学生活动,花在功课之外项目的时间比较多。 待续...